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是不是范雎

唐雎是不是范雎,第1张

不是。

范雎(—前255),也叫范且(这是汉代石刻中的错误)《史记》中是“雎ju”字,有书为“睢 sui”字,评书家多读此音,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唐雎唐雎(jū),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虽然都是战国魏国人,但范雎是为秦国做政客,后升至丞相。唐雎则是至死忠于魏国,从未替秦国效力。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虽然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至于这样!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 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

4[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5[易]交换

6[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7[加惠]给予恩惠

8[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9[弗]不

10[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1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 “措”,安放,安置

12[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13[逆]违背

14[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5[直]只,仅仅

16[谓]对

17[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18[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1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0[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光着跣(xiǎn):赤足

21[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2[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24[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2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灰白色

26[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7[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8[若]如果

29[必]将要

30[怒]发怒,动词

31[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32[是]这样,代词

33[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34[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

35[谕]明白,懂得

36[说]通‘悦’,高兴、愉快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属于国别体,出自《战国策》。下面是我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雎不辱使命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全文翻译: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守:守护。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2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

21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22若:如果。

赏析

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理,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个软钉子,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在强迫对方服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

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不畏的鲜明个性。

;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下面是我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来参考!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释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派出。

4谓曰:对说。

5欲:想。

6以:用,用作介词。

7之:的。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守:守护。

10易:交换。

11直:只,仅仅。

12怫然:盛怒的样子。

13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谓。

14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5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光着。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8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19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2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

21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jiāng)四矣: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从。

22若:如果。

23必:将要。

24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5是:此,这样。

26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27长跪而谢之: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如果跪着则耸身挺腰,身体就显得高(长)起来,所以叫“长跪”。谢,认错,道歉。

28谕:通“喻”,明白,懂得。

29以:凭借。

30存:幸存

31者:原因。

32徒:只。

33以:因为。

唐雎:忠君爱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有胆有识,善于激变,大义凛然,机智勇敢。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秦王对唐雎已经是暴怒的时候,唐雎毫不畏惧,反而和秦王顶撞起来。

最后,还以死相逼,无奈秦王只得答应的唐雎。可见唐雎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用以勇对暴的形势让秦王只好放弃了易地。唐雎还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秦王跟唐雎说理的时候。唐雎也以理对理,可见唐雎也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

秦王:狂暴,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骄横。乖张跋扈,霸道,贪心。狡诈与专横,盛气凌人、以强凌弱。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雎不辱使命

以上就是关于唐雎是不是范雎全部的内容,包括:唐雎是不是范雎、唐雎不辱使命全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501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