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过程

下雪的过程,第1张

下雪过程: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空气体中的水蒸气在云中凝结成小冰晶,冰晶与云中过冷水滴不断碰撞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凝结的同时体积逐渐增大,慢慢变成雪花。

下雪的情况

下雪的过程,第2张
一个条件是水蒸气饱和。空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蒸气量称为饱和水蒸气。空气体达到饱和的温度称为露点。当饱和空气体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体中多余的水蒸气变成水滴或冰晶。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含量低于水面,冰晶生长所需的水汽饱和度低于水滴。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体中必须有凝结核。有试验表明,如果没有凝结核,那么空气体中的水蒸气会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有可能凝结成水滴。但是这么大的过饱和在自然大气中是不会存在的。因此,如果没有凝结核,我们就很难在地球上看到雨雪。

凝结核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固体粒子。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最多水的粒子。例如海盐、硫酸、氮气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颗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看到天上有云空却没有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经常使用人工降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5234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30
下一篇 2022-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