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葬抬棺木,按风俗一般是多少人抬才正确

农村土葬抬棺木,按风俗一般是多少人抬才正确,第1张

八人或者十六人,独龙杠一般是八什抬,也有十六人抬的,双龙杠就必须十六人抬。还要看出殡的路线,如果离家近又走的都是大路就少安排点人,要是太远了山路又多的话就要安排多一点人。我们那里用的都是独龙杠八人抬,一般走大路用车推,山路才抬,所以基本上是安排十二个人,也就是一根扁担三个人,有一个替换的,要是山路多一点就要安排十六个人,也就是两班人,还有安排二十个二十四个的,那种的话基本就是山路太陡了,要人在上面放绳索往上拉的那种了,八个人抬是最基本的了,反正其余的话看情况而定,并没有规定,但是必须是四的倍数

我们当地是把棺材放在专用的木架上,架子四角有铁环,每个角两人,肩扛杠子,就与平常两人抬东西一样,杠子中间有个铁钩,钩在木架角的铁环上。每班需要8个人,因途中不得停留,抬棺人得累了就换班。

我们这里自古就是16人抬,从来没有听说过或者见过8人抬。现在不用人抬了,有专用车辆拉,即使是下葬也是用车直接把棺材放到墓穴里。

十六个人抬杠,再有一个杠头,一个替换的人。一共是十八个人,在找抬杠的人的时候,杠头带着孝子找谁给谁磕个头,都得去,谁要是不去,以后他家有事了杠头不管,要是实在去不了自己找个替自己去的,哪怕你花钱找人!另外抬杠子的在事主家一共能吃五顿饭,埋人头天往外抬,中午一顿,晚上一顿,第二天早起一顿,吃完饭分两班,杠头带八个人去地里挖坟坑,另一半在家有的给帮帮忙啥的。挖坑的完事儿后把铁锨坑周围的土上,铁锨头朝上,然后会有一个人在那看坟,这个人不在抬杠系统。这些人回事主家吃第四顿饭,然后等下午起灵,等埋人回来听人家事主家放炮,一放炮就去那吃饭去,最后一顿都是肉,孝子还的每桌给敬菜、磕头。这两天人家事主每人给四包烟,不过抬杠是真的累,本人曾抬过几次,棺材放的稍微偏一点那个角的人就受罪了,别看一个角四个人,它就偏压那一个,跟个头也有一点关系,好在现在都是灵车,抬杠的省劲多了,想想当年二十岁的我被压的都快站不住了,也得硬挺着走三里多路,是真心慌慌啊,棺材不能落地啊,要是因为自己顶不住让棺材落了地,在村里得让人絮叨一辈子!!!

在云南一般8个人抬。路途比较远的16人,就是两班人。在过去每人给16元钱叫草鞋钱,现在不知道了。

8至16个人。

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经历,随着城市的许多规定出台,城市对于丧葬方面保留的传统形式越来越少,倒是农村保留下来许多传统的东西,特别是丧葬方面的东西,那就是改变最少沿用传统最多的,基本上都是 历史 以来没有太大的改变,大多数沿用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加上后世的少许改动。

丧葬当中有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复杂的,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懂的已经不多,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才懂得那些流程和规矩,年轻人接触这些其实比较少,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出门在外打工,村里面有老人去世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回家,只有自己的近亲去世才会回来。

留下来的都是中老年人,不知道以后这群中老年人消失了以后,还有多少人懂得这些传统的东西,丧葬方面抬棺出门也叫做出殡,是一个非常隆重的环节,正常出殡其实有分级别的,在古代等级非常的森严,民间的普通人绝大多数能享受的只是四杠八抬,寓意四平八稳的意思,通常分为两组每组八个人轮流来。

这是属于比较正常的抬棺,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一些自然环境的原因,毕竟下葬都是挑一些风水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路都好走,有一些时候甚至会是山顶或者半山腰,道路陡峭崎岖,非常的不好走,就更不用说抬棺材了,对于这种情况,就会特殊处理,主抬可以增加,旁抬也会增加人数。

什么叫做旁抬,其实就是一些不好走的路段上去分担抬棺者压力的一些人,遇到不好走的路段甚至可以从八人变成16人甚至24人,抬棺人数无论如何都不能是奇数,一定要是偶数,就像穿寿衣一样,裤子和衣服加起来一定要是偶数,抬棺也一样不允许是奇数,只能是偶数。

抬棺的人必须要结婚有后代的成年男性,没有结婚和还没有后代的不可以抬,当然部分地方也许没有这个规矩,没有结婚和没有后代的是不可以抬棺的,正常来说抬棺队伍都是偶数,除了两组抬棺人之外,还有四个人的抬木凳,两人抬一张凳子,用来垫棺材半路休息用的,棺材不到地点不到时间不可以落地沾土。

抬棺的人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要生辰八字属相符合要求,不可以跟死者的相冲,这个一般都是由风水先生去看,由专门的长者主要负责人去安排,四杠八抬是最普遍的抬法,太少棺木太重不好抬,太多人死者又受不起那个福分,四平八稳是最符合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用八杠十六人的方法,各地风俗不一样,只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数前后对等偶数,一般都是8人或者16人,特殊身份的为24人,古代皇亲国戚不一样,三十六七十二这些都是有的,普通人正常在4人8人和16人这样属于最正常的。

