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石压蛤蟆”书

苏轼“石压蛤蟆”书,第1张

大文豪苏东坡以飘逸洒脱的诗词闻名于世,但世人常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苏东坡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那么,苏轼的书法有什么特色,人们为什么用“石压蛤蟆”来评价他的字呢

在书法上,苏轼专长行书和楷书。他曾经自评说:“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从流传下来的苏轼真迹来看。苏轼的字既有天真烂漫的韵调,又有饱满强劲的丰腴之态。其下笔有神,流畅自然。他的书法汲取晋、唐、五代书法名家所长,揉以自己对生活、对诗文、对汉字的独特理解,不拘泥于古体,自成一派,创造出一种肥大有势、自然有意、无拘无束的苏体特色的书法风格。

苏东坡书法的巨大影响力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得先去了解一下他的性格和生活背景。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眉山人,出生在一个三世不显的知识分子家庭,曾任签判、翰林院大学士、侍读、知府等职,因不赞同王安石激进变法,1079年被贬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他生活在北宋后期党派纷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因此,一生经历丰富曲折。他的政治立场与司马光同派,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旧党,但他又在旧党中属于开明一派人物,与司马光不完全一样,故而与司马光又有冲突,所以他在政治上是"沉浮起落"、"身行万里半天下"的处境。但是,苏东坡平生交游广泛,乐于与人真心相交,善于肯定并学习他人长处,对别人的不足也敢于直言提出批评帮助。就这样“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性格,却吸引了一批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文人墨客在他的身边形成一个特别的圈子。这个文人圈很少讨论政治,只探讨交流文化、书法、绘画、诗词等学术问题,这无形的扩散了苏东坡书法的影响力,让苏东坡成为北宋时期书法影响力最广、最深的一位了。黄庭坚曾在《山谷集》中评价到:“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首先需要说明,拍卖活动作为一个商业行为,《木石图》只是被中华地区的藏家收藏,其交易完成,藏品流回中国,并不能代表国家,这属于藏家的私人财产,不排除会再次交易,您用“中国去年用重金回购”的说法实在欠妥。

拍卖的价格不具有确定性,因此即使说国家隶属的收藏机构参加本次拍卖也不一定就能中拍,像《六龙图》这类国宝,国家机构在组织拍卖之前都会研讨,设定拍卖预算等等准备工作,但是一般的机构预算是远远无法跟市场(民间藏家)竞争的。

民间藏家的购买预算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行调整,更加灵活。国家机构一般需要层层审批要钱太难。作为贵重国宝无论是机构还是藏家都会不遗余力去争取,因此最终成交价格或许已经偏离预估的市场价格,溢价部分不是大多数人、机构能够承受的。

因此《六龙图》能不能流回中国,全靠藏家努力了,当然最重要是有经济实力。

1、《江上帖》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9行,58字,为苏轼行至金陵写给世交杜孟坚的书信,散淡,俊逸,刚正,高洁,乃东坡传世墨宝之绝响。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端庄圆润,但不做作,笔法精严,但不拘束,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2、《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3、《答谢民师论文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书法作品。

书写于元符三年,今仅存原帖之后半卷,帖高27厘米,横965厘米,而在挖去轼字处另补上则字,又有陈继儒等人跋。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影印本行世。

以上就是关于苏轼“石压蛤蟆”书全部的内容,包括:苏轼“石压蛤蟆”书、中国去年用重金回购了流落在日本的苏轼的真迹《木石图》,为什么现在不用重金回购《六龙图》呢、苏轼的书法作品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85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