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全诗

郑板桥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全诗,第1张

首先,这并不是郑板桥的诗,而是唐代温庭筠的。

原诗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妙句之妙)

李延祜

写法奇特,全是名词排列,但却前后有机有序。一声两声

鸡唱,衬托着村店的寂静,唤醒了茅屋小店的行人,抬头望天,

残月斜挂。惨白的月光下,小村茅店,阴影参差,一片朦胧,

他人仍在安睡,行人却已登程,匆匆上路,板桥结霜,留下人

迹。早行更有早行人,难免生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的感慨。见人

迹而不见人影,无人结伴,秋寒袭人中,只好踽踽独行。这就

是两句诗创造的意境,黎明秋色,萧索凄清,不见一个情字,

却充满了行人辛苦凄楚的情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这一句主要通过“鸡声”嘹亮营造了黎明时分万籁俱静的特点,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商山早行》主要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了出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写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三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诗人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1、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2、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97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