我们湘潭县农村,双龙轿,一般16人,有钱人家请32人。最少是200一人工钱。

这个抬棺,各地不同,各种各样的。我抬过可能有二十次,这分那个时期,我小时候也见过一路全白的,全白就是所有上山都有孝帕。并且一路抬棺喊号子,很远都能听到,去逝人是男是女,这不多说了。我参加抬棺是分去逝的人,四个抬过,八人抬过,十六人抬过。从前一般老人八人抬棺,棺前拴绳,棺后拴绳子,前有一根由子,后一根由子,一根由子四个人,前后加起来八个人。山区里一般用夹扛,和过去兜子样,两根大元木夹着棺,绳子大约三十米长。绑着棺材,如果会拴绳了可以捆绑成字,寿字。这种夹扛一般十六人抬,前八人后八人,上山控绳子多人拉,因山陡坡,就是空手爬上去都难。我外婆去逝就是这样抬上山的。有一种龙扛,早些午应该有头有尾的龙扛,单独一根,但有很多构件,全是铁匠打岀来的,这种龙扛,一般在小山坡实用。前八人,后八人,外有一个拨灵人,称十七人。这种抬棺路宽可以摆开,路窄可以一字走。这种龙扛是开改后我才抬过,共抬过三次,都是八十多岁老人才使用这种抬棺。四个人抬棺一般逝者年轻,但年代特别也是不分年龄也抬过。

农村土葬抬棺木(我们哪儿叫抬棺罩),各地风俗不同。

我们哪里把棺木从家里抬出后,放在棺罩架子上,等祭典仪式结束,然后把棺罩上面架子(罩头)按好,每个角四个人,共十六个人将棺罩整个抬起,途中不能停一直到墓地。如果有人需要换休息,一边走快速个别论换。

在六十年代,是八个人抬棺罩,后来人们改变成十六人抬了。

  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大国,民间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对于各种传说和各样的习俗都有一定的说法。葬礼就算一种极为神圣的传统,一般而已尤其在农村,葬礼上都要对死者表示绝对的尊敬,这种仪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尊重。

   在农村一般认为红白喜事是最重要的仪式,人死则表示这个世界生命的结束,在另一个世界生命的开始,因此棺材一般给人一种冷冰的感觉,这就联系到了鬼神,所以死者的东西生者都是不能再使用的。

    受古老思想的影响,农村的葬礼一般都会停丧七日,这七日会准备好一切,以便可以使亡灵在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一般在第七日下葬,并且是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因为人们认为太阳是阳间的象征,如果太阳照射棺材,那么亡灵便会粉身碎骨,其次就是早上人少,以免撞见生人,不仅吓着了生人,也冲撞了亡灵。

    不吉利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一般棺材都会上颜料,这种颜料以朱红为主,死的气息,加上鲜红的颜色,不免会使人为之一惊,因此也就有了不吉利的说法。

    这种不吉利的说法主要是为了避免生人受到惊吓,同时也表示了对亡灵的尊重,如果在中国的农村,你恰巧遇见这种情况,最好是选择谦让,不过是谁家的老人,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但是如果来不及闪躲,也不必惊慌,微微低下头即可,也不要害怕,是否会对你也不吉利的影响,相信这个你会判断,潜移默化的习俗是古老文明的象征,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取舍与理性的判断。

小时候真的以为抬棺材很重很重,但又怀疑明明有8个人抬,一算下来,棺材2百斤左右,加上死人100多斤,总数最多也就400来斤,平均下来每个人也就分担60~70斤,应该是不很重的,直到自己长大了,第一次抬棺材的时候,才发现,错了,完全错了,重到超乎我的想象。

当地有种说法,无论有多远,无论发生什么事,棺材抬出门不能落地,只能一鼓作气抬到墓地,才平安吉祥,否则,对子孙后代不利。通常来说,一副棺材和死者,加上四条粗木杠,总重量500斤左右,8个人抬,平均下来每个人分摊的重量不到70斤,按理说很轻松,而实际中超出了人的想像,在抬棺材上山时,每个人都觉得肩上好似千斤压顶,汗流满面。为什么棺材要那么多人抬,主要是山路不好走,在农村,人死后都是埋在山顶。

棺材本身有轻有重,有钱人家为了体现身价,越是有钱的所做的棺材的木材材质特别好,整体结构大,板子又厚,这种棺材肯定非常重。穷人打造的棺材用料恰恰相反,肯定不会很重。抬棺材的人多人少,除了馆材重量需要外,有钱人家还要显示其气派。所以抬棺材的人需要很多,这样才够隆重,气派。

