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三要素是什么?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什么?,第1张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1):数据结构,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2):数据操作,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希望可以帮你

数据库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三种。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最早使用的一种模型,它的数据结构Q是一棵"有向树"。根结点在最上端,层次最高,子结点在下,逐层排列。层次模型的特征是: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网状模型。

2、网状模型

以网状结构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网中的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记录类型,联系用链接指针来实现。网状模型可以表示多个从属关系的联系,也可以表示数据间的交叉关系,即数据间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它是层次模型的扩展。网状模型可以方便地表示各种类型的联系,但结构复杂,实现的算法难以规范化。其特征是:允许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父结点。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它是以关系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一个“二维表框架"组成的集合。每个二维表又可称为关系。在关系模型中,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二维表。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就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描述的—致性,不仅用关系描述实体本身,而且也用关系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可直接表示多对多的联系。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即每个属性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许表中有表。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的,有较强的理论依据。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现实世界的模拟和抽象。

数据模型的作用是模拟现实世界,使人容易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拓展资料: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4.作用是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80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