复旦在校生

熟水2022-08-29  23

复旦经济学院回应“学生冒名招募实习生”

6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关于我院学生在校外公司实习期间被举报的情况说明》。

声明称,自接到我院学生刘在校外公司实习期间以公司员工名义招聘实习生的举报后,学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深入调查,多次向学生本人、举报人及实习公司了解核实情况。目前,相关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学院一直重视育人工作和学生的道德表现。待相关情况调查核实完毕后,将依据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据此前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刘在多家证券公司实习期间,以分析师的名义私自招聘实习生,并表示实习半年以上就有机会留下。有实习生告诉记者,在被骗的10个月里,他们已经完成了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甚至除夕加班。这些实习生一直以为自己是在证券公司实习,但辛苦写好的报告却是刘以个人名义交上去的。

受骗的实习生错过了校招和春招。有实习生已经被某知名公司录用,但是因为提供这种有问题的实习经历,最后被取消了。

事件的始作俑者刘也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代价。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东北证券曾向刘发出要约,但在今年1月底得知刘的不当行为后,解除了与刘的聘用协议。

6月10日,德邦证券人力资源部发布声明,称公司关注到外界热议的“实习生事件”。得知此事后,我司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学校调查核实。在学校对调查结论给出明确反馈之前,将暂停该同学的招聘进程。

辛苦实习了10个月,终于发现是个骗局

这个瓜从去年就要吃了。

2021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周安(化名)通过邮件投递了一份“十大券商”的实习申请,很快就接到了面试电话。“国X证券军工集团一个自称姓H的人加了我的微信,说实习半年以上就有机会留下来。”

周安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入职前,他多次向对方确认自己是否是正式实习生,是否有机会留下来,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2021年7月17日,周安签署了一份“实习协议”,显示甲方是国家X证券。“H老师”承诺周安可以在2021年12月初参加公司的挽留答辩。

到2021年12月6日,“H老师”称公司领导因时间原因未能达成一致,回复改为直接提交材料。周安将答辩报告发给“H老师”两周后,对方告知答辩已通过,预计2022年1月发出聘书。

期间,周安曾与“H老师”沟通过申请封存实习报告的事宜,但对方以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离职为由推脱。2022年春节假期后,周安回到上海,但他仍未收到国信证券的录用通知书。他曾多次向“H老师”询问实习报告和就业的盖章问题。结果,3月23日上午,“H老师”以“公司临时减招,拿到了学士学位”为由,说不能录用周安。

出于这个原因,周安觉得自己太直率了。他通过学校与郭X证券人力资源部沟通,却意外得知所谓的“H老师”微信并非H分析师本人所有,而是他人所有。国X证券还表示,没有找到周安的实习和答辩记录,也没有向他发出聘书。

练了10个月,居然遇到了假分析师!今年5月22日,周安在网上分享了他的实习经验,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一位名叫戴孝(化名)的被骗同学通过网络联系到了周安,这时周安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被骗的人。

骗子走的路窄的时候也是实习生。

戴孝是第一个暴露“H老师”身份的实习生。

2021年5月28日,戴孝将国信军工中国工商银行的科研实习申请通过邮件的方式送达。2021年5月30日,X证券的H分析师加了戴孝的微信,双方有过短暂的交流。(注:这里的H分析师才是X证券真正的分析师,以免混淆。)

无独有偶,2021年5月31日中午,戴孝接到一个自称是所谓国信军工H姓(注:国信军工只有一个H姓)的人打来的“面试电话”。而这个“H老师”说两三个星期后就要把戴孝变成暑期实习生,安排他先整理一份西方某上市公司的资料。

2021年5月31日下午,“H老师”给戴孝布置了一项新任务,让他收集国内外战斗机机身和发动机所用的材料。

5月31日晚,国信证券实盘分析师H与戴孝电话沟通,告知其需要与人力资源部沟通后才能确定是否符合入职条件。戴孝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当他询问分配的任务是否继续时,实H分析师表示没有安排任务。

戴孝意识到分配给他任务的“H老师”可能是个骗子。他随后用微信搜索对方手机号,发现对应的微信名为“彼得柳”。一个多星期后,真H分析师告诉戴孝,HR部门没有通过他的实习申请,戴孝停止工作,删除了假“H老师”的微信。

戴孝没想到会在江湖上遇到假“H老师”。

2021年9月25日,戴孝将实习简历投递到另一家证券公司的招聘邮箱。2021年11月14日,他接到这家证券公司的电话,第二天去公司面试。面试结束后,一名男子主动与戴孝搭讪,并询问他是否是该公司新招聘的研究员。

双方简短交谈后,戴孝扫描了该男子的微信,发现弹出的“彼得柳”有着相同的头像和名字。戴孝迅速点击“返回”,对方没有发现戴孝的身份。

戴孝立即向证券公司询问信息。2021年11月17日,证券公司相关人员来电,称之前怀疑刘存在不当行为,现通过的经历予以证实。由此得知了微信中所谓“H老师”和“彼得刘”的真实身份: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让没想到的是,刘也是实习生:忙了这么久,居然是实习生的实习生。

很多同学被骗后,找工作就耽误了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杨晨(化名)也被骗了。2021年9月17日,以某证券公司Y分析师的名义电话采访刘后,她承诺可以得到的正式批准后回复,批准后可以留用。

