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故里就在四川遂宁,千年古刹广德寺,佛门净地香火旺

观音故里就在四川遂宁,千年古刹广德寺,佛门净地香火旺,第1张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之间,有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河穿城而过,风景宜人,只是因为太低调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甚至连城市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就是千年古城遂宁。遂宁最著名的古迹就是城西卧龙山的千年古刹-广德寺,自唐代宗永泰元年直到明代,广德寺一直处于极盛之势,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是香火最盛的川中佛教道场,号称“西来第一禅林”。

广德寺自唐代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历代高僧辈出。克幽禅师是唐中宗孙子、唐玄宗侄子,民间认为他是观音的化身,遂宁甚至有个流传至今的民谣:广德寺菩萨灵,克幽禅师男观音。克幽禅师曾两度入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而广德寺更是皇帝赐封的著名的观音道场。

相传唐武宗灭佛毁寺时期,广德寺克幽禅师灵塔自陷为荷池,人们在塘底发现一串异骨,上现“观音大士”四字,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不久之后,唐昭宗敕赐“再兴禅林寺”,复修寺庙和克幽禅师灵塔,并在灵塔前新增了殿堂,以克幽禅师像塑观世音菩萨圣像。克幽禅师更被认定为观音化身,朝廷也正式确认遂宁为观音故里,敕封广德寺为观音道场。北宋真宗年间敕名“广利禅寺”,明正德年间赐名“广德寺”。

广德寺的现存规模是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并于清代多次扩建。整座庙宇依卧龙山而建,从山麓一直延申到山顶。全寺以“大雄宝殿”为轴线,三列纵向分布着主次殿宇九重,大小殿阁塔坊25座。这些殿宇多为明代建筑,对称有序,布局清晰。

亭台楼阁各抱地势,东西配殿独成院落,飞檐斗拱,华丽雄伟,肃穆壮观。寺中有唐代所建的幽骨塔、北宋善济塔、明代的木造圣旨坊和砖石牌坊,以及很多宋、明、清时造的石碑等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明代砖石牌坊保存非常完好,位于寺外东南侧,是广德寺的起点标志。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牌楼的形制、斗拱和拱券门等都有着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艺术价值相当高。牌楼中间的明间阔,两侧次间稍窄,每间中间开拱券门,南北壁明间两额枋间都设置额枋垫板,并在垫板上刻出匾额样式,北壁匾额上刻“敕赐广德禅寺”六个大字,南壁匾额刻字则为“敕赐”二字。

七楼均为单檐歇山顶,檐下有木制斗拱支撑,牌楼两面均布满佛教相关纹饰,内容从佛祖受拜、十八罗汉、到四大天王、金刚力士再到人间行走比丘尼,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感叹匠人精湛的工艺和对于创作的敬畏之心。

始建于宋、重建于明的圆觉桥,是一座很短的木质廊桥,从某些角度上看,这座桥更像是一座进深较大的亭子。桥的两端分别是一重充满古朴美的檐牌楼,桥上三间重檐亮柱廊屋,兼具遮风挡雨蔽日的功能。进牌坊、过圆通桥和圆觉桥,才是广德寺的山门。

进山门,迎面台阶之上屹立的圣旨坊,是广德寺僧众迎接皇帝圣旨的地方。与其他寺院需要出庙门十里迎接圣旨不同的是,历朝历代的钦差是亲自进到广德寺内宣读圣旨的,这个差别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可是地位尊崇的表现。

圣旨坊始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明成化年间改建。这是个三间四柱三楼的木结构牌楼,单檐歇山式顶,是我国唯一建在寺内的圣旨木牌坊。牌楼的明间额枋书有“勑赐禅林”四个金字为唐朝书圣颜真卿所书,其上的正楼屋檐斗拱处悬挂风带牌,上书“圣旨”二字,很有皇家建制的庄重威仪之感。

广德寺玉佛殿供奉着从缅甸引来的玉面如来佛,造型精美,雕工精致。大雄宝殿西侧、活菩萨殿身后的那座方形石塔,便是闻名中外的善济塔了,民间也俗称它为“肉身塔”。相传这座塔正是被视为观音化身的克幽禅师的埋骨之所,塔身上刻有“池涌瑞莲观自在,塔藏金骨显克幽”的诗句。

克幽禅师一生以普度众生为己任,符合民间信仰中观音的形象,遂宁至今仍然还流传着很多克幽禅师济世救人的传说。善济塔与塔前的活菩萨殿,都在说明着千百年以来克幽禅师是皇家与民间共同认定的观音化身。

遂宁也被人称为“观音之乡”,每年的香会和观音生日,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经久不衰。

