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人在青岛哪个区

石老人在青岛哪个区,第1张

石老人社区位于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石老人社区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依大佛山,南临大海,西与王家村社区为邻,东与沙子口街道西姜社区接壤,崂山路贯社区而过。

2004年底,有居民1428户,4080人,有曲、孙、王、辛、韩、黄、高、李、刘、毛、蒋、陈、杨、吴、徐、朱、曾等姓氏,以曲姓居民居多,约占全社区人口的60%;辖区总面积276公顷。

石老人村位于青岛市东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依温石山和大佛山,南临黄海,西与王家村相邻,东与沙子口街道的姜哥庄村接壤,隶属青岛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办事处。

优势产业:

著名的“石老人”旅游风景与“石老人观光园”坐落于社区内。2001年开始进行山谷资源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2003年4月,一期工程占地400多亩的石老人观光园建成开园。

观光园以综合性农业文化为主题,分自然生态景观、农业观光、神话传说三大部分,辟有农艺园、农珍棚、大树祖、花溪、逍遥谷、情依林、文武阁、隐逸庄、钟楼、天运殿、赐子阁等景点。

自然植物达160余种,并引进多种热带珍稀植物,集现代都市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开园以来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老人社区

摄友“咏歌”有个家安在了青岛,四月底的一天接受他的邀请我们一行五人去青岛小住几天。

来到海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海鲜,小区附近有个大菜市场,早上起来我们先去了菜市场采购海鲜。各种海鲜目不暇接,都是当天渔民送过来的,很新鲜。有叫不上名字的海鱼,蛤蜊等等一圈下来我们满载而归。

摄友山峰是个标准的暖男,做的一手好菜,我不会做饭就给他打下手,洗菜,收拾卫生。

这是一次没有攻略的行程,无论去哪里都是随心所欲。早上我们选择去了石老人海水浴场。

石老人海水浴场位于崂山区海尔路南端,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海水浴场之一。石老人海水浴场左端海中巨石即为“石老人”,这里是集度假、观光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海滩。

早起的海边静悄悄的,不似白天的人声鼎沸,我们静静的站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天际慢慢发亮继而变红,不大一会儿太阳升起。

海上日出恢宏壮观,五彩纷呈,大大的红日,一浪接一浪的沙滩上被海浪冲刷的像一面镜子,镜子倒映了海天一色。

我穿了裙子带了长长的红色纱巾,在海边踱来踱去,影子在沙滩上拖了长长的影子,太阳升起,温暖的洒在每个角落,远远的海中巨石“石老人”多年来的姿势一直没变。海上有波涛起起伏伏,远处的山边一艘船正在出海,海鸟成群的掠过海面。

在午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边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太阳升起后沙滩上的游人多了起来,大人孩子们一起出动,孩子们兴奋的在海边奔跑嬉戏,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用眼光追随着孩子们。沙滩上有人骑辆自行车从东边慢慢走到西边。

今天的天气不通透,有些发闷,太阳光线也有些发灰。离开石老人海水浴场我们去了下一站:信号山公园。

小贴士:早起的石老人海水浴场没有门票,只能远观石老人,近距离观看石老人还得去另外一个景区“石老人景区”。

2019年1月25号,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第72天。

石老人社区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石老人社区

石老人社区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距中韩街道办事处驻地之东南6公里,北依温石山和大佛山,南临大海,西与王家村为邻,东与沙子口街道姜哥村接壤,崂山路贯村而过。现有村民1428户,4080人,有曲、孙、王、辛、韩、黄、高、李、刘、毛、蒋、陈、杨、吴、徐、朱、曾等姓氏,其中曲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5%;耕地1260余亩,山峦850余亩。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高、孙氏先民从“云南交趾国嘎嘎县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明朝永乐年间(约1418年)姜哥庄曲姓的一支迁来。他们开山辟土、出海捕捞、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因其村南海湾处有一酷似老人形态的巨大海蚀石礁,便以石老人名村。

石老人社区有着美丽的传说:许多年前,有车姓父女俩相依为命,以打鱼为生。有一天,女儿车姑坐在门前织补鱼网,唱起了优美的渔歌。歌声传进龙宫,龙王听得入了迷,就派乌龟扮作媒婆说亲。乌龟欺骗车家说要把车姑许配给一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车家便答应下来。娶亲那天迎接的队伍抬着车姑的花轿向海中奔去,迎亲的人变成了虾兵蟹将。车老汉猛然醒悟,边喊边追,车姑发觉上当,不顾一切从花轿里扑入海中,变成了一个海岛;车老汉追到近岸的海中变成了一尊石头老人。石老人与车姑岛遥遥相望,给人们留下了凄美的故事。

1979年7月3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时任海军司令员叶飞,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政委康志强,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等领导的陪同下,从青岛市区前往崂山。当行至石老人时车停下来,邓小平观看这里的景色,工作人员介绍说:“石老人的故事说法有好几种,在人们口头中流传的最古老的传说是石老人和姑姑岛……”邓小平听完后连说:“很美,很美。”这是邓小平视察崂山时听到的第一个民间传说。

1985年秋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贺敬之来青岛时,在游崂山途中冒雨顺道来到海边,远远眺望了惟妙惟肖的石老人,并挥笔写下了《望石老人礁岩》的诗篇:“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

石老人社区村处于崂山区发展的黄金地带,良好的区位优势,引来了众多投资者。面对“热的烫手”的发展形势,石老人村没简单地将地卖掉,而是以合作经营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中去,使有限的土地获得了高额产出。更重要的是石老人村懂得了搞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01年村里决定利用村东面的山谷资源开发农业观光旅游项目。2003年4月,在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占地400多亩的石老人观光园建成开园,已成为青岛市和崂山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被国家评为AAA级景点。目前其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石老人村在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传统的海洋捕捞养殖业。村西南渔港码头于清道光年间建,解放后扩建5次,东、西坝长各60米,湾口西南向,可泊20马力渔船40只,设海产品收购点。石老人码头今非昔比,帆船换成了机动船、木船换成了铁船、小船换成了大船,一派繁忙景象,打鱼和海水养殖仍然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村民们利用沿崂山旅游风景区主要交通干道的优势,在村中路两侧经营商店、饭店、旅馆等,形成了商业一条街,成为游人采购、食宿的集聚点。合资建设的索菲亚国际大酒店已开业,引进了高科技孵化器项目,正在规划建设石老人生态旅游健身区。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36亿元,人均收入6150元。

石老人社区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文明建设。该村在崂山区率先进行了旧村改造,投资1500余万建起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居民楼,已安置部分村民住进了新楼房。继续实施旧村改造,精心打造既有现代化规划理念,又延续青岛历史文脉、体现生态自然的特色居住小区。自筹资金对街道进行了拓宽、硬化、绿化、亮化。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100余吨的自来水蓄水池。投资4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21300余平方米的石老人小学,该小学跨入了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行列。投资150余万元,安装了千门程控电话总机。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38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藏书16000余册,方便了居民的文化需求。近几年为村民投入了养老保险、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终给每个村民发放生活补助费、为入伍新兵发放补贴、对考入高中以上学生发放奖学金。

石老人社区是青岛市百强村之一,多次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双创’先进单位”;先后荣获“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青岛市十佳文明街居”、“青岛市先进文化大院”、“青岛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2003年3月份文件,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203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5
下一篇 2023-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