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第1张

说起闰土,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少年时代。一篇课文中的一个插图,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闰土。脖子上套着银项圈,手里拿着钢叉,对着一只青蛙刺,就像个小英雄。

在《故乡》中,鲁迅描绘了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情人物。从年轻时的天真可爱,向往美好生活到中年的毕恭毕敬,胆小的生活压力让他毫无生气。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第2张

年轻的闰土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戴着小毡帽,脖子上戴着亮银色的项圈。这说明他父亲很爱他,怕他死,所以在佛前许愿,把他困在一个圈里。

看得出来,他也是一个被父母疼爱的孩子,有着同龄人所有的天真活泼。他带着鲁迅在雪地里捉鸟,在夏夜里守西瓜,在海边捡贝壳。我们仿佛看到,我们的童年也是那么快乐。虽然我们是鲁迅家的员工,但是孩子之间没有这种上下级的概念。

直到离开鲁迅,他哭着不肯出门。后来他送来了一些漂亮的羽毛和五颜六色的贝壳,都描绘了这样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天真少年。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第3张

中年闰土对他的态度终于尊敬起来,明确叫道:

“先生!……"

此时的闰土人到中年,饱受生活的摧残,在精神上刻画了闰土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无奈。这种痛苦来自于经济,“穷”让他变得恭敬。就连他小时候的玩伴也再也找不到他小时候的快乐了。

与之前的天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的闰土充满了苍凉,“主人”的称呼让作者本能的不寒而栗,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时代社会的抨击。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第4张

他出去了;我和我妈都感叹他的处境:儿子多,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让他看起来像个傀儡。

他憧憬未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渴望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作者还通过闰土的形象揭示了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人们所遭受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精神摧残。这些都是导致闰土悲剧的原因。

鲁迅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说:“我认为:希望是虚无的,是虚无的。就像地上的路一样;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就成了路。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形象,第5张

在这里,鲁迅先生也揭露了旧社会的人缺乏主动性,有的随波逐流。就像闰土一样,没有实践的愿望通过崇拜上帝是没有用的。只有做那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有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97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