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1年谁将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谁将首都迁到北京,第1张

公元1421年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

明朝建立时最初定都南京,昔日的元大都改名北平,由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镇守。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1425年,明朝政府宣布回都南京,但仁宗、宣宗、英宗都驻留在“行在”北京。1441年,朝廷正式宣布定都北京,摇摆于南、北二京的明初迁都与定都问题方告尘埃落定。

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后的影响

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

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三》:永乐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上以北京郊社、宗庙及宫殿成,是日早躬,诣:太庙奉安五庙,太皇太后神主;命皇太子诣,天地坛奉安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神主;皇太孙诣,社稷坛奉安太社太稷神主;黔国公沐晟诣,山川坛奉安山川诸神主。礼毕,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意义

朱棣迁都北京,也就意味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及其周边的大片地域成为明朝的统治核心,这也是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以朱明皇室为首的中国古典汉族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程度。

而定都北京,在北元政权依旧在草原纵横而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同时也伴随着蒙古瓦剌的南侵及建州女真的崛起,“天子守国门”也就成为终明一朝的政治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457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