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礼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礼?礼的标准是什么?,第1张

一、含义: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二、标准: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2、服饰: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3、言谈: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扩展资料:

礼的四个原则

1、“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2、“遵守”原则: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3、“适度”原则:现代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4、“自律”原则:交流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仪规范

“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礼”的含义,按枟郑滚信辞海枠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本来的含义是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统称。如敬礼、礼貌。

(2)为表示敬意或表示备则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典礼、婚礼、丧礼。

(3)泛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贵族的等级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

(4)指礼物。如送礼、礼品、礼单。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为“礼貌” 、“礼节” 、“礼宾” 、“礼仪”等的代名词。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礼仪:[ lǐ yí ]

引证解释:

礼节和仪式。

1、《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

2、《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3、《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

扩展资料: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这里的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奠基仪式,下水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孔大典,等等。

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祀礼仪,它主要是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仪 (汉语词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54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