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和交传翻译的区别是什么

同传和交传翻译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同传翻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声传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交传是交互式传译的简称,指说话者说完一段话后,翻译者再翻译,准确度较高,好的翻译可以达到90%以上,比如外交部的高翻。

口译和同声传译没有可比性,同声传译属于口译,是口译中的一种。按照其操作形式,可以分为五种:

1、同声传译:议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情况下,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口译形式,是国际会议所采用的最基本口译手段。

2、交替口译:议员同时以两种语言交替,应用场合很广。

3、接续口译:为演讲者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传递信息的单向口译。用于多种场合,如演讲、祝词、授课、高级会议、新闻发布会等。

4、耳语口译:将一方的讲话内容用耳语方式轻轻传译给那一方。和同声传译一样,属于不停顿的连贯性口译活动。听众往往是个人,对象往往是外宾,国家元首或高级政府官员。

5、视阅口译:以阅读方式接收,以口头方式传出。内容一般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或文件。

扩展资料

口译员的要求:

1、口译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言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

2、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需要以“闪电般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技巧,成功克服多重任务间的交织和干扰,因此容易给大脑造成能量短缺或注意力分配困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口译

百度百科-同声传译

1、形式不同

同声传译中译员不能打断讲话者讲话,需要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而交替传译时发言人在讲话时用源语讲完一部分或全部讲完以后,翻译再用译语把讲话人所表述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的形式,重新表述给听众。

2、适用范围不同

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

3、要求不同

同声传译受时间严格的限制,它要求翻译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相当于与时间赛跑,更多追求的是自信和信息的全面性。

而交传因为有一段时间可以思考,所以在全面的基础之上要追求流畅和准确,更多追求的是是通顺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口译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益密切,同声传译在国内逐渐成为了一个闪亮的新兴职业。那么,同声传译是什么专业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 什么是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特点是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多达到十多秒,可以保证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在我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近年的职业调查显示,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了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但各大用人单位对同声传译的需求却只增不减,甚至极度缺乏。同声传译专业一般需要经过特殊训练才能胜任,并且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我国在同声传译方面,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相对来说,国外院校在培养同声传译员方面做得比较好。

1 同声传译专业好不好就业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传的薪金可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一年挣个三四十万元应该很轻松的。”中华英才网的相关人士表示。

可以这样说,同声传译专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专业,而且现在同声传译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市场上对于同声传译专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在不断的扩大当中。所以报考同声传译专业的同学,大家需要去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1 同声传译任职条件

①要求口译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外语以及翻译水平,而且要对相关行业、文化背景、职业道德操等相关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②英语八级,其余语种译者需具备相当专业水平,具备在1分钟内处理120个英语单词的能力;

③一般一级翻译通常有10年以上的翻译经验,并且可以流利地进行英汉双向翻译。二级译员通常有4-10年的翻译经验,可以胜任商务翻译;

④高级的口译人员需要“通晓双语,博闻强记”,不仅拥有准确记忆和迅速反映的能力,而且具备渊博的知识,流利丰富的中文表达能力。

一、1同传是同声传译的简称,指翻译在说话者讲话的同时进行翻译,因为无法预见说话者将说什么,准确度较低,再好的同传翻译,也只能达到70%左右。

2交传是交互式传译的简称,指说话者说完一段话后,翻译者再翻译,准确度较高,好的翻译可以达到90%以上,比如外交部的高翻。

二、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才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

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95% 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1、同声传译的概念

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因为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许多国际组织。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近年来,世界很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则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2、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

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能简单表示为:

也就是原语发言人在会议厅主席台(或会场)对着麦克风发言,同传译员则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原语信息,同时用目的语言准确传达原语信息,通过麦克风把信息传达出去。面听众则通过耳机接收翻译内容。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同声传译的质量会带来影响:(1)发言人:信息发出者。其讲话内容、发言速度、言语逻辑、讲话口音等都对同声传译员对原语的理解带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翻译质量;(2)同传译员:同传译员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同传译员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听、想、记、译几乎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因此同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3)同传设备:同传译员的翻译结果要设备才能为听众所接受。同传活动中,译员要熟悉设备的操作。特别是遇到多语种翻译要用“接力翻译”(relay interpreting)时,更应该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同传译员一般要在工作前30分钟到场检测设备。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找有关的技术人员解决。在口译过程中,始终应该有设备技术人员值班,以解决应急问题。

