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刺史州牧太守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第2页

三国中刺史州牧太守都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第2页,第1张

东西汉时,州牧刺史太守都是有两千石的官。他们的职责不同,但他们的工资是平等的,即同等级别的官员。

但是三国时期,情况就复杂多了。如果朝廷不再发俸禄,那就无从谈起状元了。至于权力,周目无疑是最大的,但太守和刺史谁更有权力,就看每个人的本事了。

在这里,我们从职权和职级来看这些官职的来源和大小。

01

长官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被称为郡长。

土司,建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在边境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官吏,防备外敌入侵。官方的名字是寿。官职原本是武职,后来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

秦始皇统一后,取消分封制,设置郡县,实行郡县制。每个郡都有一名卫兵、一名地方长官和一名司令官。郡长是习惯用语,负责治理人民,是郡的长官,郡的助理,负责军事和地方治安的郡尉。

长官管民政,助理管长官,长官管军务。他们的责任非常明确。

汉景帝二年(前148年),郡守改为太守。之后,习惯上称府尹为郡守,也称县知府。

无论郡守还是太守,都是2000石的标准职级,基本上是恒薪,也算是高官了。

02

一个省或地区的长官

郡长是一县之长,权力很大,就像当地的皇帝一样。秦朝廷为了加强对郡守的监督和监察,由御史掌管,各郡设一御史监督郡守的施政,地位与郡守、郡守相当。

汉初,汉文帝认为大部分御史都是失职,于是下令丞相派其他人刺死各个地方,负责监督,但不经常。

梁武帝第五年(前106年),废除各郡,以监察御史,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设刺史,后统称为刺史。秘书处负责监督所在州县官员的行为。

刺史没有固定的地方,地位在郡县之上,与御史地位等同于长官、上尉的情况不同。也不受宰相限制,直接属于中央的谏议大夫。

《汉武帝史书》记载:

" 13个州的历史秘书处首次成立."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禹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泗州。历史秘书处往往有很大的政治前途。“我九岁了,我以此为荣。”刺史职权很大,但薪水很低,只有六百石。

之所以工资这么低,是为了刺激他们加强监管,实现绩效,以提高待遇。

一般做了九年的刺史,就可以当选为警察局长和宰相,也就是两千石的官员。

也就是说,混了九年的刺史,都能担任首席,那么刺史的官阶就比首席差多了。

秘书处的名称也改了几次。隋炀帝元年(前八年)“停刺史,设州牧”,俸禄由六百石增至二千石。

汉高祖建平二年(前五年),“周目罢市,史复刺史”。但是不知道工资多少。一般认为可能会相应减少。

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恢复刺史为州牧。

秘书处名称的改变,不仅仅是工资的改变,更是秘书处权威的改变。

西汉中后期,刺史的主要职责虽然是监督,但在执行公务时也有一些监督之外的事情。比如:镇压诸侯叛乱;镇压民众的反抗;流离失所者的重新安置;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中央决策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汉时期,词人和周目不仅名称不同,俸禄也不同,但职权基本相同,本质不变。他们主要侧重于监督,但存在不断侵蚀府尹权力的现象。这也表明,秘书处的职位有逐渐从督察员变为地方行政官的趋势。

03

周目

王莽称帝后,改刺史为州牧,赋予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州牧正式由督察改为地方军政长官,地方监察职权由牧副督行使。

东汉光武帝十八年(42年),州牧按旧制改为刺史,但只有十二人,各州一人,其余州设京畿,设校尉负责其职责。

同时,秘书处的变动没有固定的地点,各有驻地,可以派官员代理,不用去。因此,秘书处是一个人的军队,他除了为自己的杂工服务之外,没有官员的协助进行准备,即使他玩东西,也需要由官员代表他。吏是掌管州县并负责报告的官员,是长官管辖下的下级官员。

到了东汉,刺史的权力逐渐扩大,圣旨上经常说“刺史,二千石。”派刺史带兵作战也是常有的事。酋长和地方官都相当害怕秘书处,甚至因为害怕秘书处而抛弃官员。

但也是因为受贿枉法,廉洁自律,就怕他。如果遇到不讲理的秘书处,说点别的。

之所以一再强调秘书处的权力,是因为之前警察局长一直是当地的第一老大,接受监督是必然的。但是,秘书处的职级毕竟不如警察局长,相当差。现在,秘书处的工资和警察局长的工资相等,它也监督警察局长。似乎秘书处比警察局长更有权力。

