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

孟子为什么称柳下惠为“和圣”?在此之前还有谁被后世称为“圣人”?,第1张

内心和谐柳下惠

孟子认为柳下惠也是圣人。鲁国的医生柳下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她快要冻死了。柳下惠把女孩抱在怀里,温暖了一夜,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或放肆的举动。人们称赞柳下惠是一位绅士。柳下惠不仅是一位绅士,也是一位著名的圣人。《论语》记载:

”曾任鲁司法总长,三次被革职。有人对说,你出名了,为什么不离开鲁,去别的国家做官呢?柳下惠说,我按照正道侍奉君主,哪里会多次不被罢官?如果我不以正确的方式为君主服务,我为什么要离开我的国家?”看来,在孔子的眼里,柳下惠是一个正直、主持正义的好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牛脾气。但在孟子眼里,柳下惠是一个追求和谐的善良的人。

“柳下惠不以侍奉昏君为耻,不会因为职位低而辞职;站在法庭上不掩饰自己的才华,但必须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冷落,被遗忘,而不是怨恨,尴尬或悲伤。和村里的人相处,很随和,舍不得离开。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在我身边一丝不挂,你又怎么会被我感染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风度的人,心胸狭窄的人也宽大了,卑鄙的人也变得善良了。”柳下惠始终保持着他的人格独立和内心和谐。世界是什么样的,与我无关。我只做我该做的,别人怎么对我都无所谓。我依然对社会微笑。

孟子推崇柳下惠的和而不流的精神,认为柳下惠的独立人格,如春风、雨,能使刻薄忘恩的人变得淳朴善良,使心胸狭隘的人变得坦荡,能对社会产生正能量。因此,孟子把柳下惠视为圣人中最开朗的人。

在孟子把柳下惠列为圣人之前,社会上圣人的标准,尤其是孔子的标准,高得常人难以企及。当时孔子认为圣人必有王座。这个标准太严格了,让历史上很多先贤失去了做圣人的资格,连孔子自己都被挡在了做圣人的门外。孟子的圣人理论得到了修正和完善。

首先,孟子降低了圣人的标准,让他们从云端落到地面,成为人民眼中可爱、可敬、可亲、可学的人。孟子认为,只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就可以不为王而为圣。所以姚舜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不仅是圣人,也是周公。甚至像伯夷、伊尹和柳下惠这样的圣人也可以晋升为圣人。在这个标准下,孔子自然成为了圣人中的一员。

孟子还对圣人进行了独特的分类。拒吃周朝食物,最后饿死的伯夷,是最高贵的圣人;大厨出身于商朝政治家伊尹,为国为民兢兢业业。鲁大夫,是最可亲的圣人;而孔子则是圣贤集大成者。孟子降低圣人标准的行为,隐含着他的良苦用心——当圣人理想触手可及的时候,人是不会自暴自弃的。因为,自暴自弃的心理往往来源于看不到未来的绝望和焦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31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