3、同传译员素养要求

《羊城晚报》2000年11月19日曾在头版同日特稿中对担任“广东省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同声翻译工作的同传译员做了较高的评价,称他们是“九段翻译,技惊四座”。这一评价道出了同传工作之难()。同声传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口译工作的颠峰。因此对译员的素养要求很高。一般来讲,同传译员应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并具备以下素质:

(1)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传译员应该是属于语言敏感型的人。对语言(外语与母语)的捕捉能力要强。对于新生事物要感兴趣并及时记住一些新闻新语的表达。同传译员在工作中是没有时间可以考虑的,因此,平时的语言积累对造就一个成功的译员至关重要。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外,同传译员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能紧跟发言者,同传译员的讲话速度一般在250字/分钟左右,而一般发言人的语速为150字左右。因此,同传译员一定要“灵牙利齿”,同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吐字清晰,语言语调流畅、利落。

(2)掌握百科知识: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曾说过,做一个好的译员要"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好的译员要既专才,又是通才)。同传译员所要翻译的会议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所翻译的内容涉及面宽,包括全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环境、卫生、战争、和平等。因此,要求同传译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越是熟悉的题材,同传译员的翻译质量则越高。

(3)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步译坛的译员经常会觉得翻译时“心发慌、嘴发紧”,平时熟悉的内容也有可能会译得一塌糊涂。这主要是因为心理素质欠付佳所造成的。同传译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做到“处乱不惊、情绪稳定”。同传译员要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定。如果情绪不稳定,就会出现怯场(stage fright)现象,影响理解,影响翻译质量,译员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现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平时的打造,基础打扎实了,自信心自然有了,有了自信心,心理状态也便容易调整了。

(4)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声传译的技能包括三大板块:①口译技巧;②专业知识;③语言工夫。三大板块中的后两个都要求译员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如果译员对新知识的习得缺少兴趣,则很难应付日新月异变化的翻译题材。

(5)团队合作精神:专业化的同声传译工作一般都是2-3人一组,一人做20分钟左右,另一人再接过来,轮流进行。这就要求,同传工作不仅仅要求译员个人素质好,还要求译员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互相配合,做好整个翻译工作。团队合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分工:可以按各个译员的优势进行分工,这样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取长补短;②译前准备工作:分头进行准备工作,然后互相交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③轮空休息的译员应帮助在线译员做好辅助工作,包括笔记、清除干扰、监视设备等。总之,在同传翻译过程中,译员要互相体谅、互相支持。

(6)职业道德:译员应该遵守会议译员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守秘密、保持中立、准确翻译等。译员应严格遵守《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关于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译员不应该对会议发言人进行任何评论。另外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翻译任务不应该接受,哪怕报酬很高。一旦接受了翻译任务,就要按时、按质完成。要表现出良好的业务水准(professionalism)。

4、同声传译基本原则

同声传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翻译中遵循,以达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译工作。在同声翻译,特别是汉英同声翻译工作中,以下几条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进行翻译的原则:

(1)顺句驱动:在同传过程中,译员按听到的原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这种翻译方法为“顺句驱动”。如以下句子按顺句驱动的原则来译:“所有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不论他们是哪个民族、//何种性别、//何种肤色、//只要他们可能接入互联网。”译文:“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同声传译是与原语发言人的发言同步进行的,翻译活动必须在原语发言人讲话结束后瞬间内(或同时)结束。因此,同传译员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译过程中争取缩短翻译与原语发言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小,译员记忆的内容就会越多,译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英汉语的语序差别较大,要完全听明白原语语序、意义之后再进行翻译则很难跟上原语发言人。因此,“顺句驱动是英汉同声传译的一个最大特征。”

