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草地是哪个地方?

过草地是哪个地方?,第1张

1,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该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2,草地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3,长征时走过的草地是松潘大草地。松潘草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与甘肃交接处,四川毛儿盖松潘以北,班佑地区之南,也叫松潘大草地。草地,是黄河上游的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

4,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红军过草地的地方是松潘草地,即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为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1934年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通过草地,即松潘湿地,经过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松潘县、红原县、若尔盖县。

松潘草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北部,为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纵横六百里,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气候变换无常,人迹罕至。

松潘草地特点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80周年,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记忆尤其不能忘记。这里所谓的“草地”(松潘草原)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沼泽地,下为泥质沼泽,又有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终成错觉。

1935年8月21日起红军即开始涉足经过的草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时,容易生长着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而由于水多又致使沼泽地土壤缺氧,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缓慢,只呈半分解状态,最终形成了泥炭。泥炭吸水性强,致使土壤更加缺氧,物质分解过程更缓慢,养分也更少。

因此,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燕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土浮结”和“燕土交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1935年到1936年长征时,正是沿着川西北毛儿盖—松潘—若尔盖一线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草地,跋涉穿越了暗流丛生的茫茫沼泽,向甘南地区行进的。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时最艰苦卓绝的就是过草地这一时段。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红原日干乔大沼泽,红军长征中最最艰险的一段路程,就发生在这里。1960年中央政府决定在红原地区建置县制时,为纪念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红原”。

今天在日干乔大沼泽的边界上,还立着周恩来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的石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期间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长征地理:红军过草地时究竟有多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389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