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幸存者偏差的著名例子

有哪些幸存者偏差的著名例子,第1张

1、飞机问题

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幸存的轰炸机中,机翼中弹的数量很多,而机身中弹的却很少。因此人们认为我们应该加固飞机的机翼。其实不然,就是因为机翼中弹多还能飞回来,所以机翼中弹并没有影响飞机返航;而机身中弹的少则说明了子弹打中机身对飞机的影响更大,导致飞机不能返航。

2、读书无用论

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上学没有用处”,“读书无用”的结论。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可以看出学历低的人数远高于学历高的人数,所以即便低学历者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其他例子:

1、按一些媒体的说法,近几年,兴起了所谓的“汉语热”。于是,很多人就“一厢情愿”地认为 “中文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 。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误解。我们来举例说明: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当中,有一些会说中文的老外 (例如,大山、艾杰西、郝哥、伊博),因此,很多人就认为“大部分老外都在学中文”。

但实际上,这是主观臆断。打个比方,100个外国人,有40个学英语、30个学法语、25个学德语、5个学中文。这5个人,参加中国的电视节目,或者录制网络视频,被中国观众看到。但另外95个人,没有来中国,也没有录制中文视频,所以我们看不到他们。

2、很多人出国旅游,看见中文指示牌,就觉得“中文普及全球了”。实际上,有中文牌匾的地方,要么是唐人街,要么是热门景点。而热门景点的指示牌,通常是多语的 (除了中文,还有英语、法语、日语等)。离开唐人街和热门景点,去普通居民区看看,基本上就没有中文牌匾了。

3、很多人说,孔子学院 在传播汉语,所以“汉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了”。但实际上,类似的“学院”。

还有很多:传播德语的哥德学院,传播西班牙语的塞万提斯学院,传播法语的法语联盟,传播英语的英国文化协会。只不过,中国媒体很少报道它们,很多人不了解,于是就产生了“只有孔子学院在进行文化输出”的误解。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举个例子,一家卖降落伞的店好评都是100%,这是为什么?因为会给差评的人已经遇难了。

这就是只考察幸存者特征造成的偏差。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人们往往给成功者戴上光环,以为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其实也有可能他们的做法是错的,只是幸存下来了而已。

因为没有幸存下来的人可能做法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机会出来讲。

此规律也适用于金融和商业领域。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被视为“传奇”,它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而其实有些也许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幸存下来了而已。最明显的办法当然是让死人”说话。

双盲实验设计和详细全面客观的数据纪录都是应对“幸存者偏差”的良方。所谓兼听则明”也是这个道理,抛掉对个案的迷信,全面系统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最近多次看到“幸存者偏差”这个名词,专门百度了解这个理论。

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对人、事物的判断,仅来自于幸存者,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筛选因素,会导致得到的资讯和做出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二次大战。194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应军方要求,参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降低炮火击落的几率”课题研究。

沃德通过对数据的对比研究,认为机翼是最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是最少被击中,他的结论是: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机翼最易被击中”。

而沃德教授认为:统计的样本只涵盖了平安返回的轰炸机,而机翼多次被击中还能够返航,机尾不是不易被击中,而是被击中后即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能返航的飞机主要依赖引擎完好。

军方后来采用了沃德教授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才致命。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一个词语“幸存者偏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只看到结果,而忽视了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比如,我们常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收入高”,是因为我们看人往往会更关注长得好看的人,而如果这些人恰好薪水都很高,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一部分长相一般薪水也很高的人,我们没有注意到,这样就导致了结论的偏差。

再比如在投资领域,我们也经常有“抄作业”不成功的案例。大V们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人也经常用,为什么只有这几位大V成功了呢。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在认识这一事件时,自动过滤了不成功的人,只剩下这些成功人士。所以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专家给的建议是,如果你想模仿大V的投资策略,就要全部模仿,而不能只看到他成功的部分。

前几天发布的“关于瑜伽老师为什么单身的多,也有好几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认为是“幸存者偏差”的原因,我只看到瑜伽姑娘至今未婚,而这几位又正好是教过我的瑜伽老师。

那些不是瑜伽老师的大龄未婚青年,不在统计范围内。

读者博闻,也教会了我一些新知。所以有人说,公开写作是通过与读者互动共同完成的“完整写作”。

以上就是关于有哪些幸存者偏差的著名例子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哪些幸存者偏差的著名例子、什么是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是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82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