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名词解释

反射弧名词解释,第1张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方式。19世纪初,谢灵顿提出机体所有的非随意活动均属于反射,但随意活动不是反射。1863年谢切诺夫认为,随意活动也是一种反射活动。20世纪初,巴甫洛夫对反射现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心理活动也是反射活动,是一种通过脑的高级部分而实现的更复杂的反射。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每个反射都有各自的反射弧。反射活动一般过程如下: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反射被分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理性反射和病理性反射。

非条件反射

也称“无条件反射”,指非随意支配的反射,或生来就有的、无需训练或学习的反射。例如,角膜受到刺激引起眨眼动作、瞳孔受光刺激会缩小、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等,均属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是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人与动物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仅靠非条件反射还不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

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还有一种无髓鞘纤维,仅由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二者构成。髓鞘绝缘性很高,有规则地分节段地形成。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又可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叫感觉神经纤维;另一类是把兴奋从脑、脊髓传向外周的传出神经纤维,又叫运动神经纤维。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神经元指一个神经细胞,反射弧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调节基本单位。神经纤维应该是指的神经元上的轴突

以上就是关于反射弧名词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反射弧名词解释、神经元与反射弧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312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