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梅天气

什么是入梅天气,第1张

我们通常所说的梅雨, 是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这段时期,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南方流行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说的就是梅雨天气。梅雨天气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仅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朝鲜半岛南部(被当地称为Changma)和日本东南部(被当地称为Bai-yu)的地区。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控制,从暖湿海面输送大量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形成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梅雨天气。一般来说,江淮流域梅雨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开始进入高温少雨天气。近年梅雨的非典型特征梅雨天气中,雨带停留的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而往年人们熟知的梅雨期内连绵阴雨的特征,自进入21世纪以来,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由于各地判定梅雨开始的标准不一样,入梅时间无法统一。国家气候中心主要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武汉5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梅雨的起止和演变进行监测诊断。观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开始出现了“非典型”的特征。所谓“非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梅雨期明显偏短,降雨量也偏少。这一特征从2000年即开始,2000年和2002年甚至还出现了两次空梅(几乎没有明显的梅雨季节)。梅雨非典型 防范不能松梅雨季节里,持续性的连绵阴雨天气会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工作带来压力。张培群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梅雨的开始时间明显偏晚。”近30年的统计表明,平均的入梅时间在6月17日,而截至目前,还很难判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全面进入梅雨期。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仍然没有明显的降雨天气,入梅时间还将继续推迟。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部分年份梅雨天气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而有些年份又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并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也有梅雨特征不明显,6月中下旬降水偏少,出现“空梅”,这时随之而来的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伏旱。长江中下游梅雨演变的异常,对这一带地区水稻和棉花等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梅雨天气越来越“非典型”,但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天气变化,依然值得各级气象部门关注。

请问梅雨季节是几月到几月呢? 入梅的标准其实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有大片降雨区存在,南方北纬20度附近有副热带高压顶着不让雨区南下,造成降雨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来回徘徊,出现长时期大强度的降雨。天气形罚出现这样的特点,差不多可认定为“入梅”。

从大气环流特点分析,通常6月份开始,太平洋上空的副热高压增强,到了6月中旬副热带高压稳定在华南上空,其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伸展到江南上空,此时北方冷空气的势力也不甘示弱,北方冷空气与南方的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窄长的雨带,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民间把这一期间的连阴雨天气称之为“梅雨”,梅雨开始的一天即为“入梅”。一般在7月上中旬,随着副热带高压再次增强,梅雨带北移到淮河以北地区,即为“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进入三伏天。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每年不尽相同,所以每年“入梅”和“出梅”也不一样。

气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将初夏季节连续出现6-7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日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为入梅日,连阴雨结束之日称为出梅日。

日历上的所谓“入梅”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是根据“干支记日法”来推算的,它是把“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入梅”的时间总是分布在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的时间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间。

因此,气象上的“入梅”和日历上“入梅”在时间分布上是不一致的,但在有的年份也可能碰巧在一起。

南方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几月份啊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5月中旬入梅,6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初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夏至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北方去了需要适应一个多星期,慢慢都可以习惯。

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一般是哪个月份? 梅雨时节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D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使得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一般是哪个月份?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号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中国南方的梅雨季节指的是哪几个月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梅雨天气是几月份? 上面说的不够具体

梅雨在江淮一带出现在5月6月间,(南京一带6月中旬-7月初为梅雨季节)是因为副高北移江淮一带正好处于副高西北边缘盛行南风,而此时的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还为退尽,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徘徊在江南一带,形成长达一个月的阴雨天气。此时梅子成熟,故叫梅雨。

上海的梅雨季节是几月到几月? 在上海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为什么上海有梅雨季节?因为上海处在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带。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梅雨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它源于我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在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自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887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