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有什么好吃发~!

松溪有什么好吃发~!,第1张

乡土风味小吃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风味独特、脍炙人口,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又展示别具一

格的乡土风情。

薄 饼 即春卷,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饼,卷以豆芽、肉丝、笋丝、菇丝等熟莱,

成卷筒状。亦有将卷筒入油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小 角 小角松溪独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点七五两,鸭蛋三个。做法是先

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浆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饼。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

蛋皮卷成的圆筒里,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即可成为金灿灿、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时切成小段

块,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奸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这显然是

用来纪念名将岳飞的,和各地的“油炸桧”(油条)一样。由此可见,小角在松溪的出现,至少有八、九百年的历

史。

此外还有红豆小角。用红豆煮烂杵成浆,加入糯米粉或面粉和红糖,做成条状,外滚一层地瓜粉蒸熟。每年

中秋节祭祖,家家户户都做这种小角。

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样,不过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头七”都用这种小角做莱。

面 茶 用面粉和砂糖温火炒匀,熟后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装在玻璃瓶里,随时都可以吃。

馄 饨 本地人称“扁食”。用瘦肉杵成浆,加蛏干、猪油渣,拌均匀为馅,用薄面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

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笋、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葱、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烧包子 分甜、咸两种。甜的以肉、芝麻为馅,咸的以肉、笋、葱、蒜为馅。

馒 头 红糖拌糯米以芭蕉叶垫住,上加发过酵的面做皮,蒸熟而成。大的每个重二斤,一个三五个人吃不完.

一大蒸笼只能蒸三个。

蒙 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盘,清香甜腻,亦为家宴点

心。

社 饼 春分前后采摘山野一种荆棘植物盛开的肉质白花瓣,拌入米浆,油锅煎摊成饼,别有风味,是历代先民

结社祭拜土神时的祭品,俗称社饼。

艾 粿 初春采摘田野新发的艾草嫩叶,捣烂拌以米浆搓成扁园饼状,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气。

七层糕 浸水磨浆,淋浇在铜铁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烫熟凝固再浇一层,往复七层,熟后倒扣,切成棱形块。

盏 糕 米浆发酵后盛置小瓷盏中,蒸熟满发而起的甜味点心,又称发糕。春节时家家户户皆制,取其年年有

发。

油煎盏 带把铁盏先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

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米冰粿 米浆渗拌黄香水(一种碱性灌木灰滤汁)、上锅加热不停搅拌,直至熟透成千糊状,盛以盆钵,凉凝胶冻

状,切成条片,淋上姜葱辣酱,别有风味。

包子粿 用上述米冻果包裹酸辣腌菜、罗卜丝等菜馅,搓揉成扁园形包果,蒸熟食用,八十年代花桥墟市摊点有

售。

麻糍粿 糯米浸泡后蒸熟,乘热置石臼中,木杵反复猛力捶捣,成胶粘状,挤刮成小团蘸滚炒香豆粉、芝麻、白

砂糖。或用白砂糖熬猪油拌糍团,香甜宜人。

水落糕 炒米粉拌以白砂糖、芝麻,喷潮置木框中碾压密实后,切成方块,用红纸包装。

光 饼 面团裹以葱花、韭菜末、肉末压成小饼,贴置炭炉内壁烤熟。脆酥可口。

芋头糕 糯籼米配比浸泡磨浆滤水,与刨丝芋头拌和蒸熟后,切片食用或油煎之。

高丽肉 将肥肉白切成条状,大小如手指,蘸以面糊,逐根放入油锅炸酥,捞起后倒入白沙糖中拌轧、即制成。

高丽肉色味兼备,香脆甜美。

糟 菜 松溪县乡村人家多有糟莱坛,将姜、笋、蒜杆、芋头、刀豆、芥菜茎等放入坛内,加红糟和辈糟热食

之,独有风味。家逢客来,他们就会烧起茶,炒上花生、黄豆,拿出各种糟莱赛招待客人。

时豆乳 每年八月以后,豆腐店将当天卖不完的豆腐,用以做时豆乳卖。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四小块,加些红粬

