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皮衣,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防晒武器?UPF50+?
▲这几天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没有UPF50+的皮大衣。
的确,在购物网站的宣传图表中,防晒指数总是最显眼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潜入各种户外群体,你会发现很多户外的人都觉得皮衣是鸡肋产品:
皮肤真的是被边缘化的户外产品吗?它的由来、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皮肤是否如商家宣传的那样防晒?
“尴尬”的皮衣
皮肤衣作为一个户外服装品类,似乎比硬核职业夹克和羽绒服更不“户外”。
走路看不到多少。速干衣、软壳、硬壳等分层穿衣法,不给皮衣留位置。露营的时候看不到,半透明的颜色好像配什么都不够好看;骑的时候就看不到了。骑车服和压缩服显然是比松松垮垮的皮肤衣服更好的选择...
同样,各种运动也有更专业的服装,如划桨板、攀岩、越野跑等。皮肤,这样的灵丹妙药,夹在中间,吃起来无味,弃之可惜。
相对于这些专业化的户外运动,皮衣出现在相对不那么硬核的户外场景中,比如景区、轻度户外休闲游、城市通勤等。
▲城市里的皮衣出现率远高于户外
另一方面,在炎炎夏日,你会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都市潮人在大街上、地铁里、办公室里穿着各种颜色的皮衣。但我想我没听说过他们在户外玩。
今天的皮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户外的皮衣是怎么弄来的?
从皮衣的起源来说,普遍认为巴塔哥尼亚最早生产出这种超轻大衣,但实际上国外并没有“皮衣”这种东西。
打开各大品牌的产品类别。所谓的皮大衣,往往是放在夹克下面,和软壳、硬壳等大衣产品放在一起。是超轻超薄的外套。
其实“皮大衣”是“皮风衣”这个词的简化版。而这两个字,和“夹克”一样,都是国内户外圈子的创造,薄如蝉翼,宛如一层皮。
而皮风衣这个名字更接近它最初的用途。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作为一件极简超轻的外衣。
作为户外运动的外衣,皮衣的首要功能是防风、防泼水、防摩擦等典型的户外功能。在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中,太阳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在风雨面前相形见绌。
而且,户外防晒的解决方案其实有很多:防晒霜、户外头巾、宽边帽……防晒似乎并不是皮肤衣服的秘密。
所以,如果把防晒作为皮衣的首要功能,其实是驴唇不对马嘴。这种认知偏差也是户外圈把皮裹鸡当成排骨产品的一大原因。
那为什么皮衣和相对次要的防晒功能紧紧捆绑在一起?
防晒?我想变酷!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市面上的另一种产品——防晒霜。防晒衣不是户外领域的产物,它是专为城市通勤设计的衣服。
▲防晒衣的宽袖口不试试山野,但是在城市里可以达到更好的屏蔽效果。
防晒的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紫外线不仅使人变黑,还可能引起皮肤病。但是如果日常穿衣服达到的物理防晒效果还不错,为什么还要单独再买一件防晒衣呢?
另外,大部分防晒衣都是浅色的,会特意做透明的。按常理来说,这不会导致遮挡阳光的能力减弱吗?
▲浅色和超级透明是很多防晒衣的特点。
实际上,提高UPF值非常简单。你可以通过使用深色面料和厚面料轻松增加UPF值。
但是防晒衣不仅要应对烈日,还要应对高温。它们不仅要阻挡紫外线,还要保持身体凉爽。就像阿拉伯地区的人穿的白色长袍,在炎热的环境下可以给身体降温。
炎炎夏日穿黑色夹克?在你晒黑之前,你会热死的!
这样,轻薄、浅色、透气、亲肤等特点。都是防晒衣必备,因为它的使用场景是夏季高温的城市环境。
在穿上凉爽衣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防晒,尽可能的拥有最高的UPF值,是防晒衣的基本逻辑。
皮衣和防晒衣“双向走”
无独有偶,户外领域的皮衣正好具有轻便易携带的特点,“皮衣”这个名字很形象,所以很多商家都借用了这个概念来推广自己的防晒衣。
这导致你在淘宝上搜索皮肤衣,跳出来的很多产品其实都是城市环境下的防晒衣,而不是户外场景下的皮肤风衣。
与此同时,原有的户外品牌也意识到了这一重要的市场和商机,开始在产品研发(添加防紫外线添加剂)和宣传上不断强调“防晒性能”。
毕竟相对于广大的城市通勤族来说,专业的户外爱好者也就那么几个。
在这种“双向奔跑”下,皮衣和防晒衣纠缠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混淆了皮衣和防晒衣的概念,把皮衣当成“专业户外”保证的高级防晒衣。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皮肤服装设计的定位在一开始就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讨论“皮肤衣”的时候,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皮肤风衣和防晒衣。
乍一看很像,但本质是两种不同逻辑的产物。
就像透湿和防水一样,透气和防风有着天然的矛盾,这是皮肤风衣区别于防晒霜的关键。因为面料的纱线密度越厚,强度和防风性越高,透气性越低,反之亦然。
皮肤风衣户外属性更强,可以应对复杂的山地环境,强调耐磨、抗风、重量轻,但透气性相对较差;防晒衣注重城市通勤属性,强调防晒、透气、凉爽,比较透气。
▲腋下网眼设计,增加透气性
不过话说回来,皮肤大衣和防晒大衣说到底都是超薄大衣,两者相互交织发展,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只是两种不同的取向。
在一些传统户外品牌中,也能看到防风皮风衣;在很多休闲户外品牌中,所谓的皮衣其实更喜欢防晒衣。显然,市面上防晒衣的数量远远大于皮肤风衣。
购物时,需要注意衣服的“防风-透气”维度。如果在宣传中强调防风,说明它更适合在气温低、风力大的山野使用。如果在宣传和画报上以通风凉爽为第一要务,显然更适合日常穿着。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不会被眼花缭乱的宣传迷惑了。
皮衣真的防晒吗?
