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的春昼的篇名意义何在请分层解析

钓台的春昼的篇名意义何在请分层解析,第1张

《钓鱼台春日》是郁达夫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篇著名的旅行散文。是《一九三一年,岁末辛末,春末三月,春装未毕》作者从富阳到江上游,经桐庐,在渔台上所叙述的。文章以步道为线索,用写意的手法,写出了富春江边的山山水水,沙洲上的繁花,童军山的“朦胧月色”,严子陵钓鱼台的孤寂荒凉。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承认他的处境是为了躲避政治动乱和政府的追捕。因此,作者试图在关注山川河流的同时,沉醉于自然之美,忘却尘世的纷扰。另一方面又阳光明媚,不禁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感情的关怀。字里行间,有“天下三分之二分为二,天下人皆丧国”的哀叹。这也是这篇游记的艺术力量:作者善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将山水融为一炉,将景物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使景物饱含深情,将情怀融入景物之中。作品展现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因有神仙,自然是灵”,而“山虽不高”的童军山,就坐落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66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