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区别

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区别,第1张

高考结束后,家长面临着志愿填报的问题。很多家长分不清大学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的区别。

第一,高校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的区别。大学录取分数线,也就是升学线(或者投档线),是一所大学按照招生比例录取的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也就是说,它们是国家根据所有学生的成绩和想招的人数计算出来的最低分。考生只有达到最低分数线才能被录取。

专业分数线是根据本专业报名人数和考试成绩,最后一个完成高校专业招生计划的人的分数。

比如某大学计划招生10人,比例为1: 1.2,共有20人报名。其中a专业招5人,b专业招5人。

然后由省招生办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2倍,即12人,将20人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将前12名考生的档案发送给某高校。然后,某大学会根据专业报名情况,从12人中挑选10人进行录取。最后将未被录取的2人的档案退回省招生办。

大学的12个年级中,第12个年级是年级线,也就是大学录取分数线。在本例中,坡率线为589。10个录取分数线中,A专业录取分数线595分,B专业录取分数线589分。

这里请注意,这里假设只有第11名学生进行专业调剂,只有4名学生报名B专业,那么第11名学生调剂到B专业,那么B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589分。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高校录取分数线不等于专业分数线。一般来说,专业分数线会大于或等于答案院校录取分数线。

但现实中有一些专业的专业分数低于大学录取分数。为什么?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如果第11名学生不服从专业调剂,也就是说所有报名考生都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B专业就完不成实施计划。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不能被专业录取,结果只能是被退档。此时,重新进入的考生成绩必须低于提高线。

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投档比例

很多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的时候不太注意投档比例,结果每年都有一部分生。考生虽然成绩很高,却因为忽略了投档比例而被辞退,从而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不得不面临补录的尴尬局面。所以在报志愿的时候,尽量选择1:1或者1:1.05比例的院校,规避被退档的风险。

2.最好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真的有很多考生不注重专业服从调剂。确定一个专业后,就报考这个专业,不去读其他专业。众所周知,你喜欢的专业往往是热门专业。越热门的院校或专业,专业录取线越高。在我看来,如果考生成绩没有绝对优势,还不如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这样会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概率。上面的例子也说有,594%的考生没被录取,而590%的考生被录取,可见服从专业调剂的重要性。

另外,转的专业也不全是不好的专业。在人们心目中,一直认为转专业没有好专业。其实在大学里,转专业最多的是招生人数多,其次才是招生人数少。如果考生人数多,考生心理会很矛盾,认为这个专业不好。但如果招生少,考生认为自己报了名,没希望被录取,不敢填报。其实都是心理作用,专业都是国家规划的,不能用“好”或“坏”来衡量。

更何况现在很多大学都是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进行大类的训练和学习。一般在入学一年后,根据学生意愿进行专业划分,让考生有自己的选择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担心重大问题。

3.是学校还是专业?

这是家长和考生都很头疼的问题。如果选择专业调剂,学校可以保证,但是专业不保证;不选专业调整,专业会保留,学校不会。我个人认为,如果考生想保学校,他/她会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即使他/她的专业不能被录取,他/她也有可能被其他专业录取,从而规避退学风险。如果考生想考某个专业,但是考不上,那么他就不必选择转专业。这个学校不能录取,可能会被别的学校录取。

结论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搞清楚高校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的区别,多关注提档和专业调剂比例对录取的影响,以免导致撤档,错失良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64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