粉、红酒、双焙酒(即白水酒)发酵一两天,闻一闻有些霉昧,再加辣椒、胡椒粉,即可卖。

酸枣膏 把野生酸枣拣回来,煮热后去皮,放在钵头里用筷子拌搅,把核去掉,再抹在木板上待干即成。味道酸

甜,食之生津开胃。酸枣皮也可晒干,放些佐料蒸软,也是小孩可口的零食。

糯谷米花糖 它用糯谷晒得很干,放在锅里炒成花,去壳再加糖油、红糖,掺些水煮溶,再把米花倒入锅中,撤

上芝麻,搅匀后捏成管状、圆形,吃时切开。

粿片、地瓜片 将米粿、地瓜切薄片晒干,放在油中炸,或用沙炒,熟后即可食用。

豆仔串 腊月用埂豆(也叫青心豆)放在米泔水浸泡饱满,捞上阴干三天。用一种白泥去炒,加糖油、红糖或砂

糖,再把豆放入拌匀,拿起即成。

豆腐丸 系用豆腐搅碎,以瘦肉丁为馅(瘦肉丁优于油),捏成桂元般大小的丸团,再在山粉中流动,使其整个表

面粘上一层山粉,然后放猪脚汤或骨头汤中煮熟即可。味道鲜美,备受老人和小孩欢迎,为我县特有的美点。

汤油茧 是夏令甜味食品,以七成糯米,三成早米磨成粉,再加水,调至能成团子为止。然后以砂糖、芝麻为

馅,包成蚕茧形或橄榄形状。以开水煮熟,并以糖水为汤,加上几滴麻油,每碗一、二十只,精巧雅气,夏夜吃

一碗,倍觉舒心爽 。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在饮食文化上,或许因为较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多元化。以下是我整理的浦城有什么好吃的地方,欢迎阅读。

七层糕

七层糕:糕分七层,色彩美观,细嫩甜爽,富有弹性,老幼皆宜。

做法:1、将晚稻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加水磨成稀浆,再加入明矾(调水)搅拌,留白浆待用。将黄栀子磨成浆,搅拌成黄色浆。红板糖下锅,加水用微火熬成浓液,滤去杂质,起锅晾凉。2、大锅内加清水烧沸,放上笼屉,笼内铺上净纱布,放进通气板,舀入白浆蒸约8分钟,同量、同时间再蒸一次。然后,分20次舀入红色浆,每次约350克,头5次,每次蒸约10分钟,后15次,每次蒸约15分钟。红浆蒸完,舀入白浆50克蒸约15分钟,接着分3次舀入黄色浆,每次500克,蒸约15分钟,待全部蒸完,擦干蒸气水。取出大约晾2小时,糕面上抹上花生油,倒在木板上,翻扣在另一块木板上,再抹上熟花生油,切三角形块。入笼蒸时要用沸水旺火速蒸。食用时,取一小块,加上调味料,即可食用。

油煎盏

油煎盏,由于松溪方言的缘故,有些人也会叫“油煎枣”。相信松溪的朋友们都不会陌生,它的模具像一个灯盏。先把带把的铁盏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好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肉燕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相传南宋时期,真德秀在浦城设宴,随行厨师林阿荣吩咐临时厨师徐小春捣鱼丸,徐误听为捣肉丸,便剔精肉捣酱和粉。林无奈,姑且压平,其薄如面皮,色质晶莹,食如燕窝。此后浦城、福州两地仿制,称之为肉燕、燕皮。

浦城燕皮料精工细,取新鲜精瘦肉,用木锤捣成肉泥,撒上薯粉合成硬坯,用圆木棍反复碾压成薄片,其薄如纸片。之后折叠裁切晾干,切成丝状称为“燕丝”,切成片状则称为“燕皮”。质量最佳的燕皮,每斤约有120~130张,每张如豆腐块大小,色白皮薄,完整不碎,不带粉面。

木樨茶

桂花,俗称木樨,有红花(丹桂)、黄花(金桂)两种。桂花茶是浦城特有的地方食品。其制法较简单,中秋时节,选择色泽鲜艳、清香浓郁的红桂花,过筛先去沙土,再仔细挑拣,剔去桂花中的枯枝碎叶等杂质。将桂花洗净入锅,锅中水先烧煮近沸,桂花在热水中稍煮片刻,捞起冷却后,再倒入冷水中静置数小时,最后用冷开水漂洗一次,沥干,挤拧水分,按比例加入白糖,充分搅匀混合,便成蜜钱桂花,密封装罐后放置阴凉干燥处备用。

浦城盛产桂花,春节期间,无论城乡,好客的主人都会捧出清香四溢的桂花茶招待贵客,以示美好的祝福。洁白的茶中放入一匙蜜钱丹桂,冲入开水,用带有花瓣状的小银匙轻轻一搅,细细品尝,清香与甜蜜充满心田。

豆腐丸

豆腐丸是浦城传统风味小吃。其加工方法比较精细,将适量精盐放入较嫩的豆腐中,置于钵内捣烂成酱,尔后裹以肉粒,用汤匙一粒一粒地舀出放在面粉碗上,摇滚成丸,投入锅内煮之。