汉武帝钟平五年(188年),柳岩最后一次说“四方事多,因刺史权力太轻”,建议将一些高级刺史改为州牧。

从此,刺史为一州军政总督,成为太守的上级,州县两级行政体制形成。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高级刺史已改为州牧,但低级刺史仍是刺史,权力并未相应提高,仍沿袭旧制。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但是后来汉室朝廷彻底乱了,既不发俸禄,也不按旧制度报备,就一意孤行了。谁大谁小取决于每个人的能力。

魏晋时期,领兵和骑行是有区别的。就是带兵不带兵的区别,而且这个区别更大。它与国家畜牧业高级秘书处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来看看汉末三国时期这些官职有多乱。

04

三国时期州牧、刺史、太守的实际行政实践

根据柳岩的建议,高级刺史改为州牧,负责一州的军事、政治和财政大权。那么,没有经验的秘书处是否没有这种权力呢?州牧相对于郡太守来说是大了一个档次,那么工资是多少呢?

事实上,柳岩想成为一个国家的牧羊人,试图控制一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财政权力。知道汉朝所有的儿子都是靠卖官鬻爵来装备自己,他也不指望朝廷给他多少俸禄,所以不清楚这个州牧到底有多少石岗。不管怎样,柳岩不在乎。他拿多少要看他自己的本事,拿多了也不会给朝廷。

所以明面上,州牧、刺史、太守还是两千石的官员。

看看这个时期对应的岗位。

益州颜上台后,派张鲁占领汉中,切断了他与朝廷的联系。张鲁也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益州穆成为独立王国。不进贡,不交税,能花多少就花多少,工资不计石头。

柳岩死后,刘璋继承了他的位置,但张鲁在汉中独立,没有联系益州。

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张鲁任汉宁太守,统治巴汉近三十年,也是不折不扣的土豪。

荆州牧官刘表,单骑赴任荆州刺史。在当地族人的支持下,他控制了几乎整个荆州,并当上了刺史,拿下了荆州牧的位置。

冀州牧袁绍背弃客户,占领鹊巢,作为渤海总督,夺取了冀州牧韩府的地位。控制河北四州后,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为幽州刺史,侄子为并州刺史。袁绍既然是高级刺史,就领导冀州牧,所以他不好让后辈担任周牧,以刺史的名义管理国事,这是周牧的职权。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继位被刺死的孙策,朝廷任命孙权为鲁将军,驻守。

江东一带,这是扬州管辖的地面。扬州刺史、各郡太守,皆被孙氏兄弟所逐。所有的杀戮都被他们自己任命的官员所取代。

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命卜志为交州刺史,控制交州。刘表任命的苍梧太守吴举,不听使唤,被卜志杀死。

兄弟石燮与他相比,率众兄弟归附孙权,封他为左将军。这可不是一般的名字杂七杂八的将军。不管法院认不认,孙权只认。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立其为翼城亭长。不久,他表示自己是豫州牧,人称“刘豫州”。刘备最终甚至不知道穆在哪里工作。

刘备到了刘表那里以后,地上没有瓦片,地上没有立足之地。他暂借刘表新野屯兵,但仍四处游说,“吾乃刘禹州,吾也。”

所以三国时期地方官的安置就是一锅粥。在豹子眼里,他们都是拥有两千石的官员。谁大谁小取决于每个人的本事,豹子的眼睛也没看清楚。

汉宁提督张禄,比豫州牧刘备舒服多了。不然张鲁会说“宁做曹公的奴隶,不做刘备的客人。”

谁能说州牧比太守大?

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位,但是豹眼认为三国时期,刺史和州牧都是相当厉害的。为了仔细区分它们,州畜牧局是一个高级秘书处。当时除了刘备在豫州牧没有地盘外,柳岩、刘表、袁绍、刘玉、陶谦等州牧势力都很强大。袁绍和孙权任命的刺史也是州军政长官。

州牧和刺史应该是平等的,但刺史权力几乎比州牧差,就像一万多户的县叫县长,一万户以下的县叫县长,都是一县之长。

与州牧和刺史相比,郡太守只是落后他们一级,不是一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7075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2
下一篇 2022-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