观音的故里在新疆昌吉 相传很早以前西域有个劫国(今新疆昌吉县北),劫王叫庄严。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南迁到遂宁定居,建立城邦国,劫王改名妙庄。遂宁便是妙庄王建在涪江边的城垣。妙庄王先后养育了三个女儿,长女名妙书,次女名妙音,三女名妙善。她们便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观音三姊妹。妙善的出生十分传奇,其母在怀孕之初就有金莲盛开、明珠投怀之吉兆;妙善降生时又有珍禽齐鸣,鲜花盛开,异香扑鼻之喜庆;妙善的修行更是充满传奇色彩,传说妙善公主从小便吃素念佛,乐善好施,一日在灵泉山“忽见释迦牟尼佛,遂潜心修行”,“克服重重魔障,终成观音菩萨。” 在妙书、妙音相继出阁之后,及妙善长,却违背妙庄王为其招附马的意志,决心修行,“庄王发气如雷震”,送妙善公主到白雀寺,令寺中尼僧给她最苦最累的活做,希望她遭受磨难后改变决定,以遂王心。然而妙善每日里挑水、劈柴、扫地、洗衣、煮饭,干起活来无怨无悔,毫无难色,稍有空闲,还是把佛来念。白雀寺的师父见公主聪慧,不忍耽误她的前程,便善待公主,为她修行提供方便。半年后,庄王派“巡察宫儿”来白雀寺暗访,获知实情,大怒,连夜下令火烧白雀寺,烧死了500僧尼。妙善被神虎衔着救往普陀山后,便在紫竹洞中修道参禅。后庄王生500痛疮病危难治,张榜求医,一和尚开出药方,需要亲人一手一眼为药引。庄王的大公主、二公主不愿献己手、眼,乞求父亲宽恕。和尚告诉庄王,三公主还活着,愿意尽孝。庄王派人到普陀山,妙善公主早知来由,指出:“父王疮痛龙体现,五百波萝疮惨烈。烧死五百尼僧罪,果报自受刺心肝。”之后妙善割手挖眼以治父病。妙善在普陀山苦苦修行了九载,常持壶中甘露拯救万民,佛祖闻之,封妙善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父亲与姐妹等众人来普陀山参拜时,“公主化变千手眼。千手千眼观世音,普渡众生永流传。” 佐证之一:专家著述 四川大学宗教所博导陈兵教授在2004年11月3日在华夏观音文化节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女性观音是随着民族大迁徙,从西域迁过来的。比较权威的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说,也就是遂宁代代相传的观音三姐妹的传说。” 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专著《观音》: 遂宁传说观音修行的历史遗迹尤为独特,诸如象征妙善修行的“观音洞”、象征妙善向佛的“观音柏”、象征观世音济世救人的“观音井”、象征观音道场崇高地位的“圣旨牌坊”、象征观音神圣权力的“观音珠宝印”等等,不仅显示了遂宁观音文化积淀的无比深厚,而且显示出遂宁观音文化的独特魅力。 郑祯诚教授专著《中国观音——妙善公主的故乡在遂宁》: “比较而言,中国最早的观音道场还在西部,还在遂宁,还在灵泉寺和广德寺。” 在西汉末年,印度佛教通过新疆等地,逐渐从中国的西部传入内地,当时最早向中国传入佛教的民族大月氏,随着民族迁移,来到了现在遂宁所辖的涪江边,成立了兴宁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先后在白雀寺和普陀山修行,最后得道成为观音菩萨。 佐证之二:相关史实 遂宁灵泉寺和广德寺在唐朝成为全国有名的观音道场时,南海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没建——灵泉寺建于隋朝开皇年初(公元581年),比普陀寺(863年)早280多年,比河南香山寺早100多年,历史上被誉为“西方圣境”。 广德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受到唐、宋、明多朝帝王11次敕封。现存宋真宗敕赐的玉印(1011年),上面刻有“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 佐证之三:民间手抄本 遂宁西山白雀寺,旧时有尼僧500余人,相传每年有上百只白喜鹊来此朝圣,故名“白雀寺”。 民间流传的手抄本《火烧白雀寺》共374行七言诗句,诗中记载:“遂宁有一白雀寺,千年美名万古迹。”说的是二千多年前的秦朝,遂宁兴宁国王妙庄有三个女儿,“大女妙书二妙音,三女她名叫妙善,”“三女妙善不订婚”,“人大一心要修行。” 民间流传的《观音出家》:“甲子年前生下我,二月十九子时生。不愿父皇招驸马,一心只想去修行。父王听得心中怨,打在冷宫受苦辛。白雀寺中遭大难,五百僧尼化灰尘。多蒙佛祖救我难,七层宝塔念经文。”

记得采纳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25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