去年9月22日,杨晨接到了他的第一个“实习任务”。但由于实习期间事情很少,加上对方经常很晚才回异常消息,杨晨对“Y老师”的身份产生了怀疑。2021年10月11日,杨晨提出就地行医,但对方以疫情为由拒绝。当天下午,刘假冒的“Y分析师”让与证券公司负责人签署了两份实习文件。

杨晨的疑虑并没有消除。她通过在这家证券公司实习过的同学得知,真正的Y分析师已经离职。毫无疑问,联系自己的“Y老师”其实是个冒名顶替者。2021年10月26日,杨晨主动提出离开,但没有揭露对方的欺诈行为。

目前已知这起“实习生骗局”的受害者达到8人,其中不少人还因为这起“假实习”影响了就业进度。

周安从去年7月“实习”到今年3月,收到了一家知名银行的offer,但因为这个难得的“实习”机会,他选择了放弃。“我还收到了好几家证券公司对研究岗位的实习邀约,由于这个‘实习’不能被占用,我拒绝了其他证券公司的所有邀约。”

毕业于海外院校的韩刚(化名)也被这次“实习”伤得很深。去年6月起,韩刚被“H老师”骗去参加所谓的国家X证券军工集团实习。“11月份的时候,他还跟我说,群里预留名额够了,只有我参加答辩。”

韩刚非常珍惜这次实习机会,竭尽全力完成“H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10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十几篇公司和行业的深度报道,总计近百万字。实习期间,周末、国庆假期、春节都没有休息,元旦还在加班。”

“2022年4月底,韩刚提交最后一份报告后,对方突然以‘上海疫情突发,市场行情不佳,审批流程失败’为由,告知韩刚审批未通过”。对方也表示,韩刚的整体表现离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韩刚向记者强调,毕业后的半年里,他一直在反复询问答辩和挽留的时间和过程。“作为一个大一新生,没有一点同情心和良知,继续欺骗了我半年,导致我错过了现在的校招和春招。”

《证券E公司》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同学一开始并不知道刘设下的骗局,于是在求职简历中列出了这段实习经历。其中一个同学本来已经被某知名公司录用了,但是当对方想尽办法的时候,发现这个实习经历存疑,最后取消了offer。

众多券商发声,分析师曝光其不当行为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汇总其简历及相关分析师介绍,大致梳理了刘在证券公司的实习经历:

2019年7月至11月,在东方证券学院机械组实习;

2020年7月至11月,在安信证券研究所食品饮料组实习;

2021年4-6月,在国X证券军工集团实习(简历显示2-8月);

2021年8月-11月,证券公司实习;

2021年10月-2022年1月,东北证券实习;

2021年11月底到12月,在德邦证券面试期间参与了部分任务,后续没有实习。

有些实习经历在时间上是重合的。在了解到刘在实习期间的不当行为后,相关证券公司也已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月25日,X证券发布关于以警惕假冒中国X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为名招聘实习生的公告。相关人员谎称自己是中国X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通过微信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电话面试后,他们告诉其他同学,他们已经注册为正式实习生,实习超过六个月就可以获得留下来的机会。他们还通过微信向对方学生发送实习协议等文件,以假乱真。x证券借此机会提醒同学们提高警惕,辨别真伪,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其实刘私下招的实习生,我一个都不认识。”冒名顶替的H分析师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家经纪公司竭尽全力去核实一个被骗大学生的实习经历,他只能客观的回复对方,对这个同学的“实习”经历毫无印象。在得知刘的不当行为后,分析师H曾发短信警告对方,“当时我就说你再这样,我一定走法律程序。”

东北证券向刘发出要约,但在2022年1月底得知刘的不当行为后,解除了与他的聘用协议。

在被东北证券解约后,刘接受了德邦的要约。6月10日,德邦证券人力资源部发布声明,称公司关注到外界热议的“实习生事件”,第一时间联系了该同学的母校复旦大学。“目前学校正在积极调查核实。”声明称,这名同学于2021年11月至12月进入德邦证券研究所实习,但尚未就业。得知此事后,我司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学校调查核实。在学校对调查结论给出明确反馈之前,将暂停该同学的招聘进程。

受骗学生正在维权,与对方学校沟通

在得知刘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后,一名受骗学生于5月23日向复旦大学校长邮箱发送举报信,举报刘利用某证券公司员工身份私自招聘实习生,免费帮助其完成实习工作,导致多名学生受骗。

2022年6月8日,复旦大学公布优秀研究生候选人名单,经济学院刘名列其中。随后事件在网络平台发酵。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此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人员陆续与受骗学生沟通,其中提到学校不会包庇刘。根据学院工作人员的转述,刘说受骗的学生“不到10人”。刘还向学院工作人员辩解,每次到新单位,都会把这些实习生拉上来,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

但刘被举报后仍入选优秀毕业生名单,学院工作人员称其为“乌龙”。据了解,目前学院对刘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优秀毕业生。在最新公布的优秀毕业生获奖名单中,刘的名字已被删除。对于受骗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学院表示没有相应的校规来处理。

据了解,被骗学生仍在推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记者就相关事宜致电刘,对方称是记者后挂断电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13843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