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最好的在哪?

西餐最好的在哪?,第1张

世界上最好的西餐馆 世界上最好的餐馆在哪?英国《饭馆》杂志主办的“世界最好的50家餐馆”评选近期给出了答案:西班牙埃尔布利饭店将上届冠军英国“肥鸭”饭店拉下宝座,获得第一名,这已是该饭店第二次夺冠。那么,这个餐馆到底好在哪呢? 提前3个月预订 埃尔布利饭店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罗萨斯附近,距离巴塞罗那市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路上有明显的路标。透过饭店旁的绿树,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海湾。从一扇大窗子望过去,可清楚看到饭店的厨房。厨房似乎是用巨大的钢材、石头和木材建成的,里面闪着迷人的光彩。 埃尔布利饭店每年只在4月至9月间营业6个月,且仅供应晚餐,每晚只接待50名客人。为此,想品尝主厨费兰·阿德里亚的烹调手艺,食客需提前两三个月预约才能订到位子。统计显示,2003年有40万名世界各地人士要求订餐,但全年只能有8000人得到满足。 一到冬天,埃尔布利饭店便关门谢客,工作转向试验。饭店在巴塞罗那拥有一个由高科技装备起来的实验室,那里有专用的液体测量器和真空浓缩器,专门为饭店研究菜谱,研究食品的生长结构特点等课题,然后向饭店提交新式菜单的选题让费兰审阅。通常每做5000次试验,才能发明并确定25至50道菜。 就餐时间要4小时 客人来了,饭店的服务员会给每位客人斟上一杯祖母绿宝石一样颜色的鸡尾酒,据称是用朗姆酒、糖、柠檬和薄荷调制而成的,这种鸡尾酒对味觉会有“震撼”般的刺激,这是薄荷而不是酒精在发威。 一杯酒下肚,你会感觉到自己清醒了许多,接下来,就可以一道接一道地品尝饭店的美食了。一般会有20多道菜,用餐的时间可长达4个小时。说“用餐”有点俗套,在这里用餐更像接受餐饮文化的洗礼。服务员对每一道菜都如数家珍,他们会详细介绍每一道菜的原料及吃法。很多人们经常吃的东西,经这里厨师的手做出来,味道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比如,爆玉米花,放到舌头上就会自己化掉,让人回味无穷。 老板是传奇人物 埃尔布利饭店的经营者费兰在世界餐饮业中已成为传奇人物。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费兰16岁那年就迷上了厨师的工作,他放弃了学业进入饭店打工。1983年,他进入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埃尔布利饭店找工作,饭店老板非常喜欢标新立异的他,仅一年后费兰就当上了埃尔布利饭店的总厨。两年后费兰成为股东,之后又逐渐成为独占股份的老板。 费兰研制出不少独特的菜肴。比如,果冻是大家熟悉的甜食,费兰做的果冻却与众不同:该“果冻”是由鱼肉、鸡肉和蔬菜制成。此外“油炸丸子”内的一包鲜肉汁也是独家秘方。 2万欧元才送外卖 埃尔布利饭店自从由费兰接手后在国际餐饮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获得各种奖杯、奖品已是常事,最让费兰感到骄傲的是,在2001年的纽约世界餐饮评比赛中,埃尔布利饭店击败了许多声名显赫的法国、英国等大饭店获得了冠军,西班牙饭店首次登上纽约的领奖台。 饭店面积限制了客人的数量,埃尔布利饭店同时可以给豪宅提供外卖服务。但外卖的标准是2万欧元以上,因此只有富豪才可能享用。 尽管埃尔布利饭店每年推出20个新菜肴,但也有不少食客表示不满,因为他们去年喜欢吃的菜今年可能就没有了。

上海这几家老牌西餐厅,满满上海老记忆~                                 

               

吃过各种西餐,最怀念还是老上海西餐的味道。像是鹅肝、黑松露、顶级牛排等等,纵然是西餐中绝佳的美味,但总觉得不如罗宋汤、炸猪排、土豆色拉,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上海哪里还能吃到正宗的海派西餐呢?上海人记忆中的老牌西餐店如今又何去何从呢?

1、红房子西菜馆——张爱玲爱去的上海西餐厅

在上海,不少人学会吃西餐是从红房子开始的。虽然沪上的西餐厅越开越多,西餐的口味也历经变革,但红房子在老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如一。牛排加浓汤的经典搭配,依然是很多上海人不变的选择。据说,张爱玲当年就爱吃红房子西餐,梅兰芳先生也曾到访,并最终为“红房子”定名。

乘坐地铁一号线到陕西南路站下车,从茂名路出口处出去,在国泰电影院的斜对面就是红房子西菜馆。远远看去,红色的仿砖瓦结构建筑,格外醒目。这是一家老字号的法式西菜馆,无论是菜品设计,还是室内装修,无不体现着法国元素。位于二层的大堂,三层和四层的包房,皆以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餐厅的名字也十分浪漫,叫作“紫罗兰”、“红玫瑰”、“枫丹白露”等等。传统西餐桌,经典的西洋油画,复古的吧台和灯饰,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的上海。

