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地址

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地址,第1张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洛阳的景点之一,此景点的地址是洛阳市老城区新街433号,前往此景点的方式:公交乘22路公交到【新街九都东路口】下车。自驾线路1:郑州69km巩义60km洛阳线路2:西安132km华阴98km灵宝116km三门峡139km洛阳线路3:济南434km郑州69km巩义60km洛阳。洛阳民俗博物馆在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为清乾隆九年(1744年)所建,因祀关羽又名关帝庙。建筑群现有舞楼、钟鼓楼、穿房、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之一。

博物馆基本陈列有信俗、婚俗、寿俗、民间艺术、刺绣五大部分,同时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演示活动。

民间艺术内,不同形状、不同花色的云肩、霞帔、荷包、扇袋、绣衣、年画、剪纸、皮影、社火、唐三彩、面塑、木雕等艺术品种繁多,工艺精巧。服饰从银光闪闪的凤冠、造型别致的狗头帽,到绣工讲究的三寸绣鞋、虎视眈眈的虎头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主衣到配饰,从雍荣华贵的宫廷用品到民间村姑渔翁遮风避体的土布衣,无所不有,令人眼界大开。

洛阳民俗博物馆内汇集了众多巧手的豫西剪纸、皮影道具等,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自已亲手拿起道具,在亮窗上演出自己的节目。

此景点周边还有很多酒店、景点、餐厅值得体验,比如:

景点

洛阳匾额博物馆 与洛阳民俗博物馆距离0.06km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与洛阳民俗博物馆距离0.06km

河洛石文化博物馆 与洛阳民俗博物馆距离0.09km。

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

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大家去北京旅游的话可不要错过啦!以下为您带来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南,欢迎浏览!

北京民俗博物馆景点介绍

北京民俗博物馆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一家国办民俗类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

博物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地址: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信息

门票

门票10元,讲解门票40元,学生票半价。

开放时间

每天8:30-16:30开放,周一闭馆。

交通信息

公交

乘75路、101路、109路、110路、112路、202路夜班车、420路、615路、650路在神路街下即到。

地铁

乘地铁6号线在东大桥下,向西步行660米即到。

东岳庙会介绍

庙会简史

元延佑年间,张留孙买地城东,规以为庙。此后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继续修建。建成后,便受到元廷的重视,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还派遣官员降香。那一天,大都城内的居民都蜂拥齐化门外,迎接御香。又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通州城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漕运岁储,多所交易,居民殷实",市场的繁荣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元《析津志》载"是日,沿道有诸色妇人,服男子衣,酬步拜,多是年少艳妇。前有二妇人以手帕相牵阑道,以手捧窑炉或捧茶、酒、渴水之类,男子占煞。都城北,数日,诸般小买卖,花朵小儿戏剧之物,比次填道。妇人女子牵挽孩童,以为赛愿之荣。道傍盲瞽老弱列坐,诸般楫丐不一沿街又有摊地凳盘卖香纸者,不以数计。显官与怯薛官人,行香甚众,车马填街,最为盛都?"

东岳庙不仅是香客们的圣地,还是文人墨客经常聚集的地方。元时东岳庙有一石坛,原为开山祖师张留孙的弟子董宇定,王用亨的住处,周围植有杏花千余株。每到杏花盛开之际,便有群公赋诗张宴,一时间在大都传为盛事。有果逻啰洛易之诗云:"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

在这之后的数百年里,东岳庙经过明清两代帝王的多次修葺、扩建,以及内宫嫔妃、太监,民间善士和诸香会的募捐助善,庙的规模逐渐扩大,庙内供奉的神祇也多了起来。除了每年三月份的.庙会,每月初一、十五也有庙会。

明末清初是东岳庙会的全盛时期,朝阳门外至通州的道路不但是陆路转运漕粮的必经之路,也是由水路进京离京人员的必经之路。

民国以来,东岳庙庙会依然是摩肩接踵,"礼佛士女,不绝于途"。

据三十年代调查统计,东岳庙每年开庙44天,庙会摊位131个,摆在庙内的有卖小吃的、杂货的、花鸟鱼虫的、杂耍的,还有套圈儿的游戏,引得游人围个水泄不通。庙外有卖木材的、家具的、食品的、铁器的及日用百货,还有说书的,不过在东岳庙说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能说《岳飞传》,因为庙里供着岳飞。

1937年日军进驻北京,时世动乱,民不聊生,东岳庙也逐渐衰败。抗战结束后,庙会虽已恢复,但已是元气大伤。1949年,东岳庙作为公安学校校址,庙会从此停止。

庙会习俗

戴福还家

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有献花会敲锣打鼓,浩浩荡荡来到东岳庙,有各色鲜花将庙前的牌楼装扮一番,然后进庙烧香礼神,拜完后出庙,从牌楼上取下一朵花戴在头上。回家的路上遇到行人,便拱手作揖,道声"戴福还家"以示问候。献花会多由花市的商贩组成,他们到东岳庙,除了拜神,还挑着纸花、绒花在庙里支个摊儿,售予众香客。这样一来,其他人也能将福"带回家了"。所以逛庙的妇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喜欢买枝花戴在头上。样式也极多,有金鱼的,有蝙蝠的,有聚宝盆的,有石榴的,总之图的都是一个"福"字。花上面还贴着金片,阳光下闪烁不定,煞是好看。

