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是几月几号啊(95后单身青年不过光棍节)

光棍节是几月几号啊(95后单身青年不过光棍节),第1张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林栎昕 记者 王维佳

11月11日,现在的购物节,曾经的“光棍节”。

如果没有购物打折,95后女生李妍不大会注意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当天对她和另外两名95后青年马倩文和郭凯来说,都是普通的一天。至于自己处于单身状态,他们都暂时拒绝脱单。不过,他们也会“阶段性想脱单”。

李妍在巴萨皇马球场。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双十一”:普通的一天

11月11日,李妍像往常一样,上班、下班、学习。

最近几个月她的生活都很规律。晚上6点左右,她结束一天的实习,回到宝山区的公寓里,习惯性地打开灯,放下钥匙,把自己埋进沙发里。

24岁的她是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原本今年12月毕业,为了能一边实习找工作,一边兼顾学业,由一学期四门课改为两门课,推后半年毕业。

“工作和生活都快融为一体了。”李妍说,上网课几乎填满了她实习之外的时间,甚至出现过“下班刚开完会,直接无缝衔接到小组作业的讨论”。

她也会给自己找一些娱乐活动。周末,她喜欢和朋友们约饭。消磨一个人的闲暇,她会看F篮球等体育比赛,或者看电影。每当这时,她会有一种孤独感,“想要有一个人一起陪着,可以很开心地去分享所有的感受。”

她坦言,自己从未谈过恋爱,也想体验恋爱的感觉,但目前只能随缘。

和李妍一样,马倩文也是24岁,也从没谈过恋爱,也在上网课但没实习,因此她的生活节奏慢了许多。早上,她会打开电脑,进入学校官网,开始学习。

自从去年11月辞职,她说自己的生活便一直这样充实而悠闲。学习之余,她喜欢和朋友出去吃饭,或者在家追剧,也会在微博上追星。

去年底,刚收到国外大学研究生offer时,她憧憬着可以在异国脱单,然而疫情打破了她的幻想,“我现在上网课,也接触不到什么人。”

“双十一”这天,因为要跟着国外大学的时间参加期末考试,马倩文早上六点半就从床上爬起来,从七点开始考第一场,在考试和休息的循环中,度过了白天。

24岁单身男子郭凯的这一天,也和考试有关。从事金融业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复习精算师考试。为了这场考试,他暂停了一切娱乐活动。

就算不考试,他的生活也被填得满满的。工作日的晚上,他偶尔会抽空和朋友约饭,也会在下班的地铁上站定后,掏出手机,和朋友们商量周末的安排。他的周末通常都很忙,去Livehouse、约桌游、到朋友家看电影、逛商场……

郭凯有过女友,上一段恋爱结束于一年多前。如今的生活很充实,他并不打算脱单,也不把“双十一”当作“光棍节”。

郭凯在Livehouse拍摄的照片

95后单身青年:“阶段性想脱单”

郭凯觉得,自己三十多岁结婚也不算晚。

他偶尔也会想脱单,特别是在吃快餐遇到“买一送一”或者“第二个半价”的时候,但又会留恋单身的自由,也不想让某个她失去自由,“如果是谈恋爱,避免不了要两个人一起出去干什么事情。但我不喜欢强迫别人,不用为了我去喜欢,反过来也一样,这是相互的。”

独自在上海打拼的生存压力,也降低了郭凯对爱情的渴望,“连自己都养不活,就不想那么多有的没的了。”

一边实习一边上网课的李妍也有类似感觉,她常常感到时间不够,“其实平时真正能从私人生活里再挤出一部分给感情的时间不多,如果没有这种客观条件的话,脱单、结婚也都难,都顾不上自己了,更别说孩子、家庭了。”

马倩文复习功课的书桌

不过,李妍和身边的很多朋友时不时都会有“阶段性想要脱单的冲动”。

遇到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李妍就会想脱单。“更多的是精神孤独吧。静下来的时候,会发现缺失了一段亲密关系,这种体验感是无法通过亲情或友情来排解的。”她自认为是一个精神世界不够强大的人,需要寻找情感寄托。

但是,她又无法迈出“单身的舒适圈”。现在,她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感情,也没有太多的社交,还觉得年纪渐长会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无法“纯粹地恋爱”。

