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特色

伦敦的特色,第1张

具有英国特色的黑色出租车正在牛津街上等待顾客。自2月中旬开始,伦敦市政府把伦敦这种黑色出租车的最低收费从1.4英镑升至2英镑,升幅达到了40%

在伦敦,每日遭遇最多的是文化碰撞,见到最

少的是英国人。随随便便纠集几个人就是一个小联合国,这是一个真正由“外来人”组成的城市。今天请正在伦敦的孙菲小姐带我们要去探寻大名鼎鼎的伦敦集市

上周六,伦敦的天气乍暖还寒,我和英国朋友Kate开始了我们的伦敦集市一日游。游线为诺丁山的周末古董集市PortebelloMarket(城西)、泰晤士河南岸的欧洲食品集市Borough Market(城东南)、朋克文化发源地CamdenLock(城北)。

古董摊头 最有趣诺丁山的Portebello Market

伦敦西部的诺丁山是很有波希米亚风味的一个地方,也是伦敦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住着不少有钱人,它因为休·格兰特在电影里打理的一个小书店而全球扬名。该地区的集市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最出名的是每周六的古董集市,主要指Portebello Road上那段500米左右的市场,每周六从早上5:30起,大约有1500个小商铺沿街摆开,10点的时候简直是人声鼎沸,而自中午过后,就纷纷收摊了。其盛景和英国冬天的阳光一样短暂,却都因此而更显弥足珍贵。

我们10点左右赶到诺丁山,游人如织。长着一张典型英国脸的Kate在人群中反而显得很特别,按她的话说是“像出国了”。尽管是古董集市,也有不少新货,但全是从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制作贩运过来的,风格各异。

有家小店专卖各种成套银器,价格和全英国最豪华的百货商场Harrods里出售的相差无几,但显然更适合“小资”趣味,这是英国人结婚时必会收到的礼品。

相比之下,小摊上的古董更多,也更有吸引力。我看中一只德国19世纪末产的银制烛台,旁边蹲着一只猫头鹰,把鹰头打开,就可插放火柴,非常精致。德国老爷爷开价最低5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约700元),我想想还是放弃了,不过至今还念念不忘。又经过一个波兰人的玛瑙铺,有我最钟爱的耳环,我又挪不动脚步了。所有的玛瑙都是波兰原产,从淡黄、鸡血红到墨绿,形形色色,撩人不已,挂件也相当漂亮,比满大街可见的印度饰品显得有格调多了。摊主25年前移居至伦敦,专门从事玛瑙买卖。我最后买了两副耳环,一个挂件,总共花去20镑。

钟表永远是古董市场的至爱,另外古地图、古书,甚至骑士用剑都有出售,还有各种出奇不意的小玩意。周末的诺丁山的古董市场到底还是很值得来来回回走上几次的。

世界美味擂台 赛泰晤士南岸的Borough Market

走出地铁站,英格兰最大、最主要的天主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赫然在目,脚下是鼎鼎大名的伦敦桥,跨过去就是教堂,而喧闹的Borough Market和教堂比邻而建。

美食集市建于1756年,曾经是伦敦中心城区最有名的蔬果集市,当年全英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贸易商人在此进行牲口、粮食、蔬果和水产交易。今日它则已变成世界各国厨师和美食家们钟爱的集市,但是千万记住,就象灰姑娘一样,仅在周六才变成可爱的美食天堂。

为了暖身,我们先每人花了2英镑喝了杯比利时的热巧克力,那是我此生喝过最棒的热巧克力,其浓郁程度让我对朴实无趣的比利时人徒生好感。一路走过去,是用几十种不同方法制作的西班牙橄榄,旁边是一溜稀奇古怪的意大利面包,英国蜂蜜,法国红酒,上百种奶酪,德国、希腊、瑞典、荷兰、墨西哥,甚至印度(很奇怪,打遍天下的中国食物在这个集市没有露面),各个国家的人在这里切磋美食,摆摊打擂台,场面极为壮观。我被烤制的鹿肉汉堡包吸引住了。因为从来没吃过鹿肉,尽管并没有饥饿感,还是花了7英镑买了两个,边吃边听Kate讲述鹿的童话故事,旁边又飘来希腊烤肉肠的香味,心情很愉快。

朋克文化发源地 伦敦北区的Camden Market

Camden是伦敦多元文化体现最强烈的一个区,全英国最贫穷的10个居住区有4个在Camden,而这里又有闻名于世的大英图书馆和富人区Swiss Cot-tage。Camden也是朋克文化的发源地,路上还能碰到穿着打扮极其怪异和个性化的青少年,如果你想要过把朋克瘾,集市里就能买到相应的装束。

Camden Market其实是由六个集市组成,形成了伦敦最大的集市,每到周末尤其繁忙,人群蜂拥而至。我们是在下午5点它快落市的时候才赶到的,黄昏下的集市已不那么繁忙,但是规模之大还是令人惊讶。