锅内用猪蹄、猪骨、墨鱼干等经文火熬好汤汁,待丸浮上锅面,'即可起锅。加上葱花、味精、麻油、鲜辣粉等调味品,便可食之。豆腐丸形似橄榄,色白如雪,是味美可口而又经济实惠的小吃。

立夏丸子

流传千年的“立夏丸子”是浦城传统美食。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际,气温逐渐上升,正值农民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是用米磨成水粉压干,搓成丸子,调以肉丝、笋丝、香菇煮成,味道十分鲜美。

泥鳅熬豆腐

泥鳅熬豆腐,据说有两个比较文绉绉的名字,一者为:“佛跳墙”。意思是把泥鳅当作佛爷,而白色的豆腐正如一堵墙,开始时,只是放入冷水和豆腐,待加热之时,泥鳅在锅里拼命挣扎,跳到较为凉快的豆腐上面,所以得名。还有一个叫:“汉宫秋”。把白色的豆腐块想象成汉白玉制作的宫殿,而加热之后,有的泥鳅会钻进柔软的豆腐之中,故名之。

主要特点:味辣,汤靓,由于加了薄荷及桂叶,香味独绝,其他地方未尝有之。

酸枣糕

酸枣树,在福建的山野还是常见到的,它的'果实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酸枣黄了,我们也就馋了。熟透的酸枣掉落下来,我们捡来,两头浑圆的就甜一些,留下来吃,很滑,特酸,还有淡淡的奶香。

一些长相不怎么样的酸枣就做成酸枣糕,酸枣糕味道酸甜,生津开胃。自家制作酸枣糕时,把酸枣煮热后去皮,放在钵头里用筷子拌搅,把核去掉,在木板上晾干就可以了。制作酸枣糕时不用的酸枣皮也可晒干,吃的时候放些佐料蒸软,可是小孩喜欢的零食。

松溪美食

松溪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是福建省北部山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小县,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

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而得名。现在,我们就来一同了解松溪小角、松溪薄饼、松溪蒙丸、七层糕、油煎盏等当地传统美食。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松溪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称“削桧”,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是已有八九百年历史的松溪独有的名食。

制作时,先将肥肉白用双刀剁成肉酱,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酱拌匀成馅,随后,将鸭蛋打成蛋液,在平底锅上烙成色泽淡黄光润,薄如春饼的“蛋皮”。再将拌好的肉馅用蛋皮裹成四方长条形,整齐放入以纱布垫底的笼屉,猛火蒸熟。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改进。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

蒸好的松溪小角颜色呈琥珀色,油炸之后金灿灿的,切成菱形状,摆放在素白的瓷碟上,点缀几朵小花,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和同伴按捺住想要大快朵颐的心情,小心地拿了一小块轻咬小口。又松又软,香香甜甜,入口即化,一点都吃不出肥肉的油腻感。油炸过之后,蛋皮更加香脆,外酥里嫩中更多了些层次感。

松溪薄饼

松溪薄饼又叫松溪春卷。由面皮和馅料卷制而成,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薄饼的制作原料:

面粉、绿豆芽、韭菜、瘦肉、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等。

松溪薄饼的制作方法:

面皮:将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摊得不能太厚,等熟了之后揭起形成的薄片面饼就是薄饼的面皮。

馅料:将绿豆芽、韭菜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分别洗净切丝。炒锅入油,先后放入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和绿豆芽煸炒数下后,放水并调入盐、糖稍滚后,勾芡,入味精盛出待凉。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中卷成筒状,即可食用。

亦有将卷筒放入油锅里用文火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蒙丸

松溪有很多小吃比较出名,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松溪小角。但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不大熟悉。蒙丸是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甜品。蒙丸口感松软,试过之后简直欲罢不能啊。

具体做法:将蕨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后即可食用。

白凉粉

在当地是一种夏日小吃,高中时期,记者经常会在放学过后去小摊上吃白凉粉,特别凉爽。白凉粉味道类似龟苓膏,原料都是仙草,和乡下老家吃的仙人菜口感差不多。

白凉粉的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只需在仙草汁中添加淀粉或是米汤、薯粉及少许的食用碱就行,放入锅里搅拌直至糊状,后放入盆里冷却,再依个人的口味掺上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少许的薄荷粉,就可以食用了。

导语:南平有什么好吃的地方?南平特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个盛产美食的地方,丰富的山林资源,加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南平盛产各种山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香菇、红菇、竹笋、建莲、薏米等地方特产以及野兔、野山羊、麂子、蛇等野味都是美食的上等原料。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南平有什么好吃的地方