据工作人员介绍,红房子西菜馆开设于1935年,创业时名叫“罗威饭店”,坐落在上海繁华的商业街霞飞路(现在的淮海中路)上。四十年代,重新开在上海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上),店名叫“喜乐意”。五十年代,知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偶然造访,提议根据店标特点——大红门楣大红门楼,更名“红房子”。自此原本的“喜乐意”西餐社,就换成了如今大家都知道的“红房子西餐社”了。

2、德大西菜社——老克勒的味道 老上海的初恋

不少老上海的初恋是从德大开始的,多少上海小夫妻在德大里“轧过朋友”,多少上海小囡是在德大第一次学会“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大西菜社,在许多老上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记忆,德大咖啡更成为德大的一种文化特色被保留了下来。

午间时分,走进位于南京西路上的德大西菜社,不少阿姨妈妈们正在门口排队等候,这在用餐高峰十分常见。偌大的餐厅里已经坐满了人,其中不乏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老人们告诉笔者,这里的午市套餐十分实惠,有主食、有汤,也有小食。邱女士偶尔会带妈妈过来吃饭,今天她们点了一份面包色拉套餐。她说,这里让她们感到有“老早的味道”。

环顾四周,厚重的旋转门、深色的木质楼梯,高挑的吊顶、实木的桌椅、马塞克的地砖、西式的窗楣、复古的吧台....。。若非环境的喧嚣,食客们现代的着装,时光仿佛被拉回到几十年前的十里洋场。据工作人员介绍,德大西菜社的创始人是陈安生,创立于1897年,比“红房子”的历史更久,是上海最老的一家西餐厅了。很多人都以为“德大”的名字,源于他们经营德式西餐,其实“德大”两字来自《尚书》的“有容德乃大”,既非常贴近外文原意(德大西菜社De Da Western Restaurant原名德大饭店Cosmopolitan Restaurant),又能体现原业主的意志。

德大做的是海派西餐。在德大吃饭,有两样东西是绝对不能错过。一个是腓力牛排,一个是德大色拉。牛排用料考究,不放热河添加剂,根据不同的部位,价格在45元到300元不等。5分熟的“腓力牛排”,刀割下去可以看见牛肉中带着少许血丝,吃口鲜嫩又香。德大色拉里放了洋葱、土豆、胡萝卜和方腿,尽量保证原汁原味。再配上用新鲜鸡蛋打出的色拉酱,口感浓郁,肥而不腻。

3、天鹅申阁——还原老上海人记忆中的西餐

推荐理由:天鹅阁,与红房子、德大齐名,承载着不少老上海人对西餐的最初记忆。作为其代表性食物的芝士面,是这家已经不复存在的餐厅最重要的味觉特征。位于进贤路上的“天鹅申阁”,名字就延伸自老上海的“天鹅阁”。老板Larry是80、90年代的海归,从小在天鹅阁吃大,对老上海菜有着深深的情节。如今,既是老板又是大厨的他,希望能尽力保留老上海西餐的传统工艺,重现天鹅阁当年的美味。

茂名路右拐至进贤路以西百米,远远就能看到白底黑字的“天鹅申阁”几个大字。推开厚重的咖啡色皮质大门,一股老上海的气息扑面而来。深色厚重的木质家具,昏黄迷离的灯光,美式新古典主义混搭欧式Art Deco风格的设计环境,再配以轻松雅致的背景音乐,给人低调奢华的温馨之感的同时,又隐约间仿佛触碰到了30、40年代的上海。

如今的“天鹅申阁”做的是地道的法国菜。招牌菜鸡丝焗面原是老天鹅阁的经典,一度因其费时费力的制作工艺在上海滩失传,“天鹅申阁”再度还原了这一经典老味道。浓浓的芝士缠绕着润滑的意大利面,再配以蘑菇的鲜美,口感绝佳奶香味十足。

4、新利查西餐馆——爷叔爱吃的老牌平民西餐

推荐理由:说到西餐,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点高端有点小贵。对于上海的阿姨爷叔来说,偶尔去吃,吃的是一种情调,经常去就有点吃不消。所以,你看一些高端的西餐厅里,多半是年轻人去消费的多。不过,上海老牌子新利查西餐馆却是深受阿姨妈妈以及上海爷叔的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归结为四个字“实惠好吃”。

走近新利查西餐馆,就能感到它十足的人气。傍晚十分,七成以上都是中老年老食客。据餐厅的总厨冯先生介绍,新利查西菜馆前身是利查饭店,最早是在福州路(以前叫四马路)上做咖喱鸡,如果现在还在的话,应该有83岁的高龄了。解放后,利查饭店与其他餐厅合并,在市工商联的牵头下又开了现在的“新利查饭店”,这样算来“新利查”也是35岁的老饭店了。

新利查的葡国鸡也是深受食客欢迎的一道菜。冯先生告诉笔者,这也是新利查的经典菜了,最早放的是咖喱,后来改良后用奶油烘焙出来,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此外,厨师们还在原有菜谱的基础上不断推成出新,创制了一些美味。像是特色菜奇妙肉蟹,也受到不少食客的推崇。冯先生说,奇妙肉蟹最早灵感来自于中餐的酱爆蟹,厨师们重新用西餐的手法进行烹饪,加入了奶油和洋葱,再加上奇妙酱,味道奶香四溢,真心“奇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82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