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论书一则

黄山谷论书一则,第1张

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瞠若晚识。子瞻独谓为然。士大夫乃云:苏子瞻于黄鲁直爱而不知其恶,皆此类。岂其然乎!比来作字,时时仿佛鲁公笔势,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吴耳。

爱探险的朵拉黄山谷是第5季的第7集。

剧情介绍:

爱探险的朵拉,是由美国尼克频道于1995年出品的52集教育类动画片。动画片通过朵拉每一次探险的故事,教会孩子在自学成才中有趣实用的英语单词和词组。

风靡全球的美式英语教学片,专为学龄前儿童及妈妈们设计的中英双语节目。主角朵拉是一个七岁的女孩,她和好朋友小猴子Boots带着学龄前的小朋友一起去探险!并帮助他们度过旅途中的重重难关,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节目里朵拉会说英语和普通话。每一次探险她都会教小观众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实用的英语单词和词组。

探究历史文化名人与长江三峡之情缘,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算是众多贬官里最为倒霉的一位。曾任宣州、鄂州知府的他,被人诬告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三年后又被“戎州安置”。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后世称“黄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系“江西诗派”创始者,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仕途坎坷,是不幸也是幸运。说不幸,是自古以来,有太多似他这样的书生因个人崇拜而在政治上“结党”,一遇改朝或换代便受牵连,更身不由己;讲幸运,是他游走于流放之地,纵情山水,竟然成就了诗词和书法的大功业。

2010年6月3日,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此乃当今社会对一幅古人书法作品的最高褒奖。

书法如是,那么人呢?书家在世的时代,何曾有过此等幸事?无论居官、流放,凡足迹所至,有关黄庭坚的轶闻、传说、诗联、墨宝、碑刻甚多。本篇乃三峡故事,还是着重说一说黄庭坚与三峡的情缘故事吧——

1095年,黄庭坚贬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这年年底,他自陈留出发,南下江陵,西进三峡,由巫山过江,经施州、黔江,历尽千辛万苦,于次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抵达贬所——黔州,即今重庆彭水县,住进乌江边上的开元寺,开始了寂寞的流亡生活。这一年,黄庭坚五十岁。

古黔州治所乃郁山镇,西汉于此设立涪陵县,三国蜀汉时期,设立涪陵郡。南北朝北周武帝时期置奉州,十年后改为黔州。隋朝在此设立彭水县。唐高祖时期置黔州。

谪黔期间,黄庭坚曾在乌江东岸山崖上建轩。轩成之时,恰逢崖旁榕树结子满枝,又得悉夫人携新生子已到涪州(今涪陵),因取杜牧 “自恨寻芳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中“绿荫”二字命名此轩。宋元以后,绿荫轩成为彭水县童生会试之“考棚”。清代在此基础上建“摩围书院”,成为彭水县内三大书院之首。民国初年,摩围书院改办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建国后,扩建为县立中学。1955年,彭水县委迁入,将此轩改建为会议室。邑人取门楣上“绿荫轩山谷书”六字镌刻于崖下。

千年之后,其被贬之黔州旧址——绿荫轩,仅幸存一株老黄角树和树下巨石上的真迹“绿荫轩”三个字。这株古树需五人合围,那字“如云遇风,且往欲回。波澜老成,韵味十足”。

宋崇宁四年(1105年),命途多舛的黄庭坚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终年六十岁。后朝廷推崇他耿介正直气节,赐谥号“文节”。黔州民众怀念他,在玉屏山麓为他建了衣冠冢。

黔州绿荫轩,文化人燃点的心香,千年万年袅袅不灭。徐徐风声里,我们依旧能听见黄山谷捻须吟哦:

鹧鸪天

黄花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在黔州三年半时间,黄庭坚曾来往三峡腹地施州(今恩施),与老友张仲谋(早年在汝州叶县结交)来往甚密。黄庭坚黔南之贬,虽是戴罪流官,却得到夔、黔官民善待。

减字木兰花

距施州二十里,张仲谋遣骑相迎。因送所和乐府来,且约近郊相见。复用前韵先往。

使君哪里?千骑尘中依约是。

拂我眉头,无处重寻庾信愁。

山云弥漫,夹道旌旗联复断。

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这是入峡以来第一首欢快之作。愁眉拂尽,痛饮“烂肠”(酒之别名),岂不快哉。请看另一首词:

醉蓬莱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翠峰相倚。

巫峡高唐,锁楚宫佳丽。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

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云水。

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

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

杜宇催人,声声到晓,不如归是。

黄庭坚黔州之贬,其长兄黄元明竟然跋山涉险终始相陪。这份手足之情,着实令人感动。黄《书萍乡县厅壁》云:“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围山下。留数月不忍别。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泪握手,为万里无相见期之别。”

和元明黔南赠别诗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一年以后,三弟叔达送其家小来黔。路经恩施,亦受到张仲谋热情款待。黄庭坚作竹枝词二首并跋。跋云:“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后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四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下注:“四月甲申”。

竹枝词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诗中之鬼门关、四十八渡皆在奉节、巫山县东北,是去往恩施道中必经之险境。身处逆境,虽多有友人相济,但其内心是寂寞的。夜深人静时,诗思游走,黄庭坚居然做过这样的梦哩——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予既作竹枝词,夜宿歌罗驿。梦李白相见于山间,曰:‘予往谪夜郎,于此闻杜鹃,作竹枝词三叠。世传之不子细。集中无有,请三诵乃得之。’”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又: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围山腰猢狲愁。

