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秋》作者是谁?

《汉宫秋》作者是谁?,第1张

《汉宫秋》作者是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录鬼簿》著录,现存 《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另有顾肇仓校注本,收入《元人杂剧选》。

马致远与《汉宫秋》 

马致远的《汉宫秋》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

该剧讲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

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汉宫秋》为马致远的力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是元代颇负盛名的杂剧作家,又是著名的散曲作家,现存辑本《东篱乐府》1卷,计收小令104首,套数17套。

杂剧《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写的是王昭君和亲的故事。《汉书》的《元帝纪》和《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均有记载。西汉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邪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和亲是民族和睦的一个历史记录。

马致远的《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予以再创造。故事内容有很大变化,主要有三:第一,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改为汉弱匈奴强;第二,将毛延寿的身份由画工改为中大夫,索贿未成,将王昭君的画图献给单于,并变节投降;第三,王昭君出塞行至黑河,投水而死。这便赋予了老题材以新主题。其原因是元蒙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社会地位很低,马致远借敷衍王昭君的故事,张扬汉家气节,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汉宫秋》以汉元帝为主角,以其钟情为基调,但却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王昭君之所以出塞和番,为的是“怕江山有失”;临行时,她留下了汉家衣服;行至汉匈交界处投江而死。这些情节虽着墨不多,却表现了王昭君崇高的气节,使这一悲剧形象光彩照人。《汉宫秋》还借汉元帝之口,斥责了汉王朝昏庸无能的文臣武将,鞭挞了变节行为。表达了作家对软弱、妥协的宋、金臣僚的严厉批判。

《汉宫秋》曲词优美,富于浓郁的抒情意味,历来为人击节赞赏。

马致远的《汉宫秋》对明清时代戏曲作品中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81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