(2)随时调整:调整是同声翻译中的校译过程,是译员根据接受到的新的内容调整信息、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的重要环节。如英语中的时间、地点状语等大多出现在句尾,在使用“顺句驱动”进行翻译时,会出现译完主句,又出现状语的情况。如:“i went to holiday inn//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yesterday”按顺句驱动的原则,可能这样译:“我去了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在十点钟//昨天。”加上调整过程,这个句子在实际翻译中可能会被译为:“我去假日酒店//参加一个研讨会//时间是昨天上午十点。”

(3)适度超前:同声传译中的“适度超前”是指口译过程中的“预测”(anticipation)技能。就是在原语信息还不完整的情况下,译员可能要讲的内容而进行“超前翻译”,从而赢得时间,紧跟发言人进行同步翻译。如在很多会议的开幕式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套话:“……我谨代表……//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在翻译这段话的时候,译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发言人说出“我谨代表……”的时候把整句话都译出来“please allow me to be on behalf of …to extend to our warnest welcome to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onference…”在听到“预祝……”之后,就应该知道后面要讲的是“……本次会议成功”。不善用“预测”技能的译员很难做好同声传译工作,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要是等到全部信息接受以后再进行翻译就不是同声翻译了。即使翻译能够进行下去,也是断断续续。听众很难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4)信息重组:信息重组(reformulation)是同声翻译的总策略。初学同传的学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译“语言”上,结果经常“卡壳”。因为英汉语的语言差别较大,要做到一一对应地进行翻译是很难的。因此,在同传中应遵循译“信息”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原语的住处点在目的语中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信息。如在翻译中遇到以下的原语:“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c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经过信息重组之后可能会以下面的内容译出:“over a number of years,//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ve been observed//behaving strangely//to explain this behavior,//a team of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but there has arisen considerabel controversy about the theory// in argentina//”(经过好多年的观察,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行为怪异。为了解释这一行为,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但该理论在阿根廷却引起了争议。)

(5)合理简约:所谓简约(simplification),就是同传译员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原文中出现的无法用目的语处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现技术性较强的材料,在直接译入到目的语中很难被目的语听众所理解的情况下而采取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的一种翻译原则。同传译员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决定本原则的使用频率。如果听众对于所译内容比较陌生,译员对翻译中出现的术语(jargon)则要最大限度的简约。如在一次对青少年介绍“欧盟农业政策”的会议上出现了这样的内容:“if the cif price of produce at the community boarder is below the guideline price a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then at levy, which is not a tariff duty, is imposed”如果“忠实”地译人到任何一种语言青少年听众都会出现听不明白的情况。使用简约的原则,可以按如下的内容进行法翻译:“if farm produce comes into the community at a price below the official community market price,a special agricultural levy is imposed”。(译文:如果农产品进入欧共体的价格低于欧共体的官方价格的话,就要征收农业特别税。)

(6)信息等值:“忠实”(faithfulness)一向被认为是检验翻译的标准。但在同声传译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有时虽然忠实于原文,却得不到听众的认同。口译不同于笔译,可以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因此,在同声翻译中,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候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整体“信息等值”。

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2)

5、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多,对专业翻译,特别是同传译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少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希望能在这方面接受一些专业训练。以下介绍几种提高口译专业水平的途径。

(1)正规专业训练:正规专业训练主要是指进入高等学校或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接受专业学位(文凭)教育。七十年代以前的同传译员大多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主要译员的经验与天赋,摸索着进行各种各样的翻译工作。而今天,翻译课程已经是许多外语院校的核心课程。专门化的翻译学院、翻译系科也遍步世界各地。仅以英汉翻译为例:英国就有如下学校开设英汉双语翻译硕士学位课程: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bath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new castle等;美国加州的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澳大利亚的the university of griffith、新西兰的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等也开设了英汉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在中国,翻译(包括口、笔译)一直都是外语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师资的原因,有些高校未能开设口译课。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开设口笔译专业方向课程的机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翻译系、厦门大学外语系等。另外,外交部翻译室对于录用的翻译人员也进行专门化的职业训练。香港、台湾开设翻译学位课程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国立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