抢烧头香

东岳庙除了三月中旬开庙半月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开庙,过去,老北京讲究正月初一子时一过,就到东岳庙烧香祭祖。香都是成把成把地烧。有的香客真索性几个人合起来,把成捆的香摆在大殿前,累成一座“香山”。点燃后,跪在四周,求神许愿。庙里香客虽多,却没有喧闹之声,人人表情凝重,专事烧香,气氛庄严而又神秘。

是日清晨,庙门还未打开,门外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山门一开,进香之后,还要在山门外赛放鞭炮,祈望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传说,宋代有个叫韩元英的人,对东岳大帝尊崇倍至,大帝也时常降临其家。后来,大帝久久不来,韩元英不解其故,生怕有所冒犯,便前往泰山祷告。才知大帝只受人间的炉香,每天清晨,庙中道士烧的就是头炉香。只要你跟在他们的后面烧香,一定灵验。稍有迟缓,大帝就登山而去,再祈祷什么,他也听不到了。于是韩元英夜里就来到东岳庙门前的通天鼓下等待。没想到困倦难奈,不知不觉睡着了,错过了烧头炉香。大约一个多月后,韩元英去世了。

打金钱眼过去,育德殿内东岳大帝和帝后的像前悬挂着一个大铜钱,俗传用钱币投中钱眼,就能得子。于是人们竞相投掷。投中者,喜上眉梢不中者,益发不止。民国时,阜财神殿的财神像前也挂起了一个大铜钱,中间悬一金钟,击中有声。香客们礼神烧香完毕,都要到这里来投几下,求得来年的好运气。后来,因为投得人太多,庙里住持害怕咂坏了神像,惊扰神灵,就撤了下来。

摸铜骡后罩楼文昌殿前立有文昌帝君的一铜特和白瓷马。铜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老北京曾流传"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便能感应神通,病自然就好了。又传摸了铜骡的下体,能滋阴壮阳,早得贵子。许多人慕名而来,可是在摸的时候又害操,男人们遮遮掩掩,女人更是忸忸怩怩,羞羞搭搭,要摸又怕人笑话,但是求子的心盛,没有法子,索性摸上一把就跑,为此闹出了不少趣事和笑话,铜骡子也被摸得照眼的亮。后来被移到了白云观。铜骡的旁边还有一匹马,象征着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居官者争相祭拜。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建筑结构的详细介绍。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文庙巷文庙内,成立于2003年10月10日,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文庙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占地31000平方米,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文庙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三进院, 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历史

府文庙建设于金天会年间(1123年~1137年),县文庙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

公元1881年,(清光绪七年),汾水泛滥,西街两文庙被毁。

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火毁了的崇善寺废墟上新建。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

公元1919年(民国8年),被辟为省图书博物馆。1927年又易名为“山西省民众教育馆”。 在这一期间,供奉孔子的大成殿,改作“古代礼物乐器陈列室”;威严肃穆的大成门,改成“礼堂讲演厅”。其它殿宇或为阅览室,或为书库,或为其它活动室和陈列室。

公元1937年,日军进攻太原。太原沦陷之后,伪太原市政府又把文庙更名为“山西省新民教育馆”。

公元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山西省博物馆至今。出于保护文庙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山西省文物局依文庙而建。

公元1998年太原文庙的现状引起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省文物局等部门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修复。

公元2010年,文庙保护已经逐渐步入正轨,虽然有许多小件文物保护缺失,但是大多数殿宇、文物大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同时,许多山西省各地收集的文物整齐的放置于文庙场院之中。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览陈列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展区面积18000平方米。东、西21间及大成殿具备举办大型展览的条件。全年展览频繁,2004年共举办各类文物、书画、图片、模型等展览21个,特别是“傅山书法精品展暨日本著名书法家作品展”、“秦晋国画联展”、“大型航天航空模型展”、“李克仁草书展”等在省城太原引起极大关注和广泛好评。2005年春节期间,该馆举办了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大型民俗风情活动”,邀请民间匠师现场表演展示,为省城春节增添亮色。2007年完成基本陈列“千秋孔子展”。

馆内拥有25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可据不同质地文物的不同需要,进行人工温、湿度监测,为收藏和保管各类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护环境。博物馆定编36人,内设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开发部、保卫科等部门。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位于太原昔日的文庙。这里原是崇善寺废址,光绪八年(1882年)文庙迁建至此。作为文庙时的主要建筑如照壁、井亭、檽星门、大成门、大成殿都保存完好;大成殿和配殿现在作为展厅使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文庙巷文庙内,成立于2003年。文庙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占地31000平方米,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文庙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三进院。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464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