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惬意的早茶在哪里

南京最惬意的早茶在哪里,第1张

早茶的茶水以暖胃去腻的红茶为主,如今茶水已退为配角各式各样的点心却越发的精致多样了起来。南京玉茶坊的早茶已经小有名气。从用餐时间上看,上午9点之前,来吃早茶的以晨练老人、上班一族为主;上午9点以后来的则多属于商务客人,早上上班后约好客户吃早茶,交流最新的商务信息。而酒楼在装修上花了大本钱,单间、雅座、大厅,适宜不同喜好的客人洽谈业务,优雅的环境,更能让心情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大厨制作的点心,不仅制作手法更为讲究,口味也比较正宗,对于那些胃口已经被惯坏了的客人来说,少了许多挑剔的理由。

南京十大老字号美食餐厅分别是马祥兴菜馆、韩复兴、莲湖糕团店、绿柳居、蓝老大糖粥藕店、奇芳阁、永和园、蒋有记、安乐园和魏洪兴。

1、马祥兴菜馆

马祥兴菜馆是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是全国现存清真菜馆中的“老寿星”,创建干1845年,跨越了三个世纪。民国初期以经营“牛八样”清真菜为特色,20年代末主要名菜有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麦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该店题写“马祥兴”匾额。

2、韩复兴

韩复兴创建于1866年,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在清末时就有“贡鸭”美誉,并与苏绣、镇江香醋并称“江苏三宝”。在南京,韩复兴绿色的门头仿佛就成了盐水鸭的代名词。韩复兴选用的鸭子偏瘦,紧实酥烂,更加突出鸭肉的清香。

3、莲湖糕团店

莲湖糕团店是夫子庙的老字号,创建干1961年。它以苏式甜点出名,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团还曾被南京泰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评为小吃“奉淮八绝”!店内有千层糕,卷心糕,如意糕、青米糕,马蹄糕,豆沙米糕等品种的糕点。

4、绿柳居

绿柳居菜馆创建千1912年,因座落千秦淮河畔桃叶渡的绿柳中,故名“绿柳居”,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民国年间,绿柳居就是当时宴请要人的尊贵场所,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常到绿柳居小坐一下。

5、蓝老大糖粥藕店

蓝老大糖粥藕店,南京的百年老字号,名头响当当的。他家只卖糖粥藕,糖芊苗,赤豆元宵和五香蛋。糖粥藕是用祖传的紫铜锅熬出来。加工一锅要4个小时,在早上的时候,10分钟就能卖完。浓浓藕粉加上红糖熬制的糖芋苗,好吃又暖心,入口即化,令人心情愉悦。

6、奇芳阁

奇芳阁创建于1920年,是南京著名的老字号清真茶社,位于贡院西街。奇芳阁的传统特色小吃多,以鸭油酥烧饼、麻油素千丝和素什锦菜包,最为叫绝。

7、永和园

永和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清末的“雪园"茶馆,素有“奉淮第一楼”,“中华老字号”等美称,后改名“永和园”,寓意永远和气生财。

8、蒋有记

1922年就创立的老品牌,一代又一代传人坚守在这个小店,是第二批“南京老字号”。他们家的锅贴被称为“秦淮八绝”之一,月牙形的锅贴,表皮前的金黄,底子是脆的,咬到嘴里既有肉汁的鲜美,又有面食的脆香,吃起来那叫一个赞。

9、安乐园

安乐园创建干1920年,是南京颇负盛名的五大清真老字号之一,也是南京仅剩不多的早茶老字号,而目环境也很好。

10、魏洪兴

魏洪兴源自南京老城南,始创于1910年的制鸭老字号,清代宣统二年,魏洪兴开办,其融入多道秘制工艺,独创金陵特产风味,其货品色如玉,淡而旨,久食而不腻。

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虽说南京人的小吃很丰富,可在大多数南京人的三餐中,早餐的仪式感最弱。武汉人把吃早饭叫“过早”,广州人叫“早茶”,有人开玩笑,南京人吃早饭特无所谓,开着宝马到路边摊买蒸饭。

