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在哪里发射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在哪里发射,第1张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1970年4月24日那一天,“东方红一号”以及“长征一号”火箭一同升天。两个火箭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地球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东方红一号”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0.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2021年6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迄今仍在轨运行。

“东方红一号”设计简介

东方红一号卫星由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音乐装置和短波遥测、跟踪、天线等分系统及姿态测量部件等组成,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

为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能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在长征一号火箭的第三级上试制安装了新研制的固体火箭。固体发动机有力一推使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方案设计进入轨道,中国固体火箭从研制启动到发射成功,只用了3年时间。

中国,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9年试制,1964年批量生产的干线客运内燃机车,机车按双机联挂设计,也可以单机使用。前73台的机车标称功率是1060kW,最大速度140km/h,车长16550mm,轴式B-B。后36台的机车标称功率增加到1220kW,最大速度降为120km/h,其他不变。

东方红2型1966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工厂按客运内燃机车设计制造的,机车功率为1470 kW,只试制了一台。1972年资阳内燃机车厂和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共同设计,1973年资阳内燃机车厂试制投产的东方红2型,已改为调车用的内燃机车,机车标称功率是650kW,最大速度62km/h,车长12400mm,轴式B-B。

必须根据工作情况正确选用分配器手柄的四个工作位置

(1)拖拉机悬挂带支地轮的农具作业时,应利用高度调节方法工作。因此,手柄应放在“浮动”位置。否则,易损坏液压元件或农具。

(2)拖拉机悬挂无支地轮的农具作业时,分配器手柄可放在“中立”位置。保持农具与拖拉机的相对位置。如果因某种原因农具下降,可操纵分配器手柄,再提升到原位。

(3)拖拉机悬挂的农具需要强制入土时,如推土作业,可以将分配器手柄扳到“下降”位置。但工作时间不宜太长。

(4)拖拉机悬挂宽幅农具(如中耕机、播种机)作业时,除将分配器手柄放在“浮动”位置外,还应该把吊杆长孔与纵拉杆连接,以便农具仿形。

(5)扳动手柄时,应当动作敏捷准确,轻击快推,不准停留在工作位置的过渡间隔内,以免滑阀把油路封死,使油压反常升高。每扳到预定工作位置,应立即放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方红拖拉机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卫星于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东方红一号结构布局

东方红一号卫星外形为近拟球体的72面体,直径约1米,质量为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利用太阳角计和红外地平仪测定姿态。

东方红一号仪器舱为圆柱形,安装在卫星中部。在舱罩与底盘的连接部位装有密封圈,以保证仪器舱的密封。仪器舱底座是卫星的主要承力结构件,也是卫星与运载火箭连接的重要部件。

它既承受卫星自身的重量,在发射过程中,又要承受运载火箭的推力。根据“651”任务总的安排,由中科院化学所负责卫星仪器舱底座和卫星用密封圈的研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683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