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

广东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吗,第1张

中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中早期的城市都是沿着内河崛起的。

公元8世纪,安史之乱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位于关中和河南。然后就是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学到的那句话——“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逐渐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直到宋代,东南沿海才相对集中开发,但多限于长江流域。广东海南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在长江、黄河沿岸那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眼里,是地地道道的“蛮荒之地”。

比如唐朝的韩愈,被贬到广东某地当“谏佛骨”刺史。当年,韩愈留下了一首苦涩的诗——“云恒秦岭家在何处?让马靠在雪地上。知道你在远方,你要感兴趣,好让你在河边收我的尸骨。”

但在韩愈老人家眼里,这片交通不便、疟疾肆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蛮荒之地,如今被称为潮州。

相比之下,两百多年后,同样踏入广东省的苏轼,态度要好得多。

乌台诗案后,苏轼从北到南,先后被贬至岭南的徽州和海南的儋州。好在他老人家心性好,苦中作乐,留下了“一日三百颗荔枝,作为岭南人孜孜不倦”等经典诗句。

而苏轼的家庭却没有这么好的适应能力。据当时其他学者的杂文记载,苏轼中老年的“红颜知己”王朝云,有一次在一次聚会上吃了一碗汤,感觉怪怪的。第二天他才发现是一碗“蛇汤”,引起了突然的惊吓和疾病,让他活活恶心死了。

(惠州朝云墓)

当然,这个故事充满了玩笑,但一般认为,正如苏东坡自己所写,朝云是被岭南的酷暑和瘴气侵蚀,导致早逝的。

(今天徽州有许多苏轼和王朝云的雕像。)

显然,鉴于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的简陋,岭南地区中原人潮湿闷热的气候,再加上动植物的繁盛,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的环境导致的瘴气的盛行,以及各种怪异的蛇虫的惊吓,真的非常容易让人“崩溃”。

北方所谓的“疟疾”,其实是指各种传染病,如疟疾、霍乱、鼠疫、麻风病、天花、流行性感冒、脑膜炎、各种癣、疖、疹等。相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适应能力的当地土著,一般的中原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自然都难以适应,甚至不经意的蚊虫叮咬都可能致命。

再加上当年没有“官话”,官话在岭南的普及率很低。大多数普通人是文盲和半文盲,所以南北之间的交流很成问题。一开始,意思的表达只能依靠肢体语言和表情,再加上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民族差异。这种因言语不清、无法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和误解,往往会让人焦虑。

总之,在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的限制下,再加上语言、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现代人眼中的度假村、吃海鲜的好地方,在古代漫长的岁月里,变成了摧残人们身心健康的贬官、流放地。

但从历史上看,在中国古代,宋朝以前,普通犯人往往被流放在幽州(北京地区)或更远的北方,加上酒泉、敦煌等西部地区;在岭南地区,“接待者”多为犯错后被“下放”的中央官员。也有点像让这些被贬谪的官员去艰苦地区发展建设。

比如韩愈在潮州的时候,他不只是写诗,发牢骚。他还每天忙于公务,从事地方建设和文明发展,做了一系列的实事,如驱恶除弊、扶农桑、赎奴婢、兴办教育等。

他老人家虽然只在潮州干了不到一年,但潮州人世世代代铭记韩愈的治国功绩,专门为他立了韩文公祠。两个多世纪后,同样被贬广东的苏轼在游历潮州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汉文公庙的碑文。

到了苏轼徽州的时候,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他也是以平常心,在地方官员面前,扎扎实实的搞“岭南开发”。在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持的同时,他筹集民间捐款,大面积修缮水利工程,引进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甚至多次出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更何况,当年满脑子“西湖情节”的苏东坡,还因地制宜地在徽州设置了一个浪漫的“西湖”。再加上他老人家的相关诗词,以及他名下的各种美食,早已成为惠州一张令人尊敬的“文化名片”,惠及后世各行各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04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