说了这么多,皮肤衣真的像商家宣传的那么防晒吗?UPF50+能阻挡多少紫外线?
你可能不知道,商家们在防晒问题上玩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数字游戏:
如果100%的紫外线被98%阻挡,即2%(即五十分之一)的紫外线通过,这就是UPF50的含义。
根据UPF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推出以下表格:
UPF20和UPF50的屏蔽能力只差3%!
更高的UPF值只是在争夺几个更小的小数点。在美国、澳洲等国家的标准中,如果UPF值达到15以上,就可以贴上防晒衣的标签出售。
看到这里,你还会追求更极端的UPF值吗?
另外,你可能会好奇,速干衣服和夹克的UPF值是多少?走路的时候,只穿一件速干的衣服,够防晒吗?
我知道你不想听专业术语和硬核科普。直接用实测数据说话吧。不管是骡子还是马拉的,我就趁着中午北京烈日炎炎,用仪器给你看同类测量!
▲常见户外服装的紫外线阻挡值
当环境紫外线强度约为4014μ W/cm时,逐个测试紫外线透过率,记下数值计算UPF值,汇总如下表:
最近怎么样?让你吃惊了吗?衣服的UPF价值其实落后于很多衣服!许多户外服装的UPF值甚至轻松达到四位数!
别急,别忘了美标。只要UPF值达到15,就可以算作防晒衣。中国的标准相对比欧洲严格。
另外,这个结论其实和很多朋友的户外经历差不多:即使涂了防晒霜,一件物理遮挡的衣物,无论是速干衣物、软壳还是皮服,都是真的。
这也印证了防晒衣的逻辑。简单地提高UPF值是非常简单的。深色速干衣服和外套,不考虑凉肤感,也能轻松达到超高的UPF值。
这样,户外防晒就不是一件难事:防晒霜、长袖速干衣、冰袖短袖速干衣、遮阳伞等等都可以解决。尤其是一些深色、不透明、厚重的衣服,其防晒能力甚至脱离普通皮肤衣服好几个街区!
这样看来,皮衣的防晒地位真的岌岌可危了。但我们已经知道,它诞生之初根本不是为了防晒而设计的。
户外视角的皮衣
从典型的山地户外运动来看,皮衣的作用确实有些暧昧。
防水能力不如夹克,但能简单防止溅水;出汗能力不如速干衣,但也容易干;防风能力不如软壳,但也能抵御你休息时的风寒效应...
炎热的夏天,负重徒步或者越野跑会让多出来的衣服更加闷热。如果打底速干衣已经有一定的防晒效果,为什么还要再加一层皮衣?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土拨鼠“神衣”吗?事实上,它的形状非常接近皮肤服装,只是在里面增加了一层薄薄的羊毛材料,以增强保暖效果。
“神衣”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正是因为它平衡了重量、保暖性、防风性和压缩体积,能够适应广泛的户外环境。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皮肤衣看作是一种终极软壳,其突出的优点是重量极轻,包装体积极小。
光是这个优势就足以让皮肤和衣服独立:
单日行走时,穿的冷,脱的热,打包不占体积;外出旅行时下车休息,带一套防晒和防风用品;在日常通勤的烈日下,打伞需要一只手,一件皮大衣就好办了。还有空房间调节保暖,公园野餐,景点游览,野外作业...皮衣已经成功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皮衣的启示
归根结底,当我们谈到一件户外装备时,离不开它的环境和使用场景。你的麦芽糖,你的砒霜,你的皮衣的独特性,一定有它的价值。如果你还觉得皮大衣鸡肋,那只能说明你的使用场景不需要它。
鞋子好不好由你自己决定,你不会知道你的皮衣有没有用。不要因为别人的主观感受而错过自己的优秀装备。
此外,从更大众的市场来看,可以防风防溅的皮衣“面向户外”功能吸引力不够。防晒显然更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胃口。如今,皮衣几乎成了都市时尚女性衣橱的必需品。
万金油什么都能做一点点,但不专业。或许硬核户外对这样的装备更为排斥,但是从休闲户外或者更多日常通勤的角度来看,这才是最大的卖点!
也揭示了所谓的硬核户外和休闲户外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专业的户外装备可以在性能上降低日常休闲的维度,日常休闲的舒适性也可以在一些户外环境中大放异彩。
最后,从皮衣和防晒衣混合的过程可以看出,一件装备发明出来之后,并不是一定的。设备本身会根据不同的人、使用需求、使用场景、户外方式而进化。
用户是灵活的,设备不是“死”的。正是在人与装备的不断互动中,户外运动、户外人、户外装备才得以进化。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皮衣是鸡肋吗?
欢迎来到户外探险户外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账号头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