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是什么?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是什么?,第1张

中国在古代有华夏,中华,九州,赤县,海内等称呼。简介如下:

1、华夏。也称“夏”或者是“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2、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

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4、赤县。指华夏,中国,中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5、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扩展资料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一、直称姓名: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二、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三、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七、称郡望:

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1、年龄称谓:

2、别称:

1)尊称:

称君、公、子、父(甫)、先生等。子、父是对男子的美称。长辈、老师、有德者或有学问者称为先生。

称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麾下等。

称令、贤。称别人的亲属时常加“令”,如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令堂、令慈指对方的母亲,令妻、令室、令阃指对方的妻子,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指对方的女儿。平辈间常用“贤”,如贤兄等,也可用以称呼晚辈,如贤婿、贤侄等。

称官爵。如:三闾大夫(屈原),陈思王(曹植),李学士(李白),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白太傅(白居易)等。有些以做官在称呼,如孔北海(孔融),王江宁(王昌龄),岑嘉州(岑参),柳柳州(柳宗元),韦苏州(韦应物)等。

称地望。魏晋至唐,某姓常以某地为最贵,成为地望或郡望,可用于尊称,也可用于自称。如:韩愈自称韩昌黎。

2)谦称:

君王自称多用孤、寡、不谷、予一人。孀居太后可自称哀家。

一般人自称多用鄙人,类似还有愚、蒙、某、小子、不才、小生、在下等。学生对老师自称学生、门生、晚生。

对他人称自已的亲属。称妻子常加“拙”“贱”,如拙妻、拙荆、贱内等;称儿子常用犬子、小犬;称女儿常用小女;称尊长家人多加“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兄、家姊等;称卑幼亲属可加“舍”,如舍弟、舍侄等。

3)其他别称: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3、谥号、尊号、庙号、年号: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可以加谥号,以褒贬善恶,起到道德威慑作用。一般死后由朝廷授予,亦有极少数自谥。谥号有不同的含义,如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辟土远服曰桓,杀戮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等。

尊号是在帝后生前奉上的。如唐玄宗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同治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曰慈禧。

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的称号。从汉代起,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嗣君称太宗、世宗等。

年号用以纪年,汉武帝始有。

4、职业称谓:《疱丁解牛》中的“疱丁”:“丁”是名,“疱”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称呼,如:称媒人为冰人,因“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因称乐官为伶官,后以伶人泛指演员;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因此称医学界为杏林;唐玄宗曾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习音乐舞蹈,因此称戏曲界为梨园;孔子曾于杏坛讲学,后称教育界为杏坛。

5、古今地名称谓:北京:大都、燕京、蓟城;开封: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南京:金陵、建业、建康、江宁、应天;西安:长安、镐京、西京;杭州:临安、钱塘;成都:蓉城、锦官城;洛阳:洛邑、神都、洛城;沈阳:奉天、盛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24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