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孔子的理想是什么?,第1张

读《论语》时要重点注意研究孔子的对话。孔子谈话对象的学问修养水平越高,孔子的谈话内容往往越精彩。这也算是孔子对话的一个逻辑。

性格决定命运。性急的子路总是第一个抢着说话,勇士往往侠气,子路轻财重友。颜渊是文士,道德修养深厚,他的回答已经达到了“推己及人”的境界。

颜渊和子路的志向都与己有关,有己就是有私。但孔子的志向则完全无己,无己就是无私。“老者、少者”代表社会弱势群体,这些人都能得到安养和关怀,朋友之间以诚相待,表示社会风气良好。由此可见,孔子的人生理想是大公无私、天下大同的理想,这或许才是仁的真正境界。

读完这章之后,才能明白孔子不愿意将“仁”轻易许人之缘由。

孔子的思想是“中庸”。

孔子强调“中庸”,是强调人们之间要仁爱、谅解、关怀、宽容。处理事情要有标准,要合情合理合法,对待事物一定要保持平衡,要有标准,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事物的平衡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味强调保持平衡和标准,就很难进步,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要打破平衡。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

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48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