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方面简述

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方面简述,第1张

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我国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方面简述

1.垃圾收集设施分类过于简单,给人们分类和扔垃圾带来不便。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垃圾桶,大多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有些还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垃圾。无论哪种分类,颜色都有很多问题,除了设计基本都是按照国标执行。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垃圾的成分趋于复杂,可回收垃圾的种类也趋于复杂。一般来说,城市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如果分类过于简单,垃圾桶上只有一个可回收的标志,就很难引导人们完全区分垃圾的可回收种类,给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带来麻烦。

2.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相对缺乏,也是制约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垃圾分类处理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细致的垃圾收集设施;另一方面,需要居民具备全面的分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一对应,才能实现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很多人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可回收垃圾,比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但是他们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一类垃圾,这样就会导致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乱丢垃圾,使得分类形同虚设。结果,垃圾并没有真正被分类和扔掉。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没有这种垃圾分类箱,76.28%的垃圾无法分类,这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比较不全面,这是影响垃圾分类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

3.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没有很强的约束力。政策法规的约束力与居民的个体意识相联系。如果将合理的垃圾分类制度写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会使垃圾分类制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个人分类的意识也会增强。国内居民分类投递意识差,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法规等制度问题。目前,国家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然而,与生活垃圾管理相关的法规大多侧重于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很少涉及垃圾的分类回收。国家还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这两个文件都是从垃圾处理方式的角度来考虑的,用于为地方各级市政和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但都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所以无法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因此,国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立法工作并不完善,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公民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因此,居民在扔垃圾时会缺乏约束力,仅仅依靠个人意识和道德水平,无法保证垃圾完全分类回收。

4.垃圾回收还没有完全产业化,不能推动整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发展。只有形成产业链,从垃圾投放到垃圾运输分类,再到垃圾资源输出,才能大大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程度。垃圾处理不能总被当成公益事业。只有政企分开,将垃圾处理形成产业链,才能实现长远发展。目前只有城市环卫部门在管理垃圾,主要负责从小区运送垃圾到垃圾处理站。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重视垃圾的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程度不高。此外,一些中小城市现在有很多靠捡垃圾或者收购废品为生的人,一定程度上也对垃圾资源的转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些只是分散在各个角落,没有形成体系,贡献能力有限。

5.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当前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的,垃圾分类回收是在政府领导下由环卫部门牵头的公共机构负责。这种体制缺乏群众的参与,难以实现大范围的统一行动,也制约了废弃物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406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5
下一篇 2022-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