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1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三大改造是什么?就是对原有经济基础的改造,把原来的经济成分,如国家资本主义,个人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私营经济等等全部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l/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是:1956年。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扩展资料: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我们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

对个体农业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中心环节的各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个体工商业采取了经过供销合作小组过渡到供销生产合作社,再过渡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经验。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目标模式方面,虽然还是以苏联为榜样,但在具体道路方面,却有着中国自己的鲜明特点,从而用新的实践和经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60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