杜鹃无血可续泪,何日金鸡赦九州。

再:命轻人鲊甕头船,日瘦鬼门关外天。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壁无梯闻杜鹃。

歌罗驿在恩施,夔州为竹枝词的发源地。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见到里中几联歌竹枝,大受感染,创为竹枝词,开千古之风气。黄庭坚赞之云:“梦得竹枝词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遍查《全宋诗》,我还在其1022卷中,查到黄庭坚另二首《竹枝词》,原注:“绍圣二年公在夔州。故诗中皆有夔中竹枝语”。

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

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

又:塞上柳枝且莫歌,夔州竹枝奈愁何。

虚心相待莫相误,岁寒望君一来过。

黄庭坚之弟叔达在归返江南途中,不幸病卒于荆州。山谷闻耗已是半年以后。他在建中靖国元年的巫山道中,填了这么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渡南陵更断肠。

山谷从施州到黔州乃贬官且系“别驾”,实乃闲职,却得到黔守曹伯达与长史张诜的悉心照料。他在《与大主簿三十三书》云:“太守曹供备谱……通判张诜……皆贤雅,相顾如骨肉。”其间他创作了一批上佳的词作。如:丙子仲秋,奉陪黔阳曹使君伯达玩月,作减字木兰花。兼简施州张使君仲谋。

减字木兰花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藉去。

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

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谈到黄山谷夔州诗词,陆游在《入蜀记》八月二十四写道:“早抵巫山县,在峡中亦壮县也。市井胜归,峡二郡。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曲至绝顶,盖施州正路。黄鲁直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绕羊肠’,即谓此也。”

周必大《益公题跋卷十》跋《黄鲁直蜀中诗词》云:“杜少陵、刘梦得自夔州后顿异前作。世皆言文人流落不偶,乃刻意著述。而不知巫峡峻峰激流之势,有以助之也。山谷自跋涉黔,身行夔路,故词章翰墨日益超妙,观此三帖。淳熙五年十月十三日。”山谷居黔南时词多于诗,俱臻高境。如: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骑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又如: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

诗翁才刃,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欲共涛头赤甲平。

词中赤甲,在四川奉节东北,南连白帝山,正是入施道路必经之地。此词雄风烈抱何其杰特如此。

在黔三年后,因其表兄张向到夔州做官,朝廷令黄庭坚回避亲嫌,于是他又被“戎州安置”,于绍圣五年(元符元年)三月由彭水下涪陵,经渝州(重庆)、泸州,六月到达戎州(宜宾)。黄无俸禄,只得在州南的一个僧寺里住下来。为了避免遭受进一步迫害,他自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把寺中的居室叫作“槁木庵”和“死灰 ”。后来在城南另外租了房子,又起名叫“任运堂”,表示自已安分守命,无心世事。

黄庭坚在巴蜀前后六年,与巴山蜀水为伴,不问政治,然其诗文、书法则大进。他曾把自己的一生分为“绍圣前”和“绍圣后”两个时期。绍圣前,黄庭坚作为苏轼门人,其诗文、书法已名满天下;绍圣后,他的书法艺术及其书论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

归究起来,是三峡的险峻、黔州摩围山的巍峨、长江的宽阔浩荡、使黄庭坚获得了灵感。巴山蜀水,在他心中活了,他的诗歌、书法焉有不升华之理!

元符三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大赦“元祐党人”,黄庭坚遇赦东归,于年底发戎州,在江安过年,建中靖国元年初由江安经渝州、万州、夔州出峡。

《西山记》是黄庭坚第一次谪官后,于57岁复出时,途径万州撰写的一件行书大字力作,乃记游南浦西山的散文,融记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极自然、精炼。被人题刻于岩石之上,高1米,宽26米,21行,172字,字径大都在10厘米左右,为黄庭坚行书中的宏篇巨制,后世以西山碑名之。清咸丰年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拓片寄给曾国藩,曾评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碑刻存于万州高笋塘流杯池碑亭内。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泰和当县令时登上快阁时的一首即兴之作。澄江镇是泰和县城所在地,古为西昌城,后因澄江河穿境而过改名为澄江镇,为泰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山绿水,白鹭翩翩,井冈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镇将你带进一个田园般的神奇世界。

全诗如下: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关于黄山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号山谷道人

B其诗书画号称“三绝”

C晚号涪翁

D与苏澈并称“苏黄”

正确答案:ABC

没有全诗……

这句话是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作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中间改一字变为“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3,

心如铁石要长久,气吞云梦略从容是黄山谷的诗句。

这两句大意是:有像铁石一样的坚强意志,又有像风云一样的轩昂气概。可用来形容为正义事业而坚毅斗争,具有凛然正气的人们。

是黄山谷。是一位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

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 在 自 己 的 三 生 石 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这就是黄山谷的写下“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的由来。

希望可以帮到你 ~

以上就是关于黄山谷论书一则全部的内容,包括:黄山谷论书一则、爱探险的朵拉黄山谷哪一集、黄庭坚:身贬黔州入三峡,心沐山水成大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12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