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丞相是谁?

秦国的丞相是谁?,第1张

1、商鞅:大秦帝国的崛起应当追溯到秦孝公时期,所以我们从秦孝公时期开始说起。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大良造,当时秦国并没有丞相一职,实际上当时商鞅的职位就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秦孝公觉得变法图强,颁发“求贤令”招揽天下英才,商鞅正是这个时候加入秦国朝堂的,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载秦国展开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2、张仪:秦惠文王以谋反之名解决掉商鞅之后,任用了张仪这个纵横家成为相国。张仪对于秦惠文王当局不得不说是最合适的,当时秦国受“合纵”之策所束缚,被封锁于函谷关内。秦国想要东出谋求大业,必须突破“合纵”的封锁,而这时张仪带着他的“连横”之策适时出现。

张仪靠这一张如簧巧舌,把中原诸国忽悠了个遍,破解了诸侯的“合纵”之法(特别是戏耍楚怀王致使楚国国力大为损伤),为秦国东出扫平了障碍,让中原诸国都以秦国为尊。

3、魏冉:秦武王在位仅三年就“举鼎而亡”使秦国政局动荡,这时在宣太后和魏冉在赵武灵王的威胁下,扶立在燕国为质子的嬴稷继任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因为扶立君主有功,扫清了嬴稷王位继承的潜在威胁,同时又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所以魏冉把持朝政,权力比秦昭襄王还大。

魏冉对内参与国政的决策,与宣太后等人把持朝政,秦昭襄王要做任何决定都要经过魏冉之手,可以说实权比秦王还大;魏冉对外南征北战,先后为秦国打下魏国六十余城,同时举荐白起为将,可以说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4、范睢:范睢第一功应该是协助秦昭襄王驱逐“四贵”,让秦昭襄王把散落于权贵之手的王权牢牢掌握在了手里,因此范睢坐上秦国相国之位。坐上秦相之位后,范睢为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对诸侯逐个击破,破解了“合纵”联盟。

可以说范睢之于秦昭襄王,与张仪之于秦惠文王差不多,使得秦国对中原诸侯的军事力量造出了极大地削弱。在范睢的辅佐之下,秦国慢慢做大,使得诸侯没有能力在独自面对秦国,甚至诸侯联合都难以战胜秦国,确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

5、吕不韦:吕不韦进行一场政治投机,扶立两代君王-秦庄襄王与秦王嬴政,可以说吕不韦是秦王嬴政的贵人,这从嬴政对吕不韦称为“仲父”可以看出。吕不韦是天生的政治家,由商入政之后奉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废除了了秦国以用头颅记录战功授予爵位的形式,减少统一的阻力。在不损害军功爵制的前提下,避免秦军因屠城之名而遭受敌军的强烈抵抗,更好地保存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1、王绾

王绾(生卒年不详),秦国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王绾是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大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绾和李斯陪伴在嬴政左右,为其出谋划策,从而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立下功劳。

2、隗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秦国统一中国后,隗状奉命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秦始皇廿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隗状等十人从行,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

3、冯去疾

冯去疾(?—前208),秦朝时任右丞相。当时,李斯做的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

4、赵高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5、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94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