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1岁菜贩14年8次考研终于落地的新闻话题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榜。2022年4月8日,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公布2022年研究生考试成绩后,单良成为媒体热议的人物。作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单良41岁,考研8次,做了14年的菜贩。这些独特的标签,足以让人对他和他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
14年后,第九次考研的单良有了一次励志的经历。他起点很低,大专毕业,家里穷。2004年从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天津图书馆工作。为了成为图书馆的一名正式员工,单良准备开始考研,所以他特意选修了成人本科。
2009年,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考研。一边打工照顾家人,一边准备考试,却始终没有如愿。期间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不得不放弃工作,到处打零工。
为了谋生,单良当过保安、加油站服务员、社区警卫等。,但即使生活艰难,他依然没有放下考研的念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件事从头到尾都要做完,不会半途而废。”他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终于在2022年成功。
说单良自己的考研经历很符合《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底子差,赶不上别人,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41岁的单良尚未结婚生子。他说自己心里一直是个学生,热爱学习,已经准备报名参加9月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他以后会当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励志故事背后,高等教育消费的代价是什么?
用单良自己的话说,他没有遵循母亲“结婚生子”的普世社会价值和逻辑。现在考上研究生后,尽快实现应该是不可能了。毕竟,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
其实反复考研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二战、三战。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自21日考研以来,往届学生比例持续扩大,多个研招单位的往届考生人数超过了新考生。
在考生构成中,往届学生比例上升较快,主要是就业压力。其次,由于高校毕业生快速增长,内部放量加剧,使得研究生学历成为刚需。
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届考研人数为12291人,已经超过总人数的一半。21届研究生15410人,占本校研究生的60%以上。
西北师范大学20届研究生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的一半,21届研究生8392人,占比62%。
可以看出,高校的往届学生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往届学生占60%。照这个趋势,以后考研竞争会越来越难!
再来看22年考研招生457万,落榜人数超过300万。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今年1076万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相求职,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有专家预测,第23届考研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
为什么,考研不再是学生追求科研理想、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路径,而是找工作、找伴侣、生活的基础?
为什么,我们对研究生的敬佩和鼓舞,现在变成了焦虑和担心?
从个人角度来说,考研甚至重复考研是个人意志的选择,应该得到尊重。
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考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考研后有可能实现人生的逆袭,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过上好日子。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教育学者熊丙奇直言,以前高考是“恶霸”、“钉子户”,现在是研究性考试。由此可见,我国考研有“高考化”趋势,其背后是学术社会对学历的高消费和滥用,本质是人才评价体系的僵化和单一。有专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那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果还提倡学历,一定会导致学历被卷起来。同时,大学普及后,是否有必要普及研究生和博士?当大家都是研究生的时候,接下来会竞争什么能力?
可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教育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