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张艺谋的作品吗

英雄是张艺谋的作品吗,第1张

2002年,张艺谋首部商业大片《英雄》上映,超出预期的表演阵容,多彩的影像风格,创造了神话般的票房奇迹。然而却引来了国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批评。

有人说太玄乎,太矫情,讲了三个故事,讲的很大声。说到底,不过是独裁者,始皇帝的赞歌,是张艺谋偷师王家卫和袁和平,江郎偷师的拙劣之作。

17年后回望,当年的《英雄》展现了张艺谋的蓬勃雄心,是他想象力和审美造诣的绝唱,是被严重低估的国产经典,是国产商业大片的里程碑。

《英雄》的艺术成就在于大胆运用了张艺谋最好的色彩,讲述了一个充满中国意境和东方智慧的故事。它是美丽的,精致的,宏大的,精致的,感性的,享受的。它结合了传统动作剧和流行的暴力美学,营造出不一样的时间感空。

电影《英雄》是一部将象征主义运用到极致的作品。与其说是一部叙事电影,不如说更像是一部浪漫悲凉的长诗。如果从诗意的角度来看《英雄》,那就别有一番风味了。

在《英雄》中,张艺谋大胆运用了自己已经很完美的色彩,并升华为意境的表达。代表杀戮与欲望的红色,代表和平与宁静的蓝色,代表纯洁与虚无的白色,渲染出真假难辨的三个故事。回忆中的绿色蕴含着希望,大厅中的灰暗象征着绝望。

观众看到的是色彩,但潜意识里接受了某种预设的情绪。当不同的色彩随着人物和剧情互相践踏,互相碰撞,一种不用说的情感宣泄就变得深刻,内敛,自然。

这是视觉情感的艺术。深谙视觉张力的张艺谋在《英雄》中巧妙地运用动与静的对比,进而表现复杂的情感基调。以情促事,意在引导观众思考、质疑,最终表达主题。

《英雄》中,台词珍贵如金,既契合了古人的文化和韵味,也让影片充满了留白。目的是引入一个充满幻想的东方概念——启蒙。

普通人总是用理解来形容一个人的领悟能力。《英雄》中,一个绝世高手,无名和一把剑,通过一场只存在于脑海中的决斗,实现了“世界”二字。

弹古筝的老人,以一句“武功虽韵不同,原理相同,都讲求大音境界”的台词,直言不讳地为残剑所制无名的“道”正名:英雄,胸怀天下。这符合“最伟大的人是英雄,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东方英雄观。

所以影片最后抛弃了儿女情长,冲进皇宫刺死秦王的剑和飞雪,为道德而弃剑自杀;放弃复仇,学会了“十步一杀”的匿名,选择了为道德而死。

先说一个简单的事实。继《英雄》之后,国产电影似乎掀起了一股古装视觉特效大片的新浪潮。一起上映过的伪大片,都被对方盖过了,但真正被记住的却很少。

事实上,率先寻求自身艺术转型的张艺谋,已经给热切的国内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英雄》从筹备、选角、拍摄到最后公布,都充满了国际元素,给人一种不同于同时期国产片的商业套路。这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的中国化,也是国产电影产业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转型了自己,为别人做了一段旅程的张艺谋,是国产影视产业化的第一人。《英雄》也算是新中国武侠电影在艺术性和商业化结合下的典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978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2
下一篇 2022-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