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第1张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朝代在科举制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并不完全相同。这里我们仅仅以清朝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清朝的科考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等级,院试录取者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乡试录取者为举人,会试录取者为贡士,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而通过了县试、府试,尚为通过院试者都被成为童生,即便年逾花甲也叫童生!

童生在三年一度的乡试中被录取之后,便成为了生员,也就是秀才。同时,也获得了进入县学、府学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秀才是没有资格为官的,考取秀才仅仅是获得了进入“公务员考试”的入场券。而且,并不是所谓秀才都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乡试。

秀才在府学、县学学习期间还要参加定期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含补考,也就是所谓录科、录遗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那么,考取秀才的难度有多大?起码要远高于现在高考进入一本线的难度。以清朝中后期为例,全国大概五十万上下的考生,而每年录取的秀才只有两万名左右,这个比例要远低于现在的高考一本的录取比例,不是低于、是远低于!

获得了生员资格之后,接下来便是乡试了。乡试虽然也是分省进行,但却是全国性的考试,其性质有些类似于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省考,但又有所不同。乡试录取者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元,但解元仅仅是名次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优待。考取举人之后,不仅获得了进入下一阶段会试的资格,而且也获得了进入仕途的资格,即所谓一榜出身官员。

但是,举人入仕的难度很大、比例很低,通常以县丞、主簿、教喻这些八九品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以下)为主,直接被授予县令及以上官职者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而且举人入仕后升迁也是非常不易的。即便如此,能够直接入仕的举人也已经是福星高照了,大多数举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要么继续参加会试,要么入高官幕府、成为幕宾,这才是大多数举人的归宿。

晚清名臣左文襄公便是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后来的“发乱”,估计左宗棠一辈子也就只能在高官幕府之中度过了。当然,举人还是有不少特权的,如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见官不拜等等,其社会地位也是比较高的,“举人老爷”这个称呼便是最好的例证。乡试录取比例要高于院试,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以内,各省不一,多者百分之七八、少者百分之二三,总之也是相当的难!而且,这一切是建立在院试基础之上的,可见其录取率何其之低,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省考。

考取举人之后,如果还有进一步角逐的能力,便可以参加会试了。会试有些类似于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国考,但是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参试者必须先获取举人资格,否则无法参考。会试同样是全国性考试,但并不分省进行,而是由礼部组织,统一在北京的贡院进行。会试录取者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录取比例大致百分之八上下,如果与乡试的比例相乘,其录取比例要远低于现在公务员国考的录取比例,可见其难度之大!贡士通常不直接授予官职,而是统一参加下一阶段的殿试,之后再根据具体名次授予官职。

接下来便是殿试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但是,殿试并不采取淘汰制,也就是说所有参与殿试的贡士都可以获得进士资格。那么,殿试的意义何在呢?一是彰显皇帝的重视与权威,二是对录取的贡士进行重新排名。换句话说,贡士的第一名会元未必就是殿试的第一名状元!殿试排名分为三个等级,即所谓的三甲(不是医院的三甲哦)。

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传胪。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一个同字,区别是非常大的,说明你成绩一般,只是因为会试过了,没有被刷掉而已。所谓“同进士对如夫人”便是世人对同进士出身的调侃,如夫人是什么?小妾!当然,这仅仅是赐进士及第和赐进士出身者对赐同进士出身者的一种轻视而已,实际上能够考中进士者,哪怕只是赐同进士出身,在全国而言也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

考取进士之后,便正式获得了官场的入场券,无论一甲、二甲还是三甲,都会被授予官职,没有例外。通常一甲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一甲第二、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如果以正七品对应现在的正县处级来算,状元便是副厅局级起步,傍晚、探花是正县处级起步,比现在的公务员国考起步要高多了。

接下来是二甲、三甲,其中一部分人经过二次遴选后会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剩余者或被授予六科给事中、六部主事、中书舍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京官官职;或被外放地方,授予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职。总之,无论大小,人人有份。至于之后的发展,那就看个人的能力与本事了。中国历史上默默无闻的状元、榜眼、探花太多、太多,反倒是不少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者却成了国之栋梁。