(2)在职训练:很少有译员一加入到一个机构就可以立刻开如工作的。一些较大的机构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在职培训,并且定期给予业务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如中国外交部每年招收的译员都要在翻译室培训中心进行约一年时间的在职培训,然后才能真正上场翻译。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机构、还会对译员进行专门化的技术培训。使译员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基本技巧。

(3)自我训练:提高同声传译技能的另外一条很重要途径就是自我训练。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专门化的职业训练。有些译员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很长时间,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素质,如果了解同声传译训练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进行自我训练的。但同声传译的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者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决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同声传译水平。当然并非人人都可以进行同传译的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连续传译专业训练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①影子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意力分配(split of attention)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做影子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原语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到一句话跟读原语。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语言内容)。在跟读完一段5-8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原语的主要内容。在影子练习的后一阶段,可以安排“干扰”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进行的同时,手也动起来。要求学员从999开始写起,按倒数的形式往上写999、998、9997…。影子练习视个人的基础可以进行3-5周(每周2-4 小时)的训练,练习形式相对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此练习。学员在练习中产手了想用译人语同步陈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②原语概述:原语概述练习是在影子练习的延续。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如:“on april 8 we have noticed the news of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morihiro hosokawa's resignationthis is an internal affairs of japan prime minister hosokawa has made a valuable effort to promote sino-japanese friendly relationswe hope tha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continue stable and healthful development”就可以概括为:“japanese prime minister resignedwe hope this will not have impact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在学员掌握要领之后再逐渐加长。原语概述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短期记忆力、边听、边说、边想(抓核心内容)的习惯。

③译入语概述:译入概述练习是在原语概述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原语内容用译人语进行。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并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同声传译。练习时译员不必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而是培养用简练的译人语传达原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点。如:“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here and in hong kong decades of explosive growth have taken a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oes this discourage further economic investment and encourage industries already here for relocate,but it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uangdong to enter into the nex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可以用译人语——汉语概述为:“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广东和香港在这方面已有过教训。//环保是广东吸引更多投资使经济更上一层楼的保障。//”

④视译:视译(on-sight interpreting)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在练习时,第一步可以找一些有译文的发言稿,边听发言录音,边做“同声传读”。逐渐过渡到脱离译稿只看原文进行口译。视译时可以用很短时间对原文通读一次,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专业难点做“译前准备”。

⑤磁带练习:同声传译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所涉及到的技巧要平时的练习才能为学习者掌握。因此,要在平时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同传译员。一般正规训练同传译员的机构都要求受训者除课堂接受的训练外要进行近300磁带时(tape-hours)精听、精练。磁带练习的内容要丰富多彩、题材广泛、音调齐全,要包括中英两种语言。最好是国际会议发言录音或录象。在练习时,可以把自己的翻译录下来,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及误译、漏译的地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平时的日积月累,艰苦练习。

⑥模拟会议:这一练习主要针对有组织的课堂教学。自学同传的译员可以自我组织几个或更多爱好者一起来做这个练习。练习要求使用同声传译设备。事先给学员布置好模拟会议题目,如:“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等、要求学员自己准备5-10分钟的发言两面三刀篇(中、英各一篇),由学员自己组织会议、轮流发言、轮流翻译。这一练习形式不但锻炼了学员的口译技巧,同时也使学员掌握了公众演说技巧——口译中另一很重要的技巧。

6、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越来越多,对同声传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国内目前除北京英汉语同声传译尚勉强满足市场需求外,其它各地都有缺少职业同声传译。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的人口有7000多万,而真正合格的英汉同声传译员仅10人左右。因此,培养同声传译人才的任务艰巨。当然,同传译员目前属“精英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要求的条件较高,除译员本身的素质外,对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关心这项事业的人多,中国就一定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会议口译人才!