那为何南京没有早茶文化呢?紫金山新闻记者采访了早茶经营者、饮食文化专家以及文化学者,解析城市特点。

有“早茶文化”的基础名扬天下的秦淮小吃

在省内,扬州、镇江、泰州等城市有名气的早茶馆也不少,人们也很乐意花时间去吃顿丰富的早餐,而秦淮小吃可以从早卖到晚,没有刻意留出早茶的时间,尤其是夫子庙小吃群。

经营酥烧饼、小笼包饺、千层油糕、各色汤面、什色点心的永和园茶点社;经营素干丝、素菜包、鸭油酥烧饼、豆沙包、牛肉馄饨、烧麦的奇芳阁;经营葱油饼、豆腐脑的六凤居;经营牛肉蒸包、鸭油烧麦、牛肉锅贴、牛肉汤的蒋有记;经营赤豆酒酿元宵、麻团、汤圆的莲湖糕团店……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曾经有大量的达官显贵、名门商贾居住于此,这就有了大量的高端消费人群。南京城市史专家薛冰在《饥不择食》一书中曾说:“民国年间,夫子庙一带茶馆多达数十家,明里暗里相互竞争,茶点遂越做越精美,且各有拿手品种。天长日久,茶点小吃竟喧宾夺主成为某些茶馆的主业。”

南京小吃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相当的讲究,“单吃烧饼、包子、锅贴、糕团难免有些干噎,所以在上世纪40年代还是‘秦淮四绝’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干一稀的特色。”南京餐饮商会秘书长宋佳玲说,那个时代人们真有闲暇时间,可以为了一碗茶、一钵干丝“吃”出一篇文章。永和园门前伫立着的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塑像便是最好的见证。

缺天时、地利专家:年轻人越多,早茶文化越退步

秦淮名小吃很兴盛,为何没有成就今日南京早茶文化呢?

宋佳玲认为,这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工作节奏与生活习俗的不同,吃早茶的人越来越少了。“南京是座包容的城市,大家的生活习俗都不一样,老南京舍得花时间在茶楼里点壶茶、吃个包子、来碗干丝,而北方人更愿意吃短平快的食物,像大饼、水饺。”作为古都,南京城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作家叶兆言的新书《南京传》里谈到了南京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叶兆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南京城内就更多了,聚集在这里的南渡北人,数量几乎与当地人口相差无几。这些人的实际存在,大大改变了本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人口涌入南京,加速着城市的步伐。“年轻人越多,早茶文化越退步,有家庭的要忙孩子,没有结婚的早饭更不好好吃,马马虎虎就搞定了。”宋佳玲说:“不是大家不讲究,而是时代变了,人也变了,所以早餐的习俗也在变。”其实,细细数来,夫子庙景区的茶楼、餐馆还真不少,魁光阁茶楼、永和园、莲湖糕团店、奇芳阁、蒋有记、六凤居……

业内人士看茶楼是当今南京中老年人的社交场所

安乐园是南京经营早茶很有特色的一家老字号,1995年经营早餐开始,20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早茶消费人群。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是刚退休没多久的,他们有经济基础,见识、消费习惯、眼光都与过去不一样了,他们很潮,跟着社会走,而且社交活动意识也更强。”安乐园总经理严正渝认为,对这部分南京人来说,早茶馆也已不是单纯的吃饭场所,还是社交场所。

严正渝告诉记者,安乐园平时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为单位的较多。“如今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父母和子女分居,周末一家人相聚一起吃一顿早饭,早茶从形式上来说,时间更富裕,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花钱还不多。”

南京特色早茶不盛行,下昼儿倒是吃不少

对大多老南京人而言,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早饭无非就是自家做的稀饭、面条这类的,外面买来的豆浆、油条、烧饼、蒸饭包油条。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在《南京味道》书中回忆,南京人的早餐似乎是“改革开放”以后慢慢搞活起来的。严正渝也说,安乐园开始卖早餐是从1995年才开始的,刚开始品种少,顾客也相当少。“2000年,我们从广州请来一个师傅做广式点心,学习广式早茶,品种也渐渐丰富了。”

如今名扬天下的“秦淮八绝”也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秦淮小吃主要是各色包子、烧饼和干丝这三类。到1986年,秦淮风味小吃研究会研究开发了‘秦淮八绝’。”

武汉人把吃早饭叫“过早”,广州人叫“早茶”,而南京小吃是从早卖到晚,南京话里更有“下昼儿”一词。“夏日天长,午睡起来后,南京人惯常要吃下昼儿。”下昼儿,就是下午的点心的意思。

南京城市史专家薛冰在《饥不择食》书中介绍了南京人常吃的一些下昼美食:“外婆的下昼儿,有时是一碗小馄饨,有时是一块酥烧饼,有时是一碗豆腐脑,有时就是一块金刚脐。”

如今,南京的小吃品种越来越丰富,“秦淮八绝”不光早上可以吃,中午能吃,下午更是能吃。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金陵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601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