抬着棺材上山爬坡时很容易出现意外。这种现象在南方尤其突出,大家抬着棺材上山时,由于坡度的原因,前面的人肯定要轻松些,而后面的人则要吃亏费力不少,棺材所有的重量几乎压到了他们肩上。为了缓解这种受力不均现象,棺材前面往往会捆几根绳索,增加几个人努力的往上拉,尽管是这样,但棺材的重量还是集中在后面。所以,抬着棺材上山爬坡之前,人员会适当的进行调整,将个子高年纪轻体力好的放在后面。否则一顿蛮干,很有可能发生棺掀人翻的悲剧。

之所以说抬棺的人很重要是因为古人非常迷信这样一条规矩,就是在抬棺的过程当中,棺材千万不能落地,因为一旦落地之后,就必须要在落地的这个地方挖坑填埋,所以为了避免出这种纰漏,古人往往会选一些身强力壮以及非常信任的抬棺人来抬棺材。

并且在历史上有关于不让棺材落地,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清朝的嘉庆皇帝去世的时候并不在北京,为了把他的遗体顺利运回北京,当时的大臣可以说没少费心思,就比如说在抬棺的人数上面就达到了历史之最,因为有足足八千名壮硕的男子来为嘉庆抬棺材,之所以用这么多人可以说完全就是因为上面的那条规矩,抬棺的时候不能让棺材落地,当然有这着这多人抬棺,最后嘉庆也被顺利的运回了北京。

而且不仅古代有这种迷信的说法,就连现在的很多老百姓也是比较信这些东西的,并且如果你生活在农村的话,你的耳边经常会充斥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想法,并且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身边的人还会坚决地这么去做,但是有关这种迷信,我们也不能肯定的说,它全盘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我们只能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它。

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它保持一些敬畏,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些文化,保持一些敬畏之心,还是必要的。

自古以来,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在以前土葬的年代,很多出殡仪式中,一系列细节都不能乱,其中最重要的是,出殡时棺木一定不能在中途落地,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地方都有种说法,先人过世,在出殡的那天,如果抬棺到了山上,在途中棺材不慎意外落地,就意味着在这里就是该葬的地方了。这是天意,是冥冥注定,不得违反!

如果出殡的棺材,刚刚抬出门口棺绳就断了,难道此地就是冥冥注定的吗?就要安葬在门口吗?这说不过去嘛!而且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地方竟然还有这样的说法:说如果出殡的棺材在门口掉落,意味着这个家还会再死一个人。这种说法着实挺吓人的,人们为了规避,就有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这个解决的办法是,将棺材再次抬起的时候,顺便在棺材下地的地方拾起一块泥土放在棺材盖上就没事了。除了不能在中途落地之外,抬棺也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抬棺时,棺材是不能触碰到地面的,以免灵魂落地。还有,在出殡时,要将棺材放在两张长木凳上,这个长凳是特制长方凳,我们看戏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道具。

接着就是亲人们跪在前面,做最后的拜别,拜别后,由四人分别抬起绑在棺木两端的两根木杠,一路不得停留,直接抬到山上墓穴。有些地方要抬到很远的山上,这一路过去是很吃力的,所以又有了这样的说法:如果遇到路远,也只能由边上人扶着稍息,万万不可将棺材放在地上休息。这仍然是为了保证棺材不能中途落地,保证先人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入土为安!

正所谓“死者为大”,所以在我国文化中对于人在死后处理的一些身后事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今天我们来讲的就是抬棺材的时候中途是不能落地的。以前的古人有个说法就是:落地为坟,入土为安,意思就是人死后入棺之后,抬棺时一定不能落在某处,否则掉落之地就是心归之地,只能在那里挖坟入葬,这样死者就是入土为安,才能万事大吉,否则不说死者死后不得安宁,就连活着的家人可能也会倒霉。

人死之后,在出殡时一般都会安排很多人去抬棺,不是因为这个棺材有多重,而是说明了对死者的尊重。正是因为抬棺时棺材不能落地,所以就算贫苦人家,也是会安排至少两个活着四个人抬棺,富贵人家是八个或者十六个,尤其是帝王死后甚至需要上百人抬棺,方能显示出死者身份的贵重。曾经嘉庆皇帝在承德山庄避暑时突然暴崩,当时在把遗体运回京城之时更是动用了上万人来抬棺材,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有人接替,更是说明棺材不能落地。

只是古人毕竟多是土葬,而墓地一般都选在山上,山路崎岖难走,要是碰上下雨肯定抬棺更是难上加难,万一棺材落地了就真的只能葬在所落之处吗?后人也想了一个解决的好办法,就是把棺材再次抬起的时候,捡一块滑落地处的泥土放在棺材上一起抬走,随死者到墓地安葬,证明这里才是死者真正的安身之处。

这个抬棺不能落地大多盛行在还有土葬的地方,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慢慢的没有这个抬棺不能落地的风俗了。我们不能说这个是封建迷信,因为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风俗特色,我们都要理解,因为这些都是文化遗留的痕迹!

以上就是关于农村土葬抬棺木,按风俗一般是多少人抬才正确全部的内容,包括:农村土葬抬棺木,按风俗一般是多少人抬才正确、在农村碰到有人抬棺材,说明不吉利,这有什么讲究吗、抬棺材为什么要八个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285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