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呼吸产生的还原氢去向哪里

无氧呼吸产生的还原氢去向哪里,第1张

用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了。

在生物氧化或能量代谢中,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氧后所产生的还原氢[H]不经过呼吸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在微生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指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

植物除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玉米胚乳和胡萝卜叶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外,无氧呼吸产物一般为酒精。

扩展资料:

无氧呼吸的主要特性:

1、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的分类方式,细胞呼吸分为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

酵母酿酒、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都是属于发酵的范畴,而不是无氧呼吸。简单来说,没有利用氧气的氧化不一定是无氧呼吸。但在广义的“无氧呼吸”中,通常不区分这两个概念。

2、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碳化合物经彻底或者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

3、无氧呼吸分解不彻底,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1 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释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近69%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酶;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性辅酶Ⅰ(NADH)。

光合作用中在卡尔文循环与C3结合生成三碳糖

谢谢,请采纳

不懂,可以追问

一、转化出的酶不同。

1、细胞呼吸中还原氢是氧化型辅酶一转化成还原型辅酶一。

2、光合作用中还原氢是辅酶二与电子和质子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二。

二、呼吸方式不同。

1、细胞呼吸分为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三种(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的分类方式)。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无氧呼吸 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发酵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酵母酿酒、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等都是属于发酵的范畴,而不是无氧呼吸。

2、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

扩展资料:

1、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2、第一阶段:1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且释放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余以热能散失。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和线粒体嵴上进行的。

4、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5、植物在同化无机碳化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约为人能所需能量的10倍。

6、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  因此可以说,光合作用提供今天的主要能源。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能量转换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细胞呼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光合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无氧呼吸产生的还原氢去向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无氧呼吸产生的还原氢去向哪里、高中生物里,还原氢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里是干什么用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中还原氢有什么不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8102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