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也有高铁吗?

国外也有高铁吗?,第1张

截止到2021年11月。有高铁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大部分国家。

中国高铁是在引进德国技术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技术。中国高铁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技术水平已超越日本新干线,2004年,中国南车按照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和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

经过了7年的时间,通过联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和国产化实施,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设计、制造和验证的技术,并自主建立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制造和验证体系。

高铁的作用:

高铁速度快、服务优质、安全、可靠、换乘方便。众所周知高铁速度快、服务优质,高铁引用先进技术来提高旅客的舒适度,消除高速运行状态时旅客出现的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高铁引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异常情况自动调整速度,和航空、汽运相比高铁更安全,受不良天气影响更小。为了方便出行高铁站和汽车站无缝衔接,换乘更方便。可以说高铁在中长途运输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1、“高铁”的英文是“ High-speed Trains”。

2、“动车”在外国没有对应的单词,中国铁路官网上写的英文是“Power car”。

一、动车及高铁的介绍

1、动车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有高寒型、城际型。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但可以不挂没有动力的拖车。

动车是安装有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而不是动车组。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

2、高铁

高速铁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二、单词造句

1、The Chinese high-speed rails have a quality all on its own, because it’s so massive.

中国高铁的质量独树一帜,因为它规模庞大。

2、There are more than twice as many high-speed trains in China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中国拥有高铁的数量是其他国家高铁数量总和的两倍多。

英国博主杰森体验中国高铁惊叹不断,外国没有这样的高铁吗?我觉得是没有的,就算有也是非常少,否则的话,这位英国博主就不会在乘坐中国的高铁后发出那么大的惊叹,好像在他面前打开了一道通往精彩的世界大门。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仅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后看到中国的变化发出感慨,就连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时候也会惊叹祖国的变化之大。

一名英国博主杰森体验了中国高铁后,嘴里连连发出惊叹的声音,好像在他的认知观中,中国是没有那么发达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发展早已在领先世界的水平上了。单单说中国的交通变化,就可以说是让人惊叹。中国的铁路是世界上路程最长的国家,可以说中国的大地上铁路早已把每一个地方串联了起来,以前可能两个省之间或者是跨省之间来往是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不仅有了铁路,还有了更快的高铁,这大大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带给人们强烈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这位英国博主第一次体验中国的高铁后,满脸的表情就像发现了新大陆,非常惊叹于中国的发展变化之大,在视频中他描述了自己的体验感,这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因为在中国的高铁上,他不仅享受了什么叫做速度之快,更体验了什么叫做高服务,让让他看到了中国的素质,中国的服务,还有中国的质量。所以我觉得,不仅是这名英国博主,我相信其他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美好之后,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3.79万公里长了,这个数字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因为这个数字在全世界的高铁总里程中就占了2/3的长度,从这里就可以想象得出,中国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而且高铁不同于铁路,高铁的运行更加的稳健,速度更快,安全更高,服务质量更好,这些都是现在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取得的成就让世界都瞩目。我相信在这里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一个外国的博主在中国发出感叹的声音,是一件非常令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强起来了, 不用再羡慕外国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969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