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国际化阶段划分

中国高铁国际化阶段划分,第1张

中国高铁国际化阶段走过了以下五个历程:1、预备阶段,1998年以前;2、过渡阶段,1999年-2002年;3、快速铁路,2004年-2007年;4、高速铁路,2008年-2014年;5迈向国际,2014年以后,主要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莫斯科-喀山高铁、墨西哥高铁等等

中国将目光投向了高铁,这种极有可能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的交通工具。高铁的诞生,让陆权突围成为了可能,让中国既可以向东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又可以向西发展内陆经济,这为中国寻找到经济持续腾飞的新支点。它将对既有的“海权时代”造成冲击,使陆权再次成为重要的战略。这对中国至关重要,使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格局中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在我看来,中国的高铁战略主要后果有二。一,可以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二,为中国经济持续腾飞创造新支点。陆权和海权的一个巨大不同在于:海权情况下,霸权国家只需要扼守关键的几个端点,就能实现整体控制,而陆权情况下,就不一定了,你需要控制的地方太多,从运输效率,耗费精力的角度来看,陆权的性价比太低,很难去调和各种错综复杂的地缘,民族,宗教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在高铁战略的实施,必然是中国和相关利益国的平等合作,这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带来的必然是国际政治的民主化,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的外交辞令总是强调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根源,一方面是美国霸权统治的反抗,另一方面更是有极现实的政治考量。中国恰逢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迁移,国内的高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品,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延伸到欧亚大陆上的铁路,又给了这些厂家一些新的选择,可以通过亚欧大陆桥直接发往欧洲,这使得欧亚大陆内部的资源能够更有效的整合,面对海权强国的政治压榨的时候,有更多的议价权!这为为中国经济持续腾飞创造新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30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