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在哪里

梵净山在哪里,第1张

01

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 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02

梵净山总面积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25800平方千米,缓冲区2800平方千米,试验区13300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03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

04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位于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松桃求族自治县交界处,在这里有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梵净山冷杉,钟萼木,还有鹅掌楸等珍惜植物。

梵净山主要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松桃酋族自治县交界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原名叫做三山谷得名梵天净土,韩静山位于贵州境内,形成于距今10~14亿年之间,是中国南方两个最古老的地块之一,梵净山拥有着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

在梵净山里面保留着各类珍稀的植物,其中以珙桐的分布最为集中,而且还有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梵净山冷杉,钟萼木以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等著名的珍稀植物。

梵净山的原始森林中,至今还保留着2200万年至7,000万年前的第3季第4季,古老的植物是世界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而且梵净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中加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梵净山的山头和山脊分布着大量的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随着季节的变化,梵净山的色彩也会不断的变化。

随着冬季的来临,山脊和山头的森林由上至下逐渐发红,枯黄落叶,只有一抹深绿沿着河谷上下退缩,当地居民称这种景象为青龙下山,随着春天的到来折磨绿色又从下逐渐向上扩展延伸两边的配上姹紫烟红,五彩缤纷。花朵景观更为壮观雄伟,当地人称之为青龙上山。

在梵净山还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梵净山的。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有着许多珍惜的物种。在1986年被批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县交界处,总面积为41900公顷,其中核心 区25800 公顷,缓冲区2800公顷,试验区13300公顷(其中旅游小区1200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 brelichi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0%。

梵净山区域很大,在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西南部)3县交界处,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它有一系列景点,其中的最高峰即金顶,金顶区域就是梵净山生态植物园那一块。

扩展资料: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标,是黔东灵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是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间仙景和天然氧吧。

著名诗人王心鉴《过梵净山》一诗“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栖心皈净土,推云步梵天。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即印证了梵净山风景优美,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魅力景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梵净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666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