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相互作用名词解释

疏水相互作用名词解释,第1张

疏水相互作用名词解释如下:

疏水相互作用是蛋白质折叠的主要驱动力。疏水基团彼此靠近聚集以避开水的现象称为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当蛋白质中的疏水侧链聚集蛋白质内部,而不是被水溶剂化时,蛋白质在水中是很稳定的。

疏水相互作用在维持蛋白质构象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为水分子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比水与其他非极性分子的作用更强烈。非极性侧链为避开水而聚集到蛋白质分子内部。与之同时,大多数极性侧链在蛋白质表面维持着与水的接触。分子内部的疏水特性不仅解释了疏水残基的聚集,而且也说明了螺旋和折叠片的稳定。

疏水相互作用的相关信息:

笼状水合物: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像干冰那样的包合物,“主人”物质即水通过氢键形成一个像笼子那样的结构,将一种“客人”物质即小疏水分子以物理方式截留。笼状水合物代表水对一种非极性物质最大的结构形成响应,类似的微结构也天然得存在于生物物质中。

疏水相互作用对大多数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非常关键。疏水相互作用为蛋白质的折叠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使疏水残基处在蛋白质分子的内部。有趣的是,尽管蛋白质因疏水相互作用而使大部分疏水基相互聚集,仍有约1/3的疏水基暴露在水中,于是水在疏水面上的特殊结构存在于蛋白质的水化结构中。降低温度使疏水相互作用变弱而氢键变强。

肥皂是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指是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传统观念上认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随着对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一般认为只要在较低浓度下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或与此相关、由此派生的性质的物质,都可以划归表面活性剂范畴。

表面活性剂有天然的,如磷脂、胆碱、蛋白质等,但更多的是人工合成的,如十八烷基硫酸钠C18H37SO4Na、硬脂酸钠C17H35COONa等。

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及两性),为具体应用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发泡效果,表面改性,清洁,乳液,流变学,环境和健康保护。

题目中问的是自由水量,也就是说:在总量相同时,结合水越多,自由水就越少。由于甲的表面积比乙大,结合水比较多,因而自由水比较少。所以甲比乙要少。

自由水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解析:由于二者含水总量相同,大豆种子富含带有亲水基的蛋白质,因而结合水较多;反之花生则带有更多的疏水基团,结合水较少,因而自由水更多。

大豆吸水量要比花生多。

解析:题目中说,以水占种子的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的大豆由于带有大量的亲水集团,因而能够吸收更多的水,所以吸水量较多。

(1)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

(2)提高种子抗逆性,延长保存时间(自由水含量越少,抗逆性越强)

各地气候不同,主要是平均温度和湿度的不同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如有疑惑,欢迎追问

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X(氟、氧、氮等)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的原子Y(与X相同的也可以)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键,称为氢键(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原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氢键的本质:强极性键(A-H)上的氢核 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之间的静电引力

亲水基团大多是极性很强的集团 电负性也大 容易形成氢键

水水集团都是非极性的基团 所以不容易与水形成氢键

以上就是关于疏水相互作用名词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疏水相互作用名词解释、肥皂是哪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生物:8页 12,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42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