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元宵节的风俗

不同民族元宵节的风俗,第1张

元宵节的习俗 不同地方不同习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作为食物,“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元宵节食物在民间流行。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美其名曰“元宝”。元宵里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贵、核桃仁、坚果、枣泥等。馅料成型后卷成糯米粉。汤圆是先用糯米粉做,再做馅,完全不一样。元宵可以是肉和蔬菜,有不同的味道。汤可以煮,可以炒,可以蒸,寓意大团圆。

2.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明成祖倡导佛教时,恰逢蔡晨从印度回国求佛,说是印度莫哈陀每年正月十五,僧人聚集瞻仰舍利,是参禅的吉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庙里点灯。从此,元宵节放灯笼的习俗从只在宫廷中举行流传到民间。也就是正月十五,无论是士绅还是老百姓都要挂灯,城乡彻夜灯火通明。

3.元宵节放灯笼的习俗,在盛典空之前,在唐代就发展成了灯笼市场。当时的首都长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社会富裕。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节越来越奢华。中唐以后,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年间(公元685-762年),长安的灯笼市场非常大,燃灯五万盏,各式各样的灯笼。皇帝命令人们建造20座巨大的灯笼塔,高150英尺,非常壮观。

4.宋代的元宵节在规模和梦幻灯光上均优于唐代,活动更加民俗化,民族特色更强。元宵节会在历代延续发展,元宵节会越来越久。唐朝的元宵节是元末前后一天,宋朝是十六后两天,明朝是初八到十八十天。

5.到了清朝,满族人占领中原,皇宫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壮观。日期被缩短为五天,并持续至今。

6.灯在台湾民间有光明和幸福的意义。点灯有照亮未来的意思,台语灯和幸福的谐音是生男孩的意思。所以,过去女性会在元宵节故意走到灯下,希望“钻到灯下产卵”(即走到灯下生男孩)。

7.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灯谜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挂在灯上供人猜射的谜语始于南宋。周觅的《武林旧事》。南宋《灯品》记载:“以丝灯作诗,有时带笑,画字,藏字,以老北京俚语逗行人。”元宵节皇城不眠,春夜赏元宵。人云亦云,诗词灯谜写在灯笼上,映在蜡烛上,列在通途上,故称“灯谜”。

8.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传统社会,元宵节也为未婚男女提供了相识的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是不允许出去自由活动的,但是节日的时候可以一起出去玩。元宵灯会只是一个交朋友的机会。未婚男女也可以通过元宵节为自己寻找伴侣。元宵节期间,也是青年男女和恋人见面的机会。

9.台湾省还有一个传统习俗,未婚女子在宵夜上偷吃葱或菜,就会嫁个好老公,俗称“偷吃葱,嫁个好老婆”、“偷吃菜,嫁个好老公”。想要婚姻幸福的女孩应该在元宵节晚上从菜园里偷洋葱或蔬菜,期待未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唐代花灯市场的乐舞表演有数百场,数以千计。

10.欧阳修(生茶子)云:去年大年三十,花市亮如白昼;月亮升到柳树上,黄昏时他和我幽会。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人寻千遍,蓦然回首,人在昏黄的灯光里。描述的是夜宵的情况,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相遇,一见钟情。《再生缘》中乐昌贡文与徐德言在夜宵订婚,《春灯谜》中于与英娘在元宵节订婚。所以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11.穿越各种疾病:元宵节除了庆典,还有宗教活动。即走过各种病,也叫烤各种病驱散各种病。大多数参与者是女性。他们结伴而行或靠墙而行,或过桥走过郊区,为的就是赶走疾病和灾难。

12.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在当地的许多节日里,还增加了打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跳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13.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俗活动已经失传。这里有两三个。

14.古代有祭门、祭户“七祭”。这是其中的两个。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枝放在门户上方,把一双筷子放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或者直接把酒和肉放在门前。

15.逐鼠:此活动主要针对养蚕家庭。因为老鼠经常在晚上大面积吃蚕,所以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给老鼠喂米粥,让它们不吃蚕。于是,这些人在正月十五煮了一大锅黏糊糊的粥,有的在粥上盖了一层肉,把粥盛在碗里,放在天花板上,放在老鼠出没的房间角落里,放在嘴里,嘀咕着,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16.英姿姑:姿姑是民间传说中善良可怜的姑娘。正月十五,子固穷死。人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方便有“正月十五见紫姨”的习俗。每天晚上,人们用稻草、布等。绑一个真人大小的紫色尼姑画像。女人们已经站在子谷经常工作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她们像姐妹一样,握着她的手,对她说着甜言蜜语,流着泪安慰她。场面十分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勤劳人民善良、忠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775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7
下一篇 2022-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