中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大约是从隋代开始的,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

1、院试:有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由于是直隶和各省举行的地方考试,所以又称乡闱。

3、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魁”)。

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有时,皇帝感到缺乏人才而决定临时增加一次科考,称之为“恩科”。

秀才、举人、进士等都是中国封建时期“学历”的称谓,严格来说这些都不算是学历,但和学历还是比较接近的。这些"学历"在历史上名称和考取方式并不是始终如一,比如秀才就曾为了避讳改名为茂才。如果很详细一一展开说明,那将会是很大的篇幅,不太现实,估计大家也没耐心看完,在此大概介绍下它们的情况,有错漏的也请指正。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分很多阶段的,有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等等。其中府试就是考取秀才的阶段,一般是由各省的学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主持考核本省各府的学生,考中者为秀才。考取秀才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乡试一般是各省组织本省秀才参加的考试。然后是会试,由全国的举人进京赶考,考中者为贡士,一般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最后是殿试,也就是皇帝亲自考核这些贡士,确定最终的名次,一甲,二甲,三甲。

用一个流程图来说明可能更直观:院试(秀才)一一乡试(举人)一一会试(贡士)一一 殿试(进士)。

难度是越到后面越大,感觉秀才应该不算太难考,举人和进士考取难度很大,尤其是进士,那就是全国各省成千上万名优秀的学生(举人)在竞争三百来个进士名额,考中者绝对是国之学习精英。历史上很多名人毕生也没考中进士,比如明朝大才子徐文长,还有海瑞等人。也难怪范进中举后会是那番景象。

考中进士者一般都能直接授予官职,或留京任职翰林院,或外放为县令等基层官员。至于秀才是没有直接授官的,有没特殊情况就不懂了。举人一般情况下也是没有直接授官的,但在有职位空缺又没进士可进补的情况下可授予官职。

古代的秀才、举士、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研究生还有博士,但是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非常的严格,而且古代的人只有考上了公民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本该有的级别,所以说他们的这些,比我们现在的考试要难得多。

在古代,这种科举制度最低,记得考试就是童生考试,只有通过了童生考试,才是考中了秀才,获得了最低级的功名,然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考试,考上了秀才,就相当于在自己的乡镇里面是一个比较有权力的人。考上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如果相似考中的话就被称为巨人,举人是可以做一些官职类的,如果考上了举人就可以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但是考上举人就是可以在地方工作,就例如县丞,和现在的县委书记官职差不多

考中举人之后,要先进入京城,去京城参加贡士,只有会是通过的人才成为贡士,贡士就可以有机会获得科举最高的功名也就是进士。成为贡士之后,是要参加皇上亲自考的殿试,殿试三年有一次,并且录用的人数很少。

如果成功通过了殿试,那么就会成为进士,进士如果上任的话,最低级的待遇就是去地方当县令,而这个位置也是举人需要努力好久才可以到达的一个位置。并且进士就算他做的并不是很好,他在退休之前也会成为地方当知府,也就是现在的市委书记,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可以达到更高更强的位置。其实古代的这种科举制度和现在的学历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有许多的人在古代及时考上了举人也可能会因为太过高兴而疯掉,因为古代就是这样,一旦考上了就可以彻底的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原有的现状。

关系如下:

乡试,相当与县级别的考试,过了就是生员(秀才),这时候就是有功名在身,可以不用参军,公堂不用下跪了。

举人就是通过了地方上的考试-会试,类似省级别。可以有很多名,不是说第一名是举人,其他人就不是了。

贡士是进京赶考后由京城的官员审考,中了之后才叫的。

进士就是皇帝出面考试,中了的考生,一次大概有1-200多人。

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要游街的。

以上就是关于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全部的内容,包括: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请问: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秀才,举人,进士,贡生是什么关系、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担任什么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97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