对于外界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有多年同声传译经历,还曾经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过翻译的卢嘉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笑着表示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通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目前进行过的2年4次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应该是同声传译吧!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林蛙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才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 95% 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 multi-tasking )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根据 AIIC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规定,同传译员只要翻译出演讲者内容的 80 %就已经算是合格了(同传译员翻译出演讲内容的 90 %、 100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平时说话非常快,演讲时又只顾及自己的演讲内容或带各地的口音,同传译员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储备和经验来全力以赴。那些有意放慢速度照顾同传译员的演讲者毕竟不是太多,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 俗称“箱子” 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收入最高的“钟点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发布的“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出的54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最高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拔得头筹。

《北京晨报》记者找到一家北京的翻译公司,要到了同声传译价目表:英语类1天12万~21万元人民币,非英语类是18万元人民币。一般需要2~3位译员组成一个同声传译组进行交替工作,上述价格为一个小组一天的翻译价格,据此推断,同声传译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币。

“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新东方的老师们说。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告诉记者,他们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于洋说。

对于外界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有多年同声传译经历,还曾经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过翻译的卢嘉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笑着表示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不缺钱,就是缺人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于洋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上海、厦门、深圳、青岛、哈尔滨、无锡、常熟、西安等城市他都去做过同传。在同记者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就接到3个会议的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最终只能接受了其中一个会议。许多企业或组织拿着高薪四处寻觅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却往往很难得到满足。

想当“同传”,一个字“难”

同声传译之所以能拿到绝对的高薪是因为人才少,物以稀为贵,之所以人才少是因为“难”,想当“同传”,太难了。

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通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目前进行过的2年4次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位老师介绍说。

北京语言大学负责同声传译教学的吴小璀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京语言大学的同传专业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精心。“首先从母语开始锻炼,跟着新闻联播跟读,然后练习其他语言的跟读,每天坚持15分钟以上,而且保证不错1个字;然后练习翻译,这个过程贯穿3个学期。”吴老师把三个学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记者,第一学期给原稿看,翻译出来,然后进入翻译箱,训练翻译,用词造句和发音都进行调整;第二学期训练快速反应,此时老师不提供原稿,同学们过目了就进入翻译箱听声音进行翻译;第三学期没有原稿和译文,按照采访或者讨论的模式发言,同学直接翻译。“这样的训练过程是日本权威机构总结出来的,对提高同学的能力非常有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即使这么苛刻的要求,这么地优中选优,读同声传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并不多。“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于洋告诉记者,“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吴小璀老师非常认同这一点。“进入同传一定要有人带。”

只能成功,不能出错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中国代表团、其他国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

“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我们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于洋这样告诉记者。

于洋向记者回忆了一次失败同声传译。那是在一个国际经济论坛上,当时与他搭档的一个译员工作经验不够,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术语都没有翻译正确,而且对代表的发言内容没有把握好,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会后,国外的一位客人愤怒地投诉说:“我花了1500万带着我的技术工人来开这个会议,但由于翻译的问题我们什么都没有听懂,这个损失无法弥补。”

于洋认为,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也在于此,如果经历一次失败,不仅会给会议代表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对译员而言,也会对以后的翻译存在心理障碍,并且愿意找他的客户也少了。因此,一般的会议上都由两三个同传译员搭档,每个人工作15分钟到半小时,然后就需要搭档替换。因为大脑一旦疲倦,就很难适应如此高速度和高压力的运转。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日薪五千 提前预订:同声传译职业揭密

2005年11月17日 11:58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中的27名中国会员

调查背景

仅27人获国际资格 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我们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这样告诉记者。

同声传译面向市场的时间已经不短,但在很多人眼中,这还是一份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记者走访了多位同声传译员以及培养同传人才的大学,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进入同传是幸运,坚持下去是挑战。”

同声传译·工作:同传挑战脑力体力

■时间延迟:长短都有风险

时间延迟长了译员短时记忆负担重,延迟短了对句子理解可能不充分

11月12日,在国际土壤研讨会现场,记者感受到了同声传译的魅力。主讲人一开始发言,听众就可以通过耳机接听到几乎同速度、不同语言的发言。

“一般情况下,从演讲者开始讲话到译员开始传译,会有2至3秒钟的时间延迟。有的译员会跟得比较紧,时间延迟相对比较短;有的译员开始的时间较晚,采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延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同声传译员于洋告诉记者,“时间延迟较长,能够对句子的结构和整体意思有很好的把握,但是它的风险就是不断涌入的信息可能会给译员的短时记忆造成较大的负担;反之时间延迟较短,对译员的短期记忆压力较小,但其面对的风险是有可能对句子总体理解不够充分,容易冒进。虽然策略不同,但很难说哪种形式更好,要根据译员不同的特点和习惯来选择。”