在Camden Market见到了大量中国人和印巴小摊和美食,有一阵还恍惚进了上海的城隍庙小集市,连着几个铺面在出售中国的丝绸品,当然其价格是国内买时的几倍。欧洲人来伦敦旅游,假如要去集市的话,这是必到之地,当然这里也有古董、珠宝、餐具等各种小玩意。

伦敦集市起源

伦敦比较有规模的集市有70多个,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最初,来自英国其他城市的农民在周末涌入伦敦摆摊,卖各种自产的水果、蔬菜、水产和肉食,逐渐形成固定的集市。如今,这种“农民市场”依然兴盛,但随着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欧洲其他城市的商贩们几世纪前开始进入伦敦,而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族的移民大量涌入,于是,伦敦的集市从纯粹的英国农民市场过渡到多元文化集散地,商品也从传统的英国食品扩大到古董、衣服、饰品、书籍等各种生活用品。

在重量级品牌纷纷跨海到彼岸的巴黎或是纽约出展为国争光之后,大家都在问,伦敦时装周还有啥看头?伦敦时装周的特色就是三多:多人才,多创意,多国籍。

文/Jadecode

大嘴美人茱莉亚罗伯茨在《诺丁山》中对着书店老板休格兰特告白:“I a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me”(我也只是个女人,站在一个男人面前,求他爱她)。这么多年过去了,诺丁山依然是这样一个浪漫之地。

诺丁山(Notting Hill)位于伦敦西区,其实那里并没有山,只是地势相对较高。相传从18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这儿就是一个情人秘会的地方。只是电影巜诺丁山》让全世界人民都认识了它。

现在的诺丁山实际上是一个移民聚居区,这里充满了波西米亚风情。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有从拉美的加勒比海一带过来的移民,后来又陆续有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还有东欧过来的,当然也有华人。因为这些移民的存在,诺丁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给看似守旧沉闷的伦敦,增添了一抺亮丽。

大约从1964年开始,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拉美移民会在诺丁山地区举办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狂欢节。这个狂欢节逐渐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嘉年华,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虽然伦敦最舒适的季节是夏季,但是你很有可能没有恰好在八月尾来到这里。那么这个热闹的嘉年华就与你无缘了。不过别难过,诺丁山的波特贝露市场(Portebello Road Martet)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波特贝露市场是个露天市场,平时这儿其实是个安静的居民区,道路两旁是整齐漂亮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小洋房。每到周六,人流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种小店摊档像变魔术一样冒了出来。

如果你喜欢电影《诺丁山》,而你又喜欢收集古董,或者你只是个吃货,那么你一定会喜欢这个集市。

除了书店和小咖啡馆,街上摊挡售卖的货品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鲜花、水果,日用品,各种口味的小吃。旧货古董是这个集市最重要的特色。旧书,旧餐具,首饰,灯饰,邮票,油画等等。这些东西来自世界各地。我甚至还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瓷器古董,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讲价,除非特别注明。

这儿可以让你漫悠悠地逛上一整天。渴了来上一杯咖啡或是一盒1镑的新鲜水果,饿了来一个5镑的墨西哥卷再加上一个手工冰淇淋。颜色艳丽的西班牙海鲜饭看起来也很诱人。只要你有足够的腿力,这儿总有看不完的东西让你着迷。

我曾经在集市上碰到了一个售卖琥珀蜜蜡的老爷爷,他的摊档上摆放了各种琥珀原石和蜜蜡首饰。摊档后面是一个小店,也是他的,售卖各种神奇的小物件 。他告诉我他来自波兰,这些琥珀蜜蜡都来自俄罗斯。我喜欢上了其中一串蜜蜡手串,和他讨价还价了半天,最终并没有成交。不是因为价格,只是害怕买到假货。

老爷爷看到我忧豫不决,很淡定地对我说:“没关系的,回去好好想想,下个星期再来可能还会有的。”

Ps.交通地铁Notting Hill Gate站

狂欢节现场实录

狂欢节小史

诺丁山?对!就是朱丽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上演浪漫一幕的那片伦敦街区。这个夏末为狂欢节而沸腾了!

诺丁山狂欢节(Nottinghill Carnival)是欧洲第一大狂欢节,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第二大街头庆典。狂欢节于1964年首次举行,反响甚佳。之后每年在伦敦市西北角的诺丁山街区举行,至今已是第42届。

狂欢节的习俗源于加勒比海文化(Caribbean Culture)。1960年代英国人为了调和黑人所面临的种族压力,促进黑白人种相互交流而举办了诺丁山狂欢节。此传统沿袭至今已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聚集、相互用音乐和舞蹈交流与宣泄的国际盛会。今年,狂欢节的主题是“团结与多样”。正处于“后爆炸案时期”的英国渴望告诉世人:英国国民是团结一心的,同时也是对各种文化热情包容的。为了确保“狂欢节人人有份”,举办方还特地在离诺丁山街区不远的海德公园为那些受不了疯狂气氛的优雅人士安排了“加勒比风情展”。那些在狂欢节里感觉窒息的人们,可以在海德公园的阳光和草坪上休息片刻,浸泡在加勒比海的芬芳中。