她憧憬童话的美好,同时又不相信,“只要出现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会早早放弃,其实就是担心结果不好,自己会更受伤。”她将这种心态归因于母亲,“总告诉你,现实是多么残酷。”

马倩文最近最想脱单的时刻,是看到两个高中同学结束多年的爱情长跑,在朋友圈宣布结婚。她也觉得,像同学那样“单纯的爱情在步入社会以后不太可能再有了”,异常羡慕。

经常在微博上追星的马倩文,感到自己找对象的标准也被偶像影响着,但她也很矛盾:“我的理智一边跟我说,你在现实中不可能遇到这样的人,一边又不想放下本来也不高的要求。”

她也不着急脱单,觉得单身比较自由:“不知道对方的某些缺点你能不能接受,还要费精力去磨合。现在大家都会比较自我一点,不愿意将就吧。我觉得我也挺忙的,没有想花特别多的心思在这上面。”

这三个95后青年虽然都不着急脱单,但都遭遇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相亲,而他们最初的反应都是抗拒。

马倩文去年就被介绍过一个比她大5岁的男生,是她妈妈朋友的儿子。马倩文以“年纪太大”为由拒绝了,觉得对方是奔着结婚去的,而“自己还没有潇洒够”。朋友也给她介绍过几个男生,但要么只加微信聊了几句,要么连微信也没加。

她说,爸妈一直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结婚”,催着她脱单,认为“不结婚的女孩或男孩性格会比较古怪”,但所幸没给她定结婚年龄。她曾经很排斥相亲,现在也能接受了,“一切看时机和缘分”。

马倩文和李妍都拒绝“只用条件的加成去适配感情”,但都接受抱着认识新朋友的心态面对相亲局。

不过,马倩文也坦言,也许等到周围同龄人都结婚、自己还单身的时候,她会接受如今自己很排斥的“明码标价”的相亲局。

与两个女生不同,郭凯认为在相亲中谈条件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条件,只是说与不说,我也能进行逆选择。”他还觉得,在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这么快的情况下,相亲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方式,“用一顿饭、一杯咖啡的时间聊一聊,不合适就换下一个,挺好。”

不过,他拒绝现在相亲,还用在上海工作的经历说服居住在县城的父母,生活在大城市无法“像小城市早早就结婚,把一切都定下来”。

谈到生活在大城市,李妍觉得上海的包容性让单身青年松了一口气,虽然脱单很难,但如今的标准不像以前那么统一,到相应的年纪不结婚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相反,现在的感情状态只是个人选择。

至于多年前11月11日被作为“光棍节”来庆祝,当时还是孩子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印象,李妍说自己因为现在的购物节,才知道曾经的“光棍节”。

那时为什么要过“光棍节”?三个95后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推测。

“是一种单身的狂欢吧,单身本来就不配过情人节这种节日,只能找一个有特殊含义的节日给自己庆祝,还是源于一种需求。”李妍分析道。

“人家小情侣过节,单身的可能也想参与一下吧。”马倩文猜测。

“找个机会high,就是为了一块玩儿找个借口呗。”郭凯说。

(本文人名均为化名)

光棍节是11月11号

源于这一天日期里有四个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有单身的意思,所以11月11日便被作为“光棍节”,并成为单身一族的节日而广泛流传。

对于喜欢购物的人们来说,对于双十一这个年终大促的日子肯定毫不陌生。对于青年人来说,双十一也是他们口中的光棍节,它既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是西方的节日。

光棍节产生之初,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而那时候光棍也只是指单身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单身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光棍节也不单单只是男性的节日,它属于所有单身的青年,无论男女。

这一天,单身的朋友会聚在一起庆祝,看一个单身派对,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在同类人群中,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

光棍节的来历,一直是个迷,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其中光棍节之好人卡。

光棍节产生于校园文化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但由谁最先提出已不可考了。众多说法中,光棍节起源于南京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同时期诞生在不同地区,后续在南京地区高校开展比较活跃,继而通过群体活动和媒体传播,光棍节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光棍增多并非是坏事,相反是人们追求高质量婚姻生活的结果。光棍节从网络走向社会,从小众活动变成公众活动,也是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种表现。20岁到30岁之间的单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会压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竞争之外,还有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

光棍节无非是让光棍们在调侃中轻松面对,有一个机会互相交流,不失为一个解压的方法。同时,在这种舆论下,社会给予光棍们的尖锐度也在下降,让单身人士能够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真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46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