同传译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很强,就是迅速吸收发言内容,在大脑中组织语言并迅速地脱口而出。留学归来、刚踏入同声传译门槛的徐然说:“同传人最需要的是短时记忆能力,记住一点内容马上说出去,如果内容在大脑里存储过多,脑袋会炸掉的。

■发言口音:最令译员头痛

方言口音浓重的发言和语速过快的发言,对译员及其搭档是个考验

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冯京葆遇到了说话语速非常快的中方代表,而且夹杂着浓重的上海地方口音,“他不是在说普通话,而是在说上海普通话,这样的口音问题是译员比较头疼的,但我们也要很好地来处理。”冯京葆在自己的体会中表示,由于带有口音,而且说话语速掌握不好,他也难免听错某个词语,但等到说下一句话时,他就很快明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迅速加以调整。

在一次包括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参加的东盟八国国际会议上,于洋遇到的外国代表的英文发音带有很重的口音,于洋笑称某些外国代表简直就是“interpreter killer(译员杀手)”。“其中一个国家的代表发言几乎就听不出是英文,但是那位代表讲得却激情四射,搞得我和搭档叫苦不迭。”

代表语速过快,也让译员很头疼。在国际电力和能源高峰论坛上,因为发言时间有限,一位代表讲话跟机关枪似的,“有的代表发言根本不顾译员,我们只能跟着节奏调整,后来台上的一位中方嘉宾中间休息的时候到翻译间来看我们,表示对我们高负荷工作的理解,他说别说翻成英文,就连代表的中文演讲也因为速度太快,他仅仅是听都跟不上。”

■工作搭档:成败在于配合

一个人翻译时,搭档可以帮他记一些数字或难记的概念

徐然说:“一般的会议上都由两个同传译员搭档,每个人工作15分钟到半小时,然后就需要搭档替换。因为大脑一旦疲倦,就很难适应如此高速度和高压力的运转。”

“翻译时选择一个好搭档至关重要,有时代表在说一些数字或者不容易记忆的概念时,一个译员翻译,他的搭档有可能就会帮他在纸上记录一些关键数字,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其他译员。”于洋向记者回忆了他知道的一个搭档失败的故事。在一个国际经济论坛上,当时与他搭档的一个译员工作经验不够,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术语都没有翻译正确,而且对代表的发言内容没有把握好,所以翻译出来的内容让人摸不着头脑。会后,国外的一位客人愤怒地投诉说:“我花了1500万带着我的技术工人来开这个会议,但由于翻译的问题我们什么都没有听懂,这个损失无法弥补。”

于洋认为,这个行业的残酷之处也在于此,如果经历一次失败,不仅会给会议代表造成经济和精神损失,对译员自己而言,也会对以后的翻译存在心理障碍,并且愿意找他的客户也少了。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同声传译·收入:年入50万很普遍

译员一天会议薪酬5000元,会议高峰期日程排得很满

记者从新东方学校的老师处获知,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但可能一个月就工作两天,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国际会议去参加。”新东方教六级的老师开玩笑说。

于洋告诉记者,这个老师说的情况在前几年可能属实,因为当时确实没有那么多国际性会议,但现在他开会就像赶场子。“我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月至7月和9月至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于洋说,“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还要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

据同声传译专业网站介绍,目前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不多,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于洋告诉记者,上海、厦门、深圳、青岛、哈尔滨、无锡、常熟、西安等城市都去过,做过同传。在记者同他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他就接到3个会议的邀请,但是由于时间冲突,最终只能接受了其中一个会议。

名词解释:同声传译

指的是借助专用设施将听到的或看到的源语言的信息内容,近乎同步地准确传译成目标语言。国际上的惯例是三人一组连续工作三个小时,休息两个小时后再工作三个小时。

翻译箱

同声传译需要通过一套专用同声传译设备,才可将所需语言传递给众多与会人员。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设备主要由三大部分“主机”、“翻译器”、“接收机”组成;有时为了保持较好的翻译声音效果,还需一间“翻译箱”。译员在其中一边收听代表的发言,一边转换成不同的语言翻译出去。