今年的诺丁山狂欢节幸运地遇上了雾都难得的持续好天气,从8月28日到29日,庆典持续了两天两夜,狂舞的人们直到30日凌晨3点才依依不舍、精疲力竭地离开了诺丁山。据BBC报道,总共有75万人次参加了此次盛会。

对恐怖说“不”

此次狂欢节是伦敦继7月恐怖爆炸案之后迎来的第一次大型公众活动,安全问题自然占首要位置。伦敦警方为确保此次活动安全顺利而出动了共5000名警察!几乎在能够听见狂欢节音乐的地方,就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警察神情严肃地巡视着四周。他们的工作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伦敦警方在BBC广播里说:“看到这么多人走上街头,自由自在地欢庆,非常鼓舞人心。这证明了伦敦人没有被恐怖袭击吓倒,伦敦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仍在继续,我们的热忱有增无减。”

狂欢节寻人

黑人——狂欢节的主角

黑人是狂欢节的主角。他们扮演着狂欢节的每一个角色:黑人警察、黑人志愿者、黑人舞者、黑人游客、黑人小贩。因为狂欢节就是黑人的节日!在狂欢节里,你不会看到一个腼腆扭捏的黑人,你也不会看到一个站着发呆的黑人(黑人警察除外),每一个黑人都在跳舞,都在大笑,都在叫嚷着。黑人引领着盛装队伍的进程,所有的DJ都是黑人,是他们赋予了狂欢节以活力和激情!

警察——神情严肃的市民

狂欢节那天,如果你不知道活动的确切地址,那么就仔细看看哪里有出奇多的警察,哪里就一定是狂欢节的区域了。据BBC报道,伦敦为此次活动出动了5000名警察!放眼望去,前后左右,每个角落都有不止一个警察正在神情严肃地扫视着人群。他们是整个狂欢节中唯一不会哈哈大笑和翩翩起舞的人们。但是如果你向他们询问或者求助,他们会笑容满面地为你解答,若是给他们照相,他们也会很配合地表现出威武的样子。在狂欢节街区外围的几个路口上,还把守着骑马的巡警。他们如雕像一般停在路口,向每个前来抚摸马儿的小孩子微笑,并且配合着游人的闪光灯。

外国人——狂欢节的新生军

对于世界各地的游人来说,伦敦往往是来英国旅游的首站,再加上诺丁山狂欢节是世界第二大狂欢节,更没有人会舍得错过。DJ说唱道:“……我看到白人,我看到黑人,我看到黄种人,还有红种人……啊,对,大家都来跳舞吧!不要担忧,不要紧张,大家全都来跳舞吧!”走在人群中,耳边充斥各种各样语言。外国游人往往先是拿着各种品牌的相机狂照一通,自己便也举着相机跳起舞来。其中黄种人也有一些,但比较少,而且属于比较安静的人群。或许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比较难以融入狂欢的氛围里吧。记得曾经听朋友描述日本东京一年一度的烟花盛典:人们有次序地入场,绮丽的烟花升空,只听见淡淡的赞许声,却没有高昂的喝彩。活动结束后,大家又全部默默地离开,不会有拥挤、推搡、地上一丁点儿垃圾都不会留下!这样的东方文化和浑身涂满了巧克力酱来群魔乱舞的文化确实不同。

狂欢节寻宝

口哨——一呼百应的工具

狂欢节那天,若是抓上一把国内批发市场几分钱一个的口哨去兜售,肯定会大赚一笔。吹口哨是呼应巨响音乐的最好方式,几乎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一个口哨。小贩一个劲儿地在人群中兜售着。除了少数街区有免费口哨向游人发送以外,小贩们的口哨多为1英镑一个,折合人民币14元!小孩子们像寻宝一样,在地上寻找着人们掉落的口哨,一看见便立刻冲上去捡起来据为己有。

烤鸡腿(Jerk Chicken)——盛典中的“必吃”

烤鸡腿是狂欢节最受欢迎的食物。狂欢节范围内的每一条街上都有许多烤鸡腿小摊子,几乎每一个游客都不会错过这道美食。虽然和国内的烤鸡腿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是象征着狂欢节加勒比文化的标志性食物,所以成为了盛典中的“必吃”!官方网站上的《狂欢节注意事项》中特地指出:“请记得带上纸巾,以便吃完烤鸡腿后擦净”。烤鸡腿的价格在3英镑左右,折合人民币43元,是一种具有加勒比海风格的食物。

啤酒——狂欢节的重要角色

英国的酒吧文化闻名于世。足球流氓喝酒之后发疯也是有名的。在狂欢节的活动中,啤酒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酒吧将堆积如山的啤酒搬到店外以方便游人购买。狂欢节街区不远处的超市将啤酒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并且派员工举着小牌子在街上吸引游客的眼球,小牌子上写着诸如:“TESCO正在营业,大量优惠啤酒!”等标语。狂欢节啤酒的价格在2镑左右,折合人民币30元。街区里的居民也不甘示弱,他们从自家搬出成箱的冰镇啤酒在路边兜售,因为既便宜又方便,所以销量也很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1814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