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是什么数学符号

ch是什么数学符号,第1张

双曲余弦函数

双曲余弦函数记作cosh,也可简写为ch。三角函数分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余切cot、正割sec、余割csc六种。那么,类似的,双曲函数也分为双曲正弦、双曲余弦、双曲正切、双曲余切、双曲正割、双曲余割六种。双曲余弦函数也是其中一种。

扩展资料:

双曲函数的性质

y=sinh x,定义域:R,值域:R,奇函数,函数图像为过原点并且穿越Ⅰ、Ⅲ象限的严格单调递增曲线,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y=cosh x,定义域:R,值域:[1,+∞),偶函数,函数图像是悬链线,最低点是(0,1),在Ⅰ象限部分是严格单调递增曲线,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y=tanh x,定义域:R,值域:(-1,1),奇函数,函数图像为过原点并且穿越Ⅰ、Ⅲ象限的严格单调递增曲线,其图像被限制在两水平渐近线y=1和y=-1之间。

y=coth x,定义域:{x|x≠0},值域:{y||y|>1},奇函数,函数图像分为两支,分别在Ⅰ、Ⅲ象限,函数在(-∞,0)和(0,+∞)分别单调递减,垂直渐近线为y轴,两水平渐近线为y=1和y=-1。

y=sech x,定义域:R,值域:(0,1],偶函数,最高点是(0,1),函数在(0,+∞)严格单调递减,(-∞,0)严格单调递增。x轴是其渐近线。

y=csch x,定义域:{x|x≠0},值域:{y|y≠0},奇函数,函数图像分为两支,分别在Ⅰ、Ⅲ象限,函数在(-∞,0)和(0,+∞)分别单调递减,垂直渐近线为y轴,两水平渐近线为x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曲余弦函数

ch是双曲函数。

在数学中,双曲函数是一类与常见的三角函数(也叫圆函数)类似的函数。最基本的双曲函数是双曲正弦函数sinh和双曲余弦函数cosh,从它们可以导出双曲正切函数tanh等,其推导也类似于三角函数的推导。双曲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双曲函数。

函数发展历史:

双曲函数的起源是悬链线,首先提出悬链线形状问题的人是达芬奇。他绘制《抱银貂的女人》时曾仔细思索女人脖子上的黑色项链的形状,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答案就去世了。

时隔170年之久,著名的雅各布·伯努利在一篇论文中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试图去证明这是一条抛物线。事实上,在他之前的伽利略和吉拉尔都猜测链条的曲线是抛物线。

一年之后,雅各布的证明毫无进展(废话,证明错的东西怎么会有进展)。而他的弟弟约翰·伯努利却解出了正确答案,同一时期的莱布尼茨也正确的给出了悬链线的方程。他们的方法都是利用微积分,根据物理规律给出悬链线的二次微分方程然后再求解。

18世纪,约翰·兰伯特开始研究这个函数,首次将双曲函数引入三角学;19世纪中后期,奥古斯都·德·摩根将圆三角学扩展到了双曲线,威廉·克利福德则使用双曲角参数化单位双曲线。至此,双曲函数在数学上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19世纪有一门学科开始了全面发展——复变函数。伴随着欧拉公式的诞生,双曲函数与三角函数这两类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函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ch是双曲函数。

在数学中,双曲函数是一类与常见的三角函数(也叫圆函数)类似的函数。最基本的双曲函数是双曲正弦函数sinh和双曲余弦函数cosh,从它们可以导出双曲正切函数tanh等,其推导也类似于三角函数的推导。双曲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双曲函数。

注意:

许多曲线函数在对象建模、动画轨迹的描述、数据和函数的图形化以及其他图形应用中是十分有用的。常见的曲线包括圆锥曲线、三角和指数函数、概率分布、通用多项式和样条函数。

这些曲线的显示可采用类似于前面讨论的圆和椭圆函数来生成。沿曲线轨迹的位置可直接从表达式y =f (x)或参数方程中得到。此外,还可以使用增量中点算法绘制用隐式函数f(x,y) = 0描述的曲线。

显示一指定的曲线函数的简单方法是使用直线段来逼近曲线。这时,对于要得到沿曲线轨迹的等距线段的端点位置,则可以使用参数表达式。也可以按曲线的斜率选择独立变量,而从显式表达式中生成等距位置。假如y = f(x)斜率的绝对值小于1,就选择x作为自变量并对相等的x增量计算y值当斜率绝对值大于1时,要使用反函数x = f-1(Y)并在相同的y步长中计算x的值。

使用直线或曲线逼近法可以图示离散坐标点的数据集,我们可以使用直线段来将离散点连结在一起,或采用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从而通过单个直线来拟合数据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用来显示具有某些拟合函数(通常是多项式)的数据组。

像圆和椭圆一样,许多函数具有对称性,从而可以减少曲线轨迹上坐标位置的计算量。例如,正态分布函数关于中心位置(均值)是对称的,沿正弦曲线一个循环的所有点可以从90°区间内的点生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31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