同声传译·培养:好中选优“登峰造极”

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首要条件是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然后加试“同传”

■三个学期严格训练

北京语言大学负责同声传译教学的吴小璀老师告诉记者,北京语言大学的同传专业每年只招收15名研究生,他们的课程设置也非常精心。“首先从母语开始锻炼,跟着新闻联播跟读,然后练习其他语言的跟读,每天坚持15分钟以上,而且保证不错1个字;然后练习翻译,这个过程贯穿3个学期。”吴老师把三个学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记者,第一学期给原稿看,翻译出来,然后进入翻译箱,训练翻译,用词造句和发音都进行调整;第二学期训练快速反应,此时老师不提供原稿,同学们过目了就进入翻译箱听声音进行翻译;第三学期没有原稿和译文,按照采访或者讨论的模式发言,同学直接翻译。“这样的训练过程是日本权威机构总结出来的,对提高同学的能力非常有效。

■过“高翻”考试才是首关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一位老师介绍说,高级翻译和口译人才的定位很高,以北外培养高级同声传译的途径来看,有资格加入“同传”学习的条件是要通过高级翻译资格考试,通过这个交互式考试仅仅才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加试“同传”,通过后才算入门。而实际上,能通过初级翻译资格考试就已经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了,从目前进行过的2年4次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超过10%,而通过高级翻译资格的更是凤毛麟角,口译的“同传”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选优,可以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同声传译·门槛

会议经验是资本

吴小璀老师主张,做同传的人要具备很高的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语言、用词标准、翻译迅速、表达易懂等,还要喜欢看书。“喜欢看书的人会涉及不同的知识面,参加的会议遍布各个领域,译员也必须有所涉足。”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读同声传译的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同声传译工作的并不多。

“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于洋告诉记者,“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吴小璀老师非常认同这一点。“进入同传一定要有人带。”

国际认证很苛刻 同传人大都认可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然而,记者从它的网站上看到,整个中国成为该协会会员的仅仅27人,其中17人在北京,10人在上海。在加入协会的规则中记者了解到,申请人必须具备超过150天的国际会议经验,同时与3个协会成员在一起工作过,并且需要协会成员的认可。 “说它苛刻,因为这些协会成员都是顶级的口译员,与他们在一起搭档需要机遇,首先是自身能力的提高,150天成功的国际会议也足以把一个不成熟的口译员锤炼出来,同时要做到这一步也并非易事,”于洋告诉记者,“说它可以实现,因为口译员这个圈子做得越好就越小,做得好圈子里的人都会知道,而且也乐于共事。”

●同声传译·链接

师资力量紧缺

由于同声传译人员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国内师资力量存在紧缺现象,根据专业网站介绍,国内目前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开设同声传译人员的专业培训班。据悉,目前同声传译人才十分稀少,尤其是缺乏尖端的传译人才。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一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办同传专业,“因为很多老师平时都需要借助工具书进行翻译,而同传要求放弃工具书直接翻译,对两种语言的能力要求都太高了,培养同传人才需要非常过硬的环境才可以。”

联合国的翻译接力

在联合国,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俄文翻译是两人一组,因为这几种语言是单向翻译,即英文翻译箱只负责把其他所有该箱子能听懂的语言翻译成英文给听众,以此类推,但这四种语言的翻译箱一般不负责将中文及阿拉伯文翻译成自己箱子的语言。这就要求中文和阿拉伯文箱子要将中文和阿拉伯文分别翻译成英文或法文,前四种语言箱子里的翻译再听翻译出来的英文或法文分别翻译成自己箱子的语言;这叫做“翻译接力”;这时,如果第一个翻译出的是英文,那么英文箱子就不用工作了。

以上就是关于同传和交传翻译的区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同传和交传翻译的区别是什么、请问 口译和同声传译有什么区别呢、同传和交传翻译的区别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418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