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第1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太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继续维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1)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a.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c.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起因: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到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1]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此外,英法虽然还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则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65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