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沸点高低,如比较:丙三醇 丙烷 乙二醇 乙醇。需要你的详细解答方法,谢谢。

如何比较沸点高低,如比较:丙三醇 丙烷 乙二醇 乙醇。需要你的详细解答方法,谢谢。,第1张

物质结构方法:

全是分子晶体

1有氢键的沸点

丙三醇

乙二醇

乙醇>丙烷

2比较氢键强弱:羟基数量:丙三醇>乙二醇>乙醇至于乙二醇的分子内氢键效应

基本可以忽略

综上

判断

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丙烷

常识:

常温下粘稠表明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

丙三醇:粘稠液体或固体

乙二醇:粘稠液体

乙醇:液体

丙烷气体

最后附上各种物质的沸点表

看看判断的对不对

丙三醇:2909℃

乙二醇:19785℃

乙醇:784℃

丙烷:-421℃

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顺序,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跨度大),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其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3、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mgo>mgd2>nad>csd。

熔沸点的比较:

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纳米体系)来说。

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属于热力学一级相变过程。

百度百科-熔点

化学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HF、H2O、NH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3、H2O)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HF-—HF-—H←代表氢键。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2、H2、Cl2等。

举例: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3、P4等

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CO2、CS2(直线型)、CH4、CCl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NO、CO等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

如:NH3(三角锥型)、H2O(折线型或V型)、H2O2mnx

1、直觉最可靠,常温下的状态进行判断最重要。

如:碘单质和水,碘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水为液体,所以熔点碘单质>水

2、 判断晶体的类型,分类解决。

一般的有,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当然也有例外如氧化镁>二氧化硅,但是实际叫你比的,都是满足以上规律的。金属晶体无明显规律,一般不参与比较。

3、同种晶体类型,看作用力强弱。

原子晶体,一般原子半径越小,即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碳化硅、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等。

离子晶体,一般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即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铵根的都是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一般能形成氢键的熔沸点较高,不含氢键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氢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即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通常要形成氢键要有氮、氧、氟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和氢元素。

注意事项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规律是: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要按照步骤进行,能判断了,就停止执行后续步骤。

如何判断有机物熔,沸点的高低

中学阶段,主要掌握下列规律:第一,看分子间是否有氢键,与氮或氧相连的原子中有氢的化合物(如酸、醇等)分子间含有氢键,有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第二,没有氢键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第三,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双键、三键越多,熔沸点越低;极性大的物质,熔沸点越高。第四,苯的同系物,邻、间、对熔沸点依次降低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熔沸点高;若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熔沸点升高

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

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有一定的规律,现总结如下:

一、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 如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戊烷

二、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 如: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三、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临位>间位>对位。 如:临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四、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

五、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 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 。

六、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 脂肪醛

七、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如乙酸<乙酸钠

八、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键、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主要分为下面四个情况: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所以有机物中的同系物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在通常状况下分子中含四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是气体,含四个碳原子以上的是液体,含更多碳原子的是固体。

2、分子式相同时,直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带支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支键越多,排列越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如: 分子间作用力: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沸点:3007℃>279℃>95℃。

3、分子中元素种类和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分子中有不饱和键的物质熔、沸点要低些。如:硬脂酸 油酸。熔点:-8863℃>-1037℃ 695℃>140℃

4、分子量相近时,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中极性基团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785℃>3451℃ 1227℃>05℃。另外,分子间形成氢键,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也有一定的规律。

扩展资料:

有机物一般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或弱极性分子,含有憎水基。根据

“相似相溶”原理,水是极性分子,只有当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时,则该有机物就可能溶于水。能溶于水的有机物:

1、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般来说,低级醇、低级醛、低级酸,单糖和二糖水溶性好,即亲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大,憎水基占得比重相对较小,故能溶于水。

2、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烷、稀、炔、芳香烃等烃类均不溶于水,因为其分子内不含极性基团;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一般来说,液态烃、一氯代烃、苯及其同系物、酯类物质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碘代烃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3、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的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C2H5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必定也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其它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物质的熔点、沸点高低判断:1、首先看物质的晶体类型:一般规律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类晶体分别按照晶体中构成粒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来判断:原子晶体--看共价键的强弱,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而共价键的强弱可以通过原子半径来比较---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例如金刚石>金刚砂(碳化硅)>晶体硅。离子晶体---看离子键(或晶格能)的强弱,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而离子键的强弱可以通过离子半径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来比较----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例如:mgo>nacl>kcl。分子晶体---看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高。分子作用力的大小比较规律: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例如:cf4>ccl4>cbr4>ci4。当分子中存在氢键时,分子键作用力增大,熔点沸点升高。例如:h2o>h2se>h2s。

物质的酸碱性判断:1、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看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例如:hclo4>h2so4>h3po4。2、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酸性----看成酸元素的价态,价态越高,酸性越强。例如:hclo4>hclo3>hclo2>hclo。2、最高价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看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例如:naoh>mg(oh)2>al(oh)3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比较沸点高低,如比较:丙三醇 丙烷 乙二醇 乙醇。需要你的详细解答方法,谢谢。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比较沸点高低,如比较:丙三醇 丙烷 乙二醇 乙醇。需要你的详细解答方法,谢谢。、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是什么、化学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4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