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南宋时期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

请问南宋时期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第1张

南宋全国分十七路,我这里有南宋十七路地图。

宋代的路制行政系统:

宋代全国划分若干路作为府、州、军、监以上中央派出监察辖区的制度。自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以后,设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道,宋太宗赵太平兴国二年(977)以后,“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转运使”,转运使遂成为北宋中央政府派遣至各路掌管财赋和监察之官,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始定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即峡西)、广南东、广南西等十五路。

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1001),又分西川为益州、利州二路,分峡路为梓州、夔州二路,成为十七路。天禧四年(1020),又分江南为东、西二路,成为十八路。宋仁宗赵祯嘉四年(1059),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京西分为南、北两路,淮南分为东、西两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两路,则为二十一路。六年,河北分为东、西两路。七年,京东分为东、西两路,为二十三路。宋徽宗赵佶崇宁四年(1105),复增京畿路,则成二十四路。

[北宋二十四路图(政和元年1111年)]

[南宋十七路图(嘉定元年1208年)]

路的机构主要是安抚使(帅)、转运使(漕)、提点刑狱(宪)、提举常平(仓)四司,分掌财赋、刑狱、兵政、常平新法等,权任不同,但往往兼理他务,随时而变,具有互补互代的功能。

转运司是诸路的重要机构,前述所谓北宋十五路十八路、二十三路、二十四路等,皆指转运司路而言。帅、漕、宪三司路分有时不尽相同,如元元年(1086),漕司为二十三路,而宪司为十八路,时将京东东、西两路,京西南、北两路,永兴军和秦凤两路,河北东、西两路,淮南东、西两路提点刑狱合并为京东、京西、陕西、河北、淮南路。安抚司并非逐路皆设,而有些地区路分又与转运、提刑司不同,如庆历以后,河北分大名府、高阳关、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抚司。陕西分永兴军、秦凤、延、环庆、泾原、熙河六路安抚司。有时帅漕宪三司路分相同,治所又不在一地。兹以政和元年(1111)漕、宪二司二十四路制(见表

1[漕司路制])及帅司二十八路制(见表2[帅司路制]),凡治所与前相同者,今地从略。

南宋建炎元年(1127),诸路遍设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政,南宋路分,皆指安抚司路而言。南宋初年,有两浙东、两浙西京西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潼川府、利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等十六路。建炎四年,江南东、西两路合为一,则为十五路。绍兴元年(1131),江南复分为东、西两路,仍为十六路。绍兴十四年,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则为十七路;乾道四年(1168)又合为一路,仍为十六路;淳熙二年(1175)复分两路,三年又合,五年复分,绍熙五年(1194)再合,庆元二年(1196)又分,嘉定三年(1210)复合。帅、漕、宪三司治所往往不一。

《京西山水》记:“白草畔,位于清水镇原黄塔乡南部”。

《百花山志》记:”白草畔,位于堂上村北部“。两部关于京西山峰的著述,分属于两个区出资编辑,对于上述的介绍也就能理解了。

白草畔位于北京西南房山与门头沟交界处,北纬39 48′50″,东经115 35′18″,海拔2161米。为北京第三高峰,京西南第一高峰。北坡属于门头沟原黄塔乡,南坡属于房山霞云岭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山景区就位于白草畔北坡,门头沟清水镇内。白草畔景区需从南坡房山四马沟上山,两个景区实际共享一处景观资源。笔者于九十年代初期曾经由北坡登上百花山景区,2010年选择由房山南坡驾车而上。

108国道沿大石河行进,进入房山霞云岭乡,至龙门台再到四马台村。

与时俱进、发展是硬道理,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口号在这随处可见。百花山脉埋藏巨大的煤炭资源,房山史家营、四马台一带的人大多靠有水快流富裕了。富裕了一部分人的同时,山体裸露塌陷空气弥漫黑尘也是当时的事实。

开发白草畔,也是这一带乡村经济转型的开始。进入景区后扬起一股黑烟的大货车不见了,空气也逐渐变得更清新。

伴随茂密的云杉,颜色多样形态不一的山花, 汽车 能直接开上两千米的高峰。巨大的信号塔,是白草畔的标志之一。在1300多米的上升中,公路成大迂回上升。行驶在盘山道上,并未感觉公路的坡度很大。

多年来房山境内的红井路、六合路成了网红路,甚至有人远从南方到来一试驾驶乐趣。这两条路我都走过多次,论高度与白草畔山路相差近半。白草畔有的山路因海拔高山体陡峭,转弯处不能直接转,需走龙摆尾、鹿回头。

白草畔东与百花山连脉,西与大黑林相邻。这一脉山体连绵起伏险峻峭拔。白草畔主峰因有五块巨石形似手指,被称为五指峰。

最高点的巨石上刻“极顶晨光”,在这里俯视群上尽在脚下,只可惜那两条电线太煞风景。

由极顶晨光走向北坡,踏上木栈道即进入了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有落叶松人工林,还有桦木林以及辽东栎林。

也可见到树形奇特的古树的云杉。

白草畔与百花山高度相差近二百米,两山相距7千米,中间地段是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高山草甸。

高山草场聚集众多的游人,绝大部分是从北坡清水一侧进入百花山景区。

高山草场也可见巨大岩石屹立,与高山草甸相互辉映。

白草畔、百花山草甸虽没有灵山草场宽阔,但也独具特色使人心旷神怡。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类十分丰富,林区有人工松林、桦木林、辽东栎等与山杨混交、鹅耳枥萌生丛还混杂有黄花柳、山柳、胡桃秋、六道木、千斤榆、五味子、溲疏、绣线菊、胡枝子、刺梨、红丁香、铁线莲等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类植物。还有映山红、前胡、荷包牡丹、露珠草、独根草、翠雀、东陵八仙花、黄花等药用植物。广泛盛开于小五台的金莲花,在这里也有成片生存。

宋朝没有这两个路,宋史 地理志

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曰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

迨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

现在的山东,大致上属于京东路、西路。

京东路。至道三年,以应天、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单濮潍淄、淮阳军广济军清平军宣化军、莱芜监利国监为京东路。熙宁七年,分为东、西两路:以青淄潍莱登密沂徐州、淮阳军为东路;郓兖齐濮曹济单州、南京为西路。元丰元年,割西路齐州属东路,割东路徐州属西路。元佑元年,诸提点刑狱不分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并为京东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并为京西路,秦凤等路、永兴军等路并为陕府西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并为河北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并为淮南路,其后仍分为两路。东路。府一,济南。州七:青,密,沂,登,莱,潍,淄。军一,淮阳。县三十八。

京西路。旧分南、北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五年,复分南、北两路。南路。府一,襄阳。州七:邓,随,金,房,均,郢,唐。军一,光化。县三十一。

北路。府四:河南,颍昌,淮宁,顺昌。州五:郑,滑,孟,蔡,汝。军一,信阳。县六十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651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