1、旧街食色溪畔小厨

在靠近溪边的位置,只是门口装修乍一看,没看出来是饭店,“食色”两字很有特色!店内的服务生都是年轻的男孩子女孩子,微笑的眉目很有感染力,手脚也很快!下单很快,上菜速度也不慢,武夷山特色清蒸红眼鱼,鱼肉刺比较多,还算鲜美,最好吃的是鱼皮和鱼鳞。

推荐菜式:清蒸红眼睛鱼、特色萝卜汤、干锅千页豆腐、岚谷熏鹅

地址: 幔亭峰路7号度假区旧街五号云起时旅馆一楼

2、福星农家

饭店就在九曲度假酒店对面,装修比较朴实,但是菜品味道超好,特别是有一种溪鱼,比五夷山特产红眼睛鱼更鲜,菜量很大,基本上4个人点3个菜足已啦!好吃不贵,比饭店便宜。

推荐菜式:九曲溪野鱼、芙蓉炒蛋、野菜、黄焖土鸡、土鸡汤、鱼头豆腐汤

地址: 星村镇大布岭路林家菜面馆旁

3、碧湖园湖景餐厅

这个农家餐厅建造的还蛮漂亮的,风景不错,感觉都像一个度假小村一样,没开餐之前都可以到处拍拍拍,上菜速度挺快的,份量也很足, 红烧肉真心诱人,吃起来也没有让人失望。肥而不腻、微甜、色足,吃起来糯糯的,豆皮是门口作坊做的,入口有豆香味,回味微甜。

推荐菜式:茶香富贵鸡、三饼拼盘、豆皮、海鲜朋友圈、龙爪菇

地址: 八角亭路与角亭街交叉口度假区角亭碧湖园

4、桥亭活鱼小镇

因为在后巷,游客来的不是很多,多数是当地人来吃,菜品做的都还很精致,除了湘菜,也有当地的熏鹅等地方菜。在楼下酒店住宿的话还可以88折,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口味比较大众,服务也不错。

推荐菜式:水煮鱼、毛血旺、干锅田鸡、石锅鸭珍、盐焗虾

地址: 武夷山度假区大王峰北路49号二楼(聚福缘正对面)

5、九龙湾餐厅

在酒店大堂外面,周边环境挺好,像花园一样,菜品很多,基本上都能满足大人小孩的要求,口味比较清淡,清蒸红眼鱼是当地特色,也确实不错,首先颜值很高,肉质鲜嫩爽口,鱼鳞也可以吃。

推荐菜式:清蒸红眼鱼、黑笋炒五花肉、牛仔骨、空心菜、千叶豆腐

地址: 三姑九龙湾(近风景度假区)

6、武夷味道

在本地人中很有人气的一家餐馆。老板很热情,土菜味道好,食材很新鲜。当然价格亦十分公道。不得不说这里点菜的方式太赞了,直接进厨房选,各种大锅大灶爽死食客。稻花鱼很好吃,据说是养在稻田里的小鲤鱼,小小一条肥得很,肉嫩且没有河鱼的土腥味儿,但要看季节的,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推荐菜式:小溪鱼、鲜笋、熏鹅、黄鸭汤、糍粑、稻花鱼

地址: 赤石新村

7、炊烟山房菜

从外部看装修的不错,挺有味道的。服务很热情,点菜是一张纸,有用过的痕迹,不介意,倡导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红眼鱼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就是略贵,肉质鲜嫩,自带甜味,菌菇汤不错,特别鲜但又不会感觉有菌类的特殊气味,处理得恰到好处。

推荐菜式:肉桂飘香、清蒸红眼鱼、酸菜炒笋、红袍山鸡、农家豆腐

地址: 度假区幔亭峰路3号(旧街三号茶山房旅馆)

8、麦场农庄

麦场农庄,在武夷山也算是叫得上字号的特色餐厅了。老听当地人说起“大卖场”,还以为是少见多怪的超市而已,结果说的是大麦场,也就是这家麦场农庄。地方较为僻静,有点我花独自开的感觉,一点鸭骚味都没有,鸭肉酥烂鲜香,特好吃;还有小溪鱼鲜辣嫩根本停不下来了。

推荐菜式:老鸭汤、紫薯饼、猪手、地瓜饭

地址: 兴田镇

9、仙店农庄

一般只接待本地食客,环境一级棒,环山绕水,曲径通幽,是来一次就会记得住的餐厅,莲子是当地特色,野猪皮好吃,满满的胶原蛋白。武夷山的笋,老鸭汤,山麂子肉,龙爪菇,黄花菜,雷公菜煎蛋,老南瓜,溪鱼,无一不体现武夷山好山好水出好食材的特性,还有好吃的老南瓜与野生黄花菜,前者香甜浓郁,后者清甜可口,看似简单,绝对是难得美味。

推荐菜式:老鸭汤、炸鱼、野芹菜、野猪皮、猪手

地址: 303省道武夷山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对面

10、老古董 品味餐厅

这家店的生意真的是超级好!基本需要客人自力更生。有时候需要什么跟服务员说,还不如自己直接杀到账台比较靠谱!私房鸡我能说太好吃了么,色泽晶黄,鲜美入味,酥而不烂,连鸡汤都能拿来泡饭,68元一整只真心不贵,值得推荐。

推荐菜式:木桶牛肉、清蒸野生红眼鱼、腊肉炒笋、红菇鸡汤

地址: 大王峰路风情城堡

(二)南平美食推荐

1、武夷山文公菜

文公菜,是福建武夷山一带的传统名菜,正宗崇安菜的代表有什锦,也叫文公菜。这道菜此菜原料为猪精肉、精粉、鸡蛋、白扁豆,味道可口,极富营养。800年来文公菜一直在民间流传,现已成为宴请贵客的传统名宴。

2、延平笋燕

笋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最具特色的汉族名肴,被称为闽北一绝,素有到延平没吃笋燕等于白来之说。首先冬笋在滚水中榨好捞出切成细条放在冷水中浸泡。烧水煮粉丝然后把那一点瘦肉切到最细而且还要小备用。

3、岚谷熏鹅

岚谷是武夷山北面的偏远乡镇之一,传统熏鹅名闻遐迩。岚谷熏鹅大致做法是:以不肥不瘦的`成鹅宰杀洗净后,放锅里清煮至七八分熟,捞起后沥干水分,周身涂上辣椒粉、盐巴等佐料。再用托盘衬托涂沫后的鹅放在锅里,锅底预先放有糯米,用文火慢慢烤焦糯米熏烤鹅肉至香味四溢即可。此时鹅皮金黄透亮,加上点点辣椒粉映衬,十分美观,食之香辣醇厚,已成酒楼宴客佳品。吃岚谷熏鹅时,实在受不了辣味,可食用酸奶,可快速解辣。

4、邵武包糍

“包糍”原料以籼米和粳米主,掺入一种学名叫鼠曲的野生植物,放在石臼中用木杵舂捣成糍,捏成杯状,放入各种菜肴,再将口沿捏合,上笼蒸熟即可。

另有一种制作方法,即是将米料浸泡后用石磨磨成米浆,放入锅内边煮边搅拌,形成糍团,再掺入干鼠曲草,搓揉成糍条。

5、建瓯板鸭

板鸭系建瓯传统特色产品,年产达300多万只,是闽北老字号板鸭,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由于其制作精细、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

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6、顺昌灌蛋

仁寿灌蛋是顺昌仁寿乡的风味小吃,用精瘦肉一斤,在菜板上切细,剁成肉泥;取少量水泡香菇,鲜大蒜切细、砸烂,与肉泥混合一起,再放入适量的酱油、味精、盐调和做成肉馅。然后取一枚饱满之蛋轻轻敲碎盛于一小杯中,取三根小竹条削尖,寻蛋黄中一小眼,用小竹将小眼轻轻刺破,用另外两根小竹条夹住剁好的肉陷,一点一点地往小眼处塞入。

灌好之后,放入汤锅中,用文火烧约5~6成热度(汤料以骨头汤、鸡鸭汤为佳),等蛋浮起,再稍煮片刻,即可捞起。此时细看此蛋,蛋白如雪花晶莹,蛋黄呈红黄色,肉馅绽开,加上花菇青蒜点缀,色彩鲜艳,令人垂涎。

寓意有二:一是蛋圆,寓意团团圆圆;二是灌蛋外形极似银元宝,外白内黄,人们称之为“银包金”。

7、建瓯光饼

要说闽北小吃,声名远播的当属建瓯光饼。

光饼,相传原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的干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因名光饼。经历500多年的演变,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姜葱饼、虾肉饼、起酥霉肉饼、老爹饼、经魁饼等近10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光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3种。

8、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与仁寿灌蛋一样,都被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为了替抗金名将岳飞解气,要将宋朝大奸臣秦桧削成肉片,剁成肉酱,再包着来吃的寓意,以此发泄